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406|评论: 35

选准最困难的村.办最急需的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岳池县去年把秦巴山区的扶贫开发都实施在经济、交通、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石垭镇的10个村!而一些真正偏远贫困的地方却得不到扶贫等项目的支持。2020年为时不远,如果地方政府(县级政府)不改变政绩观,继续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把中央政府、省政府的大政方针落实好。继续搞一些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由于还有很多村子不通公路,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又没有啥产业。全面小康在岳池可能只是一个表象! 360截图20130502182807578.jpg 把这么多钱用在交通、经济、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石垭的10个村。 360截图20130502181014187.jpg 真正贫困地方却得不到扶贫项目的支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8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360截图20130502181654015.jpg 回复的还好听,先难后易!石垭与县城相邻,交通、经济及农业生产条件在岳池都是较好的!不应当是困难的地方吧!而一些偏远贫困的乡村为啥政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拷问政府的公信力?

发表于 2013-5-3 16:4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切联系群众?能不能实地
去听听老百姓的声音?去感受一下老百姓过的日子?

本帖最后由 岳门望秋 于 2013-5-3 16:44 编辑


发表于 2013-5-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岳池县去年把秦巴山区的扶贫开发都实施在经济、交通、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石垭镇的10个村!而一些真正偏远贫困的地方却得不到扶贫等项目的支持。这个要引起重视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8:4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中央政府的政策原原本本落实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360截图20130503221337906.jpg 日前,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正式启动。加上之前启动的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新十年扶贫开发确定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吹响了再攻坚的号角。  为见证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倾听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诉求,本报经济社会部开展了“走基层——贫困山区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20名记者组成7个采访小分队,分赴7个连片特困地区。在贫困山区的日子里,记者们深入贫困山村、贫困户家中,与干部群众促膝交谈,面对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工作状况,了解他们的期盼,感受他们的苦与乐。作为这个活动的收尾,本期新农村周刊将部分参与记者的思考集纳成文,共同关注如何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编者1. 突破基础设施瓶颈
  基础不改善,产业走不远
  朱 隽:大丰村村民家的大水桶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大丰村坐落于武陵山区腹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200元。村支书宋转维告诉记者,村里几乎没有水田种粮,吃米靠买,想吃肉没钱买。
  村民的生活质量不高,不仅因为吃不好,更严重的制约在于吃水难。村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山无水。吃水就靠3公里外的一个水库,水库干涸的季节里就只能到更远的地方背水。因此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储水的大桶。村子在山里,去背一趟水爬高下低好几公里,没有好体力应付不来。因此村里的壮劳力没法出去打工赚钱,生活只能维持低水平的温饱。事实上,村子山脚下就有一条河流过,但村民说因为上游开了矿场,把水污染了,他们不敢喝。
  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提出,要着力解决特殊困难地区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行路、吃水、用电……这些事关百姓生活的“小事”,对于贫困地区来讲,正是能否摆脱贫困、发展致富的制约因素,不突破基础设施瓶颈,脱贫致富如空中楼阁。这些地区的扶贫工作应当把重心继续放在群众最盼望解决、受益面最广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切莫不顾基础条件急于发展产业。
  延伸阅读: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基本得到解决,全面解决无电行政村用电问题。到2020年,贫困地区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村村通班车。
  扶贫搬迁走出“贫困死角”
  顾仲阳:眼下,多数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瓶颈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还是有一些特别偏远的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贫困死角”,基础设施瓶颈卡住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脖子”。
  搬迁扶贫是现实的选择。新十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力搬迁扶贫。但缺地、缺钱,怎么搬?往哪搬?搬下来后,如何脱贫致富?
  陕西省2010年底启动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移民工程,计划到2020年从陕南秦巴山区3市28县(区)搬迁240万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群众受地质灾害和贫困双重威胁的问题。陕南移民搬迁投资共需1109.4亿元。从明年开始,搬迁财政补助资金将由省里统筹解决。如果省里不统筹,需贫困市、县配套,困难可想而知。
  搬出来只是第一步,如何尽快致富才是最大的挑战。记者曾采访过浙江等发达地区的扶贫搬迁,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要把扶贫开发融入“三化”进程,让贫困群众充分参与,公平分享,增收脱贫。陕南地区的“三化”也正加速推进,脱贫致富的机会越来越多,绝大多数贫困群众脱贫完全可期。
  延伸阅读:
  截至2010年,我国对770余万贫困人口实行了扶贫搬迁,有效改善了这些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力争再对240万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搬迁。
  2. 壮大扶贫主导产业
  因地制宜选好项目
  陈仁泽:河北省涞水县郭各庄村和平泉县官坟梁村,都曾饱受贫穷的困扰。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下,一个通过发展香菇顺利脱贫,另一个则靠着种核桃驶上了减贫的快车道。
  做好产业扶贫,选好产业项目是关键。很多地方产业扶贫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选择项目时没有很好的考虑当地实际。郭各庄村、官坟梁村的产业之所以发展良好,关键在于政府没有武断地替农民做决策,而是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选择了能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具备一定基础、市场前景好、投入产出比较高、能稳定脱贫的产业项目。
  目前,大部分贫困地区对于特色农产品如何能转化为更好的收益,还想的不多,这导致更多农民只能靠出售初级产品谋生,而无法享受到延长产业链带来的丰厚附加值。在这方面,贫困山村依然要加倍努力。在规划项目的同时,政府应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产业发展初期就要进行合理的规划,用政策手段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进入,构筑起完整的产业链条,只有这样农民的收益才能更稳定、更丰厚,产业扶贫之路才能越走越光明。
  延伸阅读:
  我国贫困地区重点培育了马铃薯、经济林果、草地畜牧业、棉花等扶贫主导产业。在产业扶贫的强力带动下,从2001年至2010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未扣除物价因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打通农村金融“血脉”
  于 猛:在贫困地区,有致富的想法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很多。但真正想发展产业的时候,不少人就卡在了缺钱,特别是缺少启动资金上。这是不少贫困地区脱贫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江西遂川县汤湖镇玕山村通过组建村级扶贫互助社,破解贫困户的贷款难题,让当地传统种植的茶叶走出了大山,卖上了好价。玕山村扶贫互助社遵循“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滚动发展”原则,由县扶贫和移民办提供15万元发展启动资金,主要吸收当地贫困户入社,对自愿入股的按每人500元的标准缴纳入股股金。通过5年滚动发展,玕山村互助社已累计发展会员77人,吸收80%的贫困户加入互助社。几年来,共发放贷款400多笔,近50万元,其中,贫困低保会员贷款占60%。
  记者发现,互助资金虽然能解决启动资金问题,但毕竟数量有限,要进一步发展,还需更多金融机构的“接力”。不少贫困户反映,目前,去信用社贷款手续多,折腾了大半月,可能还贷不出来。他们希望政府多想想办法,让信用社真正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打通农民增收致富的“血脉”。
  延伸阅读:
  截至2011年底,我国在1.63万个贫困村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资金总规模超过33亿元,85万户贫困农户累计借款24.81亿元。2001—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54.15亿元,发放扶贫贷款近2000亿元。
  3.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瞄准贫困群体帮扶
  赵永平:在大别山区采访扶贫,几件事感触挺深。一个是特色养殖扶贫点:一排排整齐的圈舍,里面清一色的黑山羊。养殖大户老朱介绍:“政府给了5万元,两年时间,养殖场年收入就有6万元。”“你过去是贫困户?”老朱有些支支吾吾。“养殖场带动多少农户?”老朱涨红脸说不上来。地方干部赶紧上来解释:“贫困户缺资金、缺能力,这样的项目干不起来。”看来,政府扶持的是大户不是贫困户。
  还有一个产业扶贫点:县里投入150万元整好上千亩土地,引进公司规模种植金银花。地方干部说:“这个产业前景好,但靠农民不行,要靠龙头带动。”但许多农民却不买账,“公司1亩地赚4000多元,我们租金才100元。”
  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根本原因是发展能力不足。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注定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任务。搞技能培训、职业教育,都不是一日之功。但不能因为难度大、见效慢,就冷落了他们。有的地方为了早出政绩,把扶贫的钱花在富人身上,花在公司身上,这样的亮点不要也罢。
  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应瞄准贫困群体,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新情况、新需求,探求扶贫到户的有效途径,完善扶贫扶持机制,切实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脱贫。
  延伸阅读:
  为更好瞄准扶贫对象,我国积极做好贫困对象识别工作,努力实现资金和措施扶贫到户,引导不同部门政策向扶贫对象倾斜,对于贫困程度深、扶贫对象规模大的省份,鼓励先把最困难的人口找出来,组织力量扶持。
  教育扶贫还要加力
  冯华:山路盘桓,走进山西省临县兔坂镇常家焉村时,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枣花香。常家焉小学位于进村主路旁边,相比山村破败的土窑洞,砖墙结构的小学似乎是村里最好的建筑。
  但迈进校园,我们却发现安静得很,只有一间教室里坐了十来个五六岁的孩子,静静地翻看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记者有些惊讶,40多岁的代课老师郝乃平解释说:“这些都是学前班的孩子。这几年撤村并校,小学生们大多转到了镇上的学校,娃娃们步行要2个小时。”山路不好走,为方便孩子上学,村里条件稍好一些的农户都搬下了山,在镇上租房住。常家焉村370口人,常住人口只有100来人。
  村民们的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却异常重视教育。在他们看来,只有娃娃们把书念好了,村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有可能彻底拔掉穷根。
  常家焉村人对教育的重视和付出,让我意外,却也感慨万分。要致富,先要富脑袋。但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长期以来投入不足,欠账较多,需要给予更多关怀和支持。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亟须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和教学质量。
  延伸阅读:
  到2010年,“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超过400万人次。今年秋季开始,“雨露计划”试点将扩大到200个县。




(责任编辑:苏楠)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增斌代表市政府班子做出承诺: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群众最期望的事情做起,为人民说实话、办实事、务实效,尽职尽责做好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办好人民的事情;将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强化产业支撑,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千方百计谋求发展新跨越,争创发展新优势,推动发展上台阶;将始终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履行职责,自觉把行政权力的行使规范在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着力提高政府工作法制化水平;将始终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持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树清廉的形象,做清正的干部,努力建设廉洁政府。同时,自觉维护市委核心领导,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认真执行人大的决议,认真听取政协、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政府各项工作。 201332794353.JPG

发表于 2013-5-4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13350224406 发表于 2013-5-3 22: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罗增斌代表市政府班子做出承诺: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 ...

F201206201547321757221186.gif
罗增斌代表市政府班子做出承诺: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群众最期望的事情做起,为人民说实话、办实事、务实效,尽职尽责做好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办好人民的事情。拭目以待?

发表于 2013-5-4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13350224406 发表于 2013-5-3 22: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前,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正式启动。加上之前启动的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新十年 ...

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根本原因是发展能力不足。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注定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任务。搞技能培训、职业教育,都不是一日之功。但不能因为难度大、见效慢,就冷落了他们。有的地方为了早出政绩,把扶贫的钱花在富人身上,花在公司身上,这样的亮点不要也罢。
人民日报的记者说的很实在!

发表于 2013-5-4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之焱 发表于 2013-5-3 16: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岳池县去年把秦巴山区的扶贫开发都实施在经济、交通、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石垭镇的10个村!而一些真正偏远贫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敢问岳池县的官老爷们(当然也包括一些要害肥缺部门的头头们),如果你的家乡(当然是你出生的村子)还不通公路吗?答案想必一定是:否!

发表于 2013-5-4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锦上添花好!雪中送炭更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市人大代表视察我县新农村示范片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来源:报道组 发布时间:2013-05-03 浏览:89 【打印本页】 【关 闭
         
5月3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敬世波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市农业局相关人员深入我县视察新农村示范片现代产业基地建设。视察组一行先后深入朝阳乡大屋村、雨台山村,九龙镇横山寺村,石垭镇雨台村、大城村、丁家村和张口楼参观指导,对我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松柏、副县长姚长琼等陪同视察。
只看表象!期待我们的代表能去偏远贫困的地方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今年扶持126.49万农村扶贫对象
2013年04月14日  来源:四川日报
  今年四川省将扶持126.49万农村扶贫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记者4月11日从在成都召开的全省扶贫移民工作会议上获悉的。副省长曲木史哈出席会议并讲话。

  今年四川省的扶贫移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扶持126.49万农村扶贫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在60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在川西北高原藏区、川东北秦巴山区、川南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四大片区”49个县和片区外50个县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开展劳务扶贫培训6万人;建设“彝家新寨”251个村2.21万户;开展20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移民1.6万人。

  会议要求,全面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把“四大片区”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以“服务移民群众、促进工程建设、推动库区发展、确保社会稳定”为主线,稳妥实施移民安置,加大后期扶持力度。积极整合“三农”资金和优势资源,主要投向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库区安置区、重点县和贫困村,确保各类投入、项目、人才、政策等资源向最困难的区域、最困难的人群倾斜。(记者 李宇)

发表于 2013-5-7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城里人到乡下去玩,正玩高兴的时候。
忽听一农民喊:“同志,你踩到麦子了。”
那城里人瞟了农民一眼说:“没文化,这叫踏青。”http://www.mgpy.com/8/wph.gif

http://www.mgpy.com/8/xcf.gifhttp://www.mgpy.com/8/yx.jpg

http://www.mgpy.com/8/ytf.gif
农民一脚把他踹到河里说:“他奶奶的,这还叫踏浪呢” http://www.mgpy.com/8/jmf.gifmgpy.com

http://www.mgpy.com/8/zxf.gif

发表于 2013-5-7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2_34:}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360截图20130508072925984.jpg 地处深丘,很困难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岳池县及相关部门真正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标题: 我们该怎么办?
来 信 人: 政绩观 来信时间: 2013-05-03 18:07:11
来信内容: 罗市长:你好!质疑地方政府的扶贫开发?岳池县2012年的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全都实施在石垭镇。面对公众的质疑,政府及相关部门回复说是按先难后易,要知道石垭镇与县城相邻,交通、经济和农业生产等条件都是最好的。而一些真正偏远贫困的地方却无法得到政府扶贫项目的支持!天平镇新安寺村、裕民镇新民五村万冲寺自然村等很多偏远村子(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四川网络问政.广安市市长信箱.岳池县县长信箱等网络问政平台还可以搜索到很多偏远村子的生存状态)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处于原始状态,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改变现状,面对百姓的诉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官僚作风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没切联系群众在一些地方成了一句口号,谁敢去这些贫困的地方看看?谁愿意去听听他们的声音?谁愿真心实意为他们改变现状?详细诉求请链接http://www.mala.cn/thread-7144203-1-1.html  
回信部门: 市信访局 回信时间: 2013-05-06 09:21:55
回信内容: 网友,你好!你留言反映的问题已转岳池县人民政府,要求其责成县移民扶贫局阅处。谢谢你的留言。  
回信附件: 无  

发表于 2013-5-8 14: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13350224406 发表于 2013-5-8 11:16
信息标题: 我们该怎么办?
来 信 人: 政绩观 来信时间: 2013-05-03 18:07:11
来信内容: 罗市长:你 ...

傻等?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