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星期天)下午,笔者遵照八项规定,不带随行,不坐公车,不惊动地方,专程去云台小宁村“考察”旅游。;P从老车坝乘坐长安车至云台埔垭,再改乘11号自架车,半小时后到达双滩电站,在电站海关入口处办了签证手续后参观了电站大坝,然后从大坝东头内侧的上山石梯登梯而上,再沿山间小道登上剪刀垭四合院,转村道进入云台小宁村。村口的张家副食品店便是小宁村的旅游咨询导游处,店主人一家都很热情,会向你详细介绍上小宁山旅游的路径,若你愿意接受,店主人还会给你找个导游,让你轻车熟路地看到更多的景点。从县城到埔垭14公里,从埔垭沿着去双滩电站的公路直到小宁村约5、6公里,全程不过20公里。 小宁山其实就是由通河环绕的一个半岛,故又称为小宁半岛,岛势南北走向,南头在剪刀垭与碗山村相连,北头及整体都被通河环绕,小宁村就是这整个半岛,以前属荔枝乡辖区,修建双滩电站后连同埔垭南侧的碗山村一起划归云台镇辖区。通河在剪刀垭右侧山下的双滩子(现在是双滩电站)奔腾而下,受到对面罗家梁高山的阻挡后,便顺着小宁山脚突然来一个U字型大转身,三面环绕小宁山,经左侧的小宁滩、张家河向前奔流到剪刀垭山下,猛朝山垭对面的双滩子方向靠拢后再突然拐弯奔向荔枝。两河一夹使小宁山在剪刀垭形成一个瓶颈,小宁山的平面图犹如被通河环绕保护着的宝瓶式的半岛,难怪南宋末年这里成了抗元的坚固阵营,只在山南扼守,便是易守难攻的堡垒。小宁山上在抗元时期建有东南西北四个大门,另有四个小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还有两门铁炮遗存,现在较为完好的大门只有南门和东门,其余仅存遗址;还有斯娘潭、母猪窝等一些神话般传说的遗迹;沿岸河滩上有浮鹞子、老鸦石等自然景观,前者可泛舟观景,后者可垂钓怡情。若要把小宁山上下左右、山林河滩都游览个完,那还至少要少停多走一整天的功夫。 小宁山三面有河滩,山上森林茂密,怪石散立,林木以松树为主,间以柏树和少量青杠、麻柳,林间杂以小灌木,虽是近二、三十年来才生长繁育的茂林,近年又修了盘山混凝土村道,但基本上还是原生态的环境,林间小道行迹罕至,还很少见到游人遗下的垃圾。所以,这小宁山还是一块尚待开发的乡村旅游处女地,景观基本特点是“古战场原生态旅游区”,与邻县光雾山、诺水河那些名山大川比起来算得上是一个小家碧玉吧!但要想使小宁山真正成为我县又一个乡村旅游热点,当地和县旅游主管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至于小宁山旅游区的开发,笔者认为有两个可选模式: 第一个是保持原生态的简洁开发。基本定位为“古战场原生态旅游区”,由村、镇与县旅游局协调、规划,对小宁山进行简洁包装、宣传、绘制出小宁山“古战场原生态旅游区”线路图,可分为一日游、半日游、3小时游,向导引路游、自助游等种类,并在每条线路上的古战场遗址、神话传说等景点设立简介牌;在路线险要地带建立安全防护设施,以保障旅游安全;在浮鹞子、老鸦石等河滩景点设立自助式游船、垂钓等旅游娱乐服务项目;在本村选拔、培训3~7名熟悉景点、路线,能说会道的导游,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在村口建立景区大门,设立旅客接待中心,售发门票、向游客介绍基本情况、安排导游或自助游、出售旅游纪念品和旅游食品饮料、向游客发送垃圾回收袋(出山时统一回收处理,防止环境污染)、安排回程车辆和需过夜游客的农家餐饮住宿等等。这种简洁开发模式既花费资金较少,周期较短,又可保护原生态自然景观。 第二是大兴土木的全新开发,仍以古战场为特点,复建古战场的东南西北四大门和四小门、炮台及铁炮,修建兵营馆、古兵器馆等景点,新修上山及林间旅游栈道、山顶瞭望亭塔等等。据村民讲,山上南大门等处以前还有几座庙宇,开发时可改为与古战场相关的堂馆,不必再修成神佛之类的庙宇,避免与县城的佛头山雷同而冲淡了古战场的特色。但这种开发花费资金数额大、难度大、周期长,对原生态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无论哪种开发模式,都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需要认真解决,就是小宁滩下游的张家河河段有砂石采集场,砂石运输路线要经过小宁村的小学与村委会之间以及进出小宁村的村道路,大型砂石车来往络绎不绝,对旅游安全极为不利,需有关部门协调、改变才行。 笔者只是一个旅游爱好者,又只在小宁山“考察”旅游一个多小时,看到和了解的情况很不周全,若有错误,还请当地领导和村民以及网友沿溪水先生指正。 2013-4-10
小宁半岛地图
埔垭—双滩电站公路的小宁村支线
剪刀垭(从双滩电站左边的上山小道上来就可进入这个四合院,院前左边是通往小宁村的村道路)
小宁村村口,左边是张家小店(旅游咨询处)
本帖最后由 战立克 于 2013-4-10 19:5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