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99|评论: 29

[原创·图文] 《南充晚报》名记魏勇撰文介绍:蓬安龙云寺黄杨树上长黄葛 藏身古刹已千年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5-2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杨树上长黄葛 藏身古刹已千年
2012-05-15 15:23:21 阅读次数: 0 字数: 1711

http://www.scncwb.com/uploadfile/2012/0515/20120515032413635.jpg
       历经千年风雨的蓬安龙云寺“共生树”

          黄杨树上长黄葛   藏身古刹已千年
    据《唐书·五行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蓬州枯杨生李,有实”。这里的枯杨指的是蓬安龙云镇龙云寺内的黄杨树,李则是指寄生在上面的黄葛树。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而隋朝的皇帝姓杨,“枯杨生李”寓意唐朝取代隋朝是历史必然。如今,“共生树”长势良好,树高35米,根部需五个人才能合抱,被誉为“蓬州一绝”
□ 记者 魏勇 文/图

    蓬安县着力打造嘉陵第一桑梓风景区,三坝乡的“夫妻树”为知名景点之一,它由两棵粗壮挺拔的黄葛树组成,两棵树如同天造地设的一对,亲密相拥相偎。鲜为人知的是,同在该县嘉陵江畔的龙云镇境内,有着比“夫妻树”更为神奇的“共生树”,它的渊源可上溯到千年之前的唐朝。
    5月10日,记者探访蓬安境内的古树名木时,有幸目睹了这株鬼斧神工的共生树。
龙云寺内
古树藏了千多年
    蓬安县境内的林木种类众多,知名的树木也不少,可一旦加上“百年以上”的条件,能够入围的名木则少之又少。就在蓬安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为遴选树木大伤脑筋时,对蓬安县风土人情颇为熟悉的邓四平报料,该县龙云镇境内有一株上千年的共生树,值得推荐。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关于龙云镇的介绍文字中,并未提及到这棵树,其它关于蓬安县的宣传资料中,谈到共生树的也仅有只言片语。在面临去与不去的选择时,蓬安县林业局局长杨文斌插话:“这棵树我晓得,我几年前去过,很有历史渊源,值得一看。”
    或许正因为古树的默默无闻,反而加深了记者对它的印象。顶着酷热,记者驾车40分钟,终于见到了共生树。刹那间,所有的疲惫顿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浓荫下的惊喜。“别小看这树,它在修建龙云寺之前就存在了,至今有1000多年了。”76岁的郑兴是在龙云寺出家的师父,他的这句话让记者对眼前的古树肃然起敬。
融为一体
亲密“绞杀”树中树
    共生树位于龙云寺后门处,为一棵黄杨树和一棵黄葛树纠缠一起向上生长,树高35米,根部需五个人才能合抱。因为地势狭窄而树太高,记者换了多个角度都无法拍摄到它的全貌。与蓬安县三坝乡的夫妻树不一样的是,夫妻树看似两棵其实是一棵,而眼前的共生树看似一棵,其实是两棵。
    “树根部分,已经完全枯朽的是黄杨树,其它部分则是黄葛树。”郑兴介绍,根据他的了解,是先有黄杨树,后来树枝上有鸟筑巢栖息,排出的粪便中带有黄葛树种子,经雨水浸泡直接在枝桠上发芽生根,根须倒长而下,将黄杨树“绞杀”致其枯死。之后,黄杨树被迫借助黄葛树的根来吸取养分,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共生树。
    根据郑兴的说法,记者仔细观察,由于两树的树干均是笔直,而且已经融为一体,根本无法分清究竟哪部分是黄杨树的树干,哪部分是黄葛树的树干。让人称奇的是,黄杨树的树根部分的确已经完全枯死,但在树的顶端,黄杨树的树叶却长得异常茂盛,与青翠的黄葛树叶共同交织成浓荫蔽日的“绿伞”。
唐朝走来
共生树险遭厄运
    大凡奇特的古树,总有相关的民间传说,但龙云寺的共生树却是个例外。在谈到古树的来历时,龙云寺管委会负责人雷树云给出的回答单一而且肯定。“寺庙是在唐朝修的,树在寺庙建修前就有了,这些都有记载。”雷树云说,根据《唐书·五行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蓬州枯杨生李,有实”。这里的枯杨就是指的龙云寺的黄杨树,李则是指寄生在上面的黄葛树。
    “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而隋朝的皇帝姓杨,枯杨生李寓意唐朝取代隋朝是历史必然,所以被地方志记载。”对于龙云共生树,已经八旬高龄的退休教师刘金刚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他还进一步考证,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明监察御史卢雍巡视川北时,曾写诗称赞龙云寺共生树为蓬州一绝,其中有一句是“黄杨疏雨佛堂秋”,这足以说明,当时共生树已经存在,并且长势良好。
    根据史料推算,共生树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
    龙云寺附近原来住着20多户村民,后陆续迁出,邓海林家就是其中的一户。邓海林说,据当地老人介绍,解放前共生树旁还生长着两株黄葛树,后被村民砍伐当做了柴火,共生树原本也要遭遇厄运,黄杨树的树根曾被锯掉了一部分,后因迷信的村民惧怕得罪神灵,才没砍掉被视为风水树的共生树。这株穿越了千年的共生树,才得以从唐朝走到了今天。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handshake
183218tzrd83zs40tqtdsn.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handshake
194137raizrjbdtwdaikak.jpg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5-2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像010 (3).jpg
你说的不是这棵树。:dizzy: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剑飞虹 发表于 2012-5-20 1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不是这棵树。

哪是那棵树哦

我说的龙云镇龙云寺的黄杨共生树

千年古树  黄杨共生

发表于 2012-5-20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小了,你好久去拍点回来看噻。

发表于 2012-5-2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风景名树要保护!!!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霸天 发表于 2012-5-20 16: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图片小了,你好久去拍点回来看噻。

我去年就拍了照片并发到论坛了哦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如11 发表于 2012-5-20 16: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风景名树要保护!!!

坚决按照你的指示认真贯彻落实。一定要将古树保护好。谁保护不好就打谁的沟子。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霸天 发表于 2012-5-20 16: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图片小了,你好久去拍点回来看噻。

                         龙云寺:那一个黄杨疏雨的秋季


                                                             文 / 邓四平




                                发布于:2011-6-8 22:19:24 ┊ 字数3422 ┊




  蓬安有名的古寺很多,奇秀巍峨的唐时名山龙角山里的龙角寺,宋朝大文学家游学蓬安时曾经寓居过的来苏寺,中华乡境内充满无限神秘色彩的崇庆寺,大深南海景区里香火鼎盛的南海寺,几乎乡乡有寺,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在蓬安众多有名的古寺中,有着千年历史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刹确当首推龙云寺。
  “自古名山寺占多。”龙云寺自然也不例外。龙云寺位于蓬安县城西19公里处的龙云镇境内的龙云山上,从蓬安县城乘车大致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便可以直达龙云寺坐落的山下的公路旁。乘坐车上,透过车窗,老远便可以看见红墙碧瓦的龙云寺隐隐约约地坐落在高大巍峨的一座大山之上,老远望去,只见群山绵延,好似龙身;山势嵯峨,宛如龙形;山峰挺立,俨然龙头;古木参天,恰似龙角;据传龙云山山峰还天生龙眼一对,山下数里之外还有龙潭,直通波光潋滟的嘉陵江,龙云寺所处的龙云山两侧排列着9条支山,好像9条龙缭绕在它的四周,山上山下一年四季皆云遮雾绕,而古寺则正好修建于龙头之上,当地人传说此为“九龙捧圣”之风水宝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云寺最为神奇的地方其实更在于其历史人文之久远,身世来历之不凡。据当地县志记载:龙云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9年(公元63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建寺1300多年来,龙云寺曾三易其名,最先名为龙云寺,其次更名为龙潭寺、龙游寺,最后仍复旧名龙云寺。据史载,唐“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入蜀避难,曾令张僧繇等人在蜀中广建寺庙,雕塑佛像上万尊,求佛庇佑大唐江山,曾赠龙云寺佛像一尊。后来,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李亨于甘肃灵武即位称帝,也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唐肃宗其堂弟李瑀因不满李亨称帝,公元759年冬,唐肃宗将汉中王李瑀贬至蓬州任刺史,汉中王李瑀曾游历此寺,并将寺庙改名为龙潭寺,因汉中王李瑀系唐玄宗长兄李宪之子,系龙子龙孙,后扩建寺庙,又改名为龙游寺。公元760年,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被贬为蓬州长史时,也曾游历此寺,并为古寺亲书寺名“龙云寺”三字。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明监察御史卢雍巡视川北时,作《游龙云寺》诗:“梓剑峰恋脉尽头,龙潭无底白云浮。曾经兵燹重开寺,有好江山未起楼。翠竹轻风禅榻午,黄杨疏雨佛堂秋。欲题诗句苍崖满,安得山中十日留。”
  穿越千年的风雨沧桑,历尽岁月时光雕刀的无情洗礼。据悉,龙云寺曾三次被毁于兵燹战火之中,但是勤劳善良朴实虔诚的蓬州善男信女们又三次积极筹集善款重修寺庙,而且一次比一次重修的规模更大。直到1972年,因当地修建学校,龙云寺又遭拆毁,古寺里仅两棵古树侥幸得以幸免于劫难。1993年春,龙云寺又得以复建,并由遂宁灵泉寺大和尚释广大(俗名张胤龙)来寺任主持。
  佛说:“前五百年的修行,才换得今生的一次回眸。”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又梦回到现实的探寻之中。抚平往昔记忆的创伤,能够重新瞻仰到千古名刹龙云寺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与无穷的生机活力,冥冥之中,这也许是生命轮回中的一种注定吧。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走进如今的龙云寺,俨然走进了一个清幽宁静的世外桃源一般。放眼望去,龙云寺整个寺庙就修建在龙云山顶平地之上,整个布局宛如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一般,宽大的院坝中间安放着高大的香炉、拜台,香烟袅袅而生,仿佛有仙鹤盘旋飞舞环绕其上。坝里两株黄角树,高大挺拔,树冠亭亭硕大如华盖。左边是大雄宝殿,殿外植有万年青,沿青石板台阶拾级而上,殿正门上方与两旁门柱之上赫然书写着殿名以及一些阐释高深禅理的楹联,正殿里供奉着慈祥庄严的佛祖、观音、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等神像,殿内香火明亮,梵音袅袅。走出正殿,右边是观音大殿,据称龙云寺里的观世音菩萨非常灵验,相传几乎是有求必应。只见殿内供奉着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塑像,观世音菩萨慈祥地端坐于高洁素雅的莲台之上,法相庄严,两眼向下凝视,仿佛若有所思,又仿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在凝神静气地聆听着人世间的一切苦难的声音一般。瞻仰观世音庄严慈祥的容貌,总是每一次都令人油然而生无限崇敬之情。
  据当地人盛传,当年龙云寺里还有一位闻名遐迩救苦救难的“活观音菩萨”。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郭氏女,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其娘家人何处,嫁与当地刘姓人家为妻,刘家贫穷,郭氏每日一大早便上龙云寺割草,实则在龙云寺旁一青石上翻转背篓盘腿颂经坐禅,到了傍晚之时该下山回家之时,郭氏女翻转背篓便是满满一背篓的青草。有一年,时遇大旱,蓬州知州一日带领衙役下乡勘察水利挖堰塘,有人告状于蓬州知州,说龙云寺山上有一疯老婆子上旱魔,求知州大人将其撵走。知州大人于是带领衙役上山撵郭氏,知州大人先问郭氏“何时有雨?”郭氏回答“午时三刻。”有人想借机整治郭氏,便提前时辰开午饭说是时辰已到,知州大人便以郭氏妖言惑众,命衙役鞭打郭氏。鞭子刚刚打断,郭氏说:“你们快回去吧,天马上要下大雨了。快回去救你夫人吧。”知州大人等刚下山,大雨倾盆,家丁前来报告:“知州夫人在家里被鬼打得奄奄一息了。请大人快快回去!”知州大人猛然醒悟,原来龙云寺旁坐禅的郭氏女不是凡人,而是活神仙。于是,知州大人速返龙云寺向寺内观世音菩萨敬香许愿请求原谅恕罪。第二日,前日遍体鳞伤的知州夫人竟然又完好如初了。知州大人不禁感叹道:“真是活观音!”从那以后,四面八方凡是家里有生疮害病之人等等无不纷纷前往龙云寺来向“活观音菩萨”求助,“活观音菩萨”也都一一慷慨救助,分文不取。后来过了很多年后,“活观音菩萨”郭氏女无疾而终,坟墓就埋葬于龙云寺附近。据传,文革期间,造反派四处挖坟毁庙,但是“活观音菩萨”的坟墓却无一人敢动,其中有一胆大之造反派分子硬去挖坟,刚举锄头即昏厥而死。后再也无人胆敢前去造次了,至今龙云山上的“活观音菩萨”的坟上依旧香火鼎盛,前来许愿求助朝拜者纷至沓来犹如过江之鲫。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佛法无边确是真理。在博大精深的佛学面前,心存敬畏,敬畏神灵,敬畏自然,其实就是敬畏世界,敬畏人生。时刻拥有一颗敬畏之心,难道不也是一种巨大的幸运和幸福之事吗?
  走出观音大殿,对面是一排长长的厢房,厢房里供奉有财神等众多神灵。正对大雄宝殿的地方也修建有一座大殿,殿内供奉有护法金刚、开口笑大肚弥勒佛等众多神像,护法金刚与众多罗汉神像环列大殿左右,个个神态威武庄严,面目狰狞恐怖,尤其是那护法金刚,手举钢鞭,相貌威严,脚下踩着伸出猩红长舌面目更为狰狞的饿鬼或者恶鬼,让人看了便不寒而栗。供奉护法金刚、罗汉菩萨的法座之下彩绘有双龙戏珠的图案,金碧辉煌,活灵活显,戏珠的双龙仿佛马上就会腾空飞跃,呼之欲之一般,令人暗暗称奇。
  供奉金刚、弥勒佛的大殿之外便是后山,山门左右的门柱上书写有楹联,大致写的是做人要学会铭记恩人忘记仇人学会舍弃自在放下等等字句内容,楹联看似简单朴素,实则充满了无穷的人生智慧与哲理。
  “翠竹轻风禅榻午,黄杨疏雨佛堂秋。”也许龙云寺更为神奇的生态奇观莫过于古寺山门外的两棵紧密环抱,和谐共生千年古树了。两棵黄杨共生的千年古树,皆有四、五人合抱之粗大,尤以山门外傍岩而生的一株黄杨、黄桷共生树蔚为奇观,实不多见。该树胸径有五人合抱大,高约10余米,远望亭亭如盖,堪为龙云寺之标识,亦为龙云寺之瑰宝。据《唐书?五行志》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园733年)“蓬州枯杨生李枝,有实“,即此处。龙云寺古多黄杨,这有卢雍题龙云寺诗“黄杨疏雨佛堂秋”可证。而黄杨树枯枝干上寄生它树现象并不多见。但唐朝李氏天下系取代隋朝杨氏天下而来,故“枯杨生李”更被视作国之瑞符,载之于史,其源由此。又现今龙云寺近甚多李树成林,年产颇多,其来亦有渊源。由此可推,共生树的母树黄杨树在卢雍时即已“黄杨疏雨”,便已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了。
  千年时光转瞬即逝,静静地站立在千古名刹龙云寺之前,顿感宇宙之浩淼,而人生之须臾。而我,或者我们每一位来过龙云寺之人,也许都会幡然顿悟:天下人来,天下人往,来来往往,或为名,或为利,其实都宛如过眼烟云一丝或者一缕,而在龙云寺那个黄杨疏雨佛堂前的秋天里,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或者我们的后来者都曾经来过,挥一挥手,哪怕我们没有带走任何一片云去……
  2011年6月8日  

发表于 2012-5-2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你上次那个拍好撇嘛。呵呵呵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霸天 发表于 2012-5-20 17: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你上次那个拍好撇嘛。呵呵呵

不怪我怪昨年那个相机撇
今年我是新相机了哒
要得
我好久又切看一下我屋的千年古树老爷爷
我又切看望一下我的树爷爷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5-20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评说得没错,是那棵黄杨树,儿时还在那树上玩耍过。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如文化 发表于 2012-5-20 2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世评说得没错,是那棵黄杨树,儿时还在那树上玩耍过。

那是神树哦!千万别在树上撒尿尿哈!不然回家小鸡鸡要缩进肚肚里去!叫什么洋马丁呢!
发表于 2012-5-21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平哥哥,去年的图片在那里啊,我没有看到:P,发来我看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倾林凤音1983 发表于 2012-5-21 09: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平哥哥,去年的图片在那里啊,我没有看到,发来我看看

好嘛
我把去年的帖子顶起来

你再去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倾林凤音1983 发表于 2012-5-21 09: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平哥哥,去年的图片在那里啊,我没有看到,发来我看看

请点这个连接就有了哈:http://www.mala.cn/thread-2087530-1-1.html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是休文 发表于 2012-5-21 13: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早就看了的,觉得莫啥特别。还是金溪小学3棵黄葛树

啥子金溪小学哦
人家这个古树在龙云寺里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