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踏访营山城乡,处处生机勃勃。城市建设工地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农村田间地头大闹春耕,随时可见干部忙碌的身影。“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这主要得益于县上立下了改进作风10条规定,并实行‘五治’问责制度。”营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蒲亨坤对笔者说。
据了解,2月28日,营山县委、县政府结合营山实际,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等10个方面,对全县党员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念起了“紧箍咒”,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关于改进调查研究,《规定》要求: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每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要明确调研主题,多到困难集中、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多到基层单位和群众中间去了解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具体问题。要从严控制随行车辆,尽量减少陪同人员,与调研活动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得参加。
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每位县级领导负责联系1个片区,至少联系1个乡镇和1个重点项目,帮扶1个贫困村(社区)和1至2户贫困户;县级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负责联系1个乡镇,结对帮扶1至2个村,帮助当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每季度要安排1至2次到群众工作中心接待群众来信来访,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每季度要安排一定时间驻点帮扶,了解民情、解决民忧。
关于精简会议活动,《规定》要求:严格清理、切实减少各类会议活动。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开短会、讲短话。规范和控制节庆活动,未经批准,县级领导一律不得参加各类剪彩、奠基、开业、颁奖、揭幕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简化考核评比,由县目标办牵头统一组织实施。
在厉行节约方面,严格控制会议活动经费,不到高档场所、旅游景点开会;严禁提高会议用餐、住宿标准,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工作会议一律不做装饰性布置,不摆放花草,不制作背景墙板。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规定,严禁超编、超标配备公务用车,严禁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和豪华内饰。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从严控制人员经费。加强公务卡使用,规范各类公务消费。
营山县还对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考察、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简化接待工作、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为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履职不力、效能不高、纪律不严、合力不强、奢侈浪费等问题,营山县深入开展“五治”问责活动,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责任,严格责任追究,打造务实创新、纪律严明、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治庸提能”,重点解决工作能力方面的问题;“治懒提效”,重点解决精神状态方面的问题;“治散提神”,重点解决工作纪律方面的问题;“治软提劲”,重点解决不敢碰硬的问题;“治奢提廉”,重点解决不廉洁自律的问题。
据介绍,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杜延茂为组长的“五治”问责活动领导小组,将通过常规性检查与突击性检查相结合、受理群众举报与受理网络投诉相结合等形式,实现监督检查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同时健全考核机制,将各单位开展“五治”问责活动情况列入效能建设考核范围,与民主评议和年终考核相结合,与民主评议结果直接挂钩。严格责任追究,对存在不作为、不进取、不落实、不为民、不协作、不守纪等方面问题的人员,采取责令公开道歉、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调离岗位、解聘、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形式的问责。
一石激起千层浪。营山县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10条规定和深入开展“五治”问责活动在全县广大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要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发展上,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脚踏实地把各项工作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