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卫斌
昨天下午,农夫山泉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希望实证自己的标准严苛于国标、地标,是目前国内执行最高饮用水标准的企业之一。同时,农夫山泉宣布已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京华时报》赔偿名誉权损失6000万元。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昨天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说,开发布会并非自愿,“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真理”。(5月7日今日早报)
曾几何时,农夫山泉有点甜,家喻户晓;现如今,农夫山泉有点烦。4月10日,京华时报刊登《农夫山泉被指标准不如自来水》,自此,农夫山泉烦恼不断,到5月6日,京华时报用了67个版面连续报道,矛头直指农夫山泉。在此过程中,北京市桶装饮用水销售行业协会下发通知,建议北京市桶装饮用水行业各销售企业即刻对农夫山泉桶装饮用水产品做下架处理。6日,北京市质监局证实,因“标准”问题,农夫山泉桶装水已在北京停产。
农夫山泉能否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找到真理?据报道,发布会现场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京华时报记者在发布会现场吆喝送报,报纸头版为“四问农夫山泉,请你正面回答”。有佩戴“入场证”的人士对京华时报记者高喊“滚出会场,维护秩序”,现场一度陷入混乱。现在看来,农夫山泉希望在发布会现场“找到真理”的愿望要落空了。农夫山泉想要找到真理,只能和京华时报法庭上见了。现在,公众最关心的是:农夫山泉状告京华时报,谁会成为赢家?依我看,结局不外三个。
一种可能,京华时报的确侵权,农夫山泉胜诉。作出这种假设,是基于最近一段时间,的确有媒体时不时的就刊发假消息,使媒体的公信力严重受损。媒体不能“见风就是雨”,更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追求发行量、点击率,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媒体一旦失去公信力,就可能被公众抛弃,其结局必然是“娱乐至死”。作为一家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媒体,京华时报当然应该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公信力是媒体赢得受众、赢得市场的无形资产。相信京华时报不会拿公信力开玩笑。
第二种可能,农夫山泉的确有问题,京华时报胜诉。农夫山泉正视问题,认真进行整改,虽然输了官司,却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如果出现这种局面,无疑农夫山泉、京华时报都是赢家,而最大的赢家则是消费者。
第三种可能,农夫山泉恶人先告状,它的产品本来有问题,却不能正视问题,必然会被市场无情淘汰。新闻发布会现场,农夫山泉董事长声称:尊严比金钱更重要。这话当然没错。不过,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要想赢得公众的尊敬,必须正视产品的质量。舍此,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有业内人士指出,“标准”之争只是农夫山泉事件的表面现象。该事件既暴露出我国在标准制定、执行上的种种不足,反映出国内市场竞争的复杂关系。农夫山泉状告京华时报究竟会是哪一种结局,真相只有一个。作为看客,对于眼下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我们不妨多一点耐心:毕竟,北京质监部门已经决定介入调查——大幕已经开启,好戏还在后头。
本帖最后由 青烛 于 2013-5-7 16: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