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302|评论: 20

[原创·图文] 沧“海”桑“田”,蜀北福地:一马踏飞燕,一桥通天下。蓬安海田欢迎你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2-7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2月6日腊月26,骑着我的宝马牌猪儿摩托回海田去给祖父母和父母邮寄工资,路上看见————沧“海”桑“田”,蜀北福地:蓬安海田欢迎你。
邓四平摄影报道 133.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邓四平摄影报道 137.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3-2-7 1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andshake
邓四平摄影报道 136.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马踏飞燕,一桥通天下——海田飞马桥
                     飞马桥


                              文 / 邓四平


    一桥通古今。一马踏飞燕。
    青山入画屏。秀水萦我心。
    山道弯弯九连环。环环弯弯十八湾。
    人生本来多崎路。自古英雄多磨难。
    秀水。青山。白云。蓝天。小桥。流水潺潺。二月的春风剪开故乡轻纱似的缠绵,山水镶古镇,水墨画江南。
    碧树。繁花。芳草。斜风。细雨。马蹄得得。三月的桃花绽开轻烟似的相思梦,春归无觅处,人面已憔悴。
    一桥通古今。一马踏飞燕。
    爬不完的坡坡,上不完的坎坎。挺直瘦弱的身躯,抬望眼,喊一声故乡的爹娘,路漫漫。
    驮不完的泪花,扛不完的重担。咬紧坚强的牙关,惊回首,念一回梦中的伊人,泪闪闪。
    一桥通古今。一马踏飞燕。
    谁说没有桥?让路站立便是桥。男人的身躯便是山。
    谁说没有路?让桥躺下便成路。男人的血性便是天。
    谁说路漫漫?挺直瘦弱的身躯,站成巍峨的山外山。
    谁说泪闪闪?咬紧坚强的牙关,通向广阔的天外天。
    遇水搭桥。遇桥铺路。
    马蹄南去人北望。水路不通走旱路。
    江山如画烽烟起。历来纨绔少伟男。
    明月似钩。何必独上高楼。青灯挑剑,醉里看花花似月。雄关万里真如铁。马蹄声咽。西风烈。
    灯火阑珊。何必衣带渐宽。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心如天。而今迈步从头越。华发早生。酹江月。
    一桥通古今。一马踏飞燕。
    驾一匹故乡的飞马,我却始终飞不出长路的尽头。
    执一管朽烂的秃笔,我却始终写不出传世的名篇。
    读一卷人生的经典,我却始终悟不出尘世的艰险。
    爱一个绝世的佳人,我却始终走不出自己的情感。
    一桥通古今。一马踏飞燕。
    撑一船灿烂的星辉,从飞燕的呢喃里起航,江枫,渔火,青灯,姑苏城外的钟声,将一袭落魄的青衣浸湿千年的江水,张继不朽,涛声依旧。
    撷一片淡淡的云彩,在康河的柔波里荡舟,夕阳,晚霞,金色的水草,挥一挥衣袖,将一朵水莲不胜凉风的娇羞怀揣入梦,志摩永生,云彩依旧。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一桥通古今。一马踏飞燕。
    喊一声故乡青青的山,山路十八弯,弯弯又环环。一路一思念,一路一境界。喊一声故乡青青的山,一条多情的相思绳,将天涯的游子的脚步缠进心里边。
    唤一声故乡潺潺的水,波光更潋滟,水声更潺潺。一水一滴泪,一水一世界。唤一声故乡潺潺的水,一泓多情的相思泪,让年年的月明再也走不出故乡最深最深的思念……
邓四平摄影报道 138.jpg
邓四平摄影报道 139.jpg
邓四平摄影报道 14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3-2-7 1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马踏飞燕,一桥通天下——海田飞马桥
                     飞马桥

:handshake
邓四平摄影报道 140.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3-2-7 10:28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andshake
邓四平摄影报道 154.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3-2-7 1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海田正街自己家的老屋前,母亲生前亲手栽种的一棵柏树和一棵白杨树,见到高大笔直的柏树如今已经长得如此高大茂盛,情不自禁对父母油然而生无限感激之情。过去虽然贫穷,但每年都在这个房子里度过贫寒的年,但却倍感无限温馨。
邓四平摄影报道 157.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3-2-7 10: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海田正街自己家的老屋前,母亲生前亲手栽种的一棵柏树和一棵白杨树,见到高大笔直的柏树如今已经长得如 ...

:handshake
邓四平摄影报道 158.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发展 点滴印记”网络征集作品选登
                             
                                                      老屋情怀总是诗
 

邓四平

2012年09月06日15:26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的铺板门,老屋至今还坐落在老家小镇繁华热闹的街道上,破破烂烂的四排三间青瓦房,与周围鳞次栉比的钢筋混凝土高楼很不协调。

  记忆中,儿时的老屋竹树环绕,树影婆娑,雀鸟鸣声婉转,欢跳其间,俨然一个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青青的屋瓦更像一片葱茏的榕树林,枝繁叶茂,伸出宽宽的肩臂庇佑着我们的一家。

  一到春天,屋前地坝里的迎春花、月月红、梧桐花、槐花次第开放,花香四溢。屋檐下,不知何时已经飞回的燕子们正“唧唧喳喳”地闹着,嚷着,忙忙碌碌地飞进飞出,衔泥筑巢。父亲怕小燕子一不小心摔在地上,专门用油布搭在下边。时常,我就坐在屋子的门槛上看书写字。也常常抬头看那燕子一次次外出捕虫喂养雏燕。我觉得那忙碌的燕子极像裁缝铺里成天忙碌的父母。

  夏天,翠色欲流流的绿藤爬满院墙。丝瓜、扁豆长得满满当当,你挤我,我挤你,金黄的南瓜花,极像美丽的朝天小喇叭,招引着蜂飞蝶舞,花下不结果实的花,叫“谎花”,我们常常采摘那花来插在耳边,扮新郎,拜天地,拜堂,手舞足蹈,热热闹闹。在裁缝铺里忙碌的父母偶尔抬头看看,并不制止,也只是惬意满足地笑笑。到了月明星稀的夜晚,清扫出一块空地,铺上凉席,此时,月光如水,一家人说说笑笑直到深夜。

  后来,老家公社要修食堂,我家的裁缝铺无条件地迁移到了大桥一边的田地里修建,一条公路从门前穿过,地势更加开阔平坦,承包建修的包工头看中老房子那粗大结实的雪木料,说愿意修成砖房来换那木料,老实巴交的父亲说那占公家的便宜,不好!不好!精明的包工头便也只好作罢。老屋重新上梁立房不久,父母商量着花了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400多元钱,买了公社农机站拆下的旧排山木架子,紧挨裁缝铺的旁边又批地修建了三排两空青瓦房,一空给刚刚结婚的二哥居住,一空给我留着,那时我刚上初中,瓦屋前当街的墙壁上和分给二哥家的瓦房一样,也开着铺板门,预备着我今后好做生意谋生用,哎,想在想来,为了儿女,父母也真是用心良苦啊,用心良苦!

  后来我没能成为父母事业的接班人,却做了一名教师,三年师范生涯转瞬即逝。我又回到了老家的学校教书,学校离家只有一箭之遥,于是我又住进了儿时的老屋。

  事隔七年,我调动工作,父母听到了我的诉说后,没有明确反对,他们的目光中是永远放不下的牵挂。刚离开老家几个月,父亲大病一场,幸亏抢救及时。在一次次电话中,母亲始终没有告诉我半句。他们不想让立足未稳的我在异乡之外再多添一份惆怅与不安。

  我爱自己的老屋及那满院的树儿花儿。很想长期与老屋厮守。我曾多次设想过对家园进行改造的蓝图。建一处养鱼池,养上几百条鱼儿,栽种几株青竹,还想种几畦油菜,晨浇暮剪。因忙于工作,这些想法只在脑海里嘴巴里一闪而过了。

  而如今,父母均已不在人世,老屋空空如也,每年我也只有逢年过节才回老屋看看了,老屋依旧坐落在小镇繁华热闹的街道上,四排三间青瓦房,虽与周围鳞次栉比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很不协调,但那在我眼里,心里却依旧十分亲切,就好象慈祥和蔼的父母依旧健在一般,我觉得那就是和蔼慈祥的父母依旧在深情的注视着我,打量着我,叮咛着离家归来的我……

  经历了工作上,生活中的一次次磕磕绊绊,惟有老屋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是我真正的精神家园。那儿的一草一木都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扎下根儿,在夜深人静时不停的长啊长。

  春天,老家屋檐下的燕子做窝鸣叫。夏天,小院子里花红叶绿。秋天,飘散丰收的香甜。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3-2-7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15decf01014zbh.html

    从1981年起,邓四平同学在永兴缝纫社工作的父母每年按时向人民政府上交利润500元人民币,当时500元人民币可以在永兴公社街上买一座三排两空的穿斗木结构的大瓦房。
    后来我父母工作的永兴缝纫社九十年代初期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不幸垮台了,1992年我的父亲不幸患上了尿毒症,1996年,父母叫我写了份申请书并吩咐我去找找当时的缝纫社的上级主管部门,希望能够稍微得到一点帮助,于是我就去找了当时的乡镇企业局,乡镇企业局的负责人接洽我回答说你老汉老婆婆工作的永兴缝纫社属于集体性质的企业,属于自己管自己,乡镇企业局造的工资表上是写了工资的,但要靠你老汉老婆婆自己挣自己发。我说,当年我老汉老婆婆每年都给人民政府上交了500元上缴款的啊,请求领导考虑一下我父母的具体情况嘛。领导回答说,我们也没得钱,只有靠你们自己想办法,请你们理解和原谅。
     我的父母从1958年参加永兴公社缝纫社的缝纫工作,前前后后一直工作了40年,父亲直到临死都没有退休。乡镇企业局造的工资表上虽然造有我父母的工资,但我父母从来都没有领到一分一厘。从此,我的父亲至死都再也没有找人民政府要一分一厘的工资和报销任何一分一厘的医药费用,后来母亲亦是如此。
    现在时常刻骨铭心地想起父母,想起他们默默无闻而又勤劳的一生,想起他们在世的时候为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服务与不计任何报酬所做的各种好事善事,想起他们生育我们养育我们四个子女的一生的艰辛和不容易,父母虽然平凡辛苦了一生,看似虽然平凡,但在我们当子女的心目中,却真正地善良坚韧朴实厚道有骨气,我的父母终其一生只是两位平头小老百姓,但我始终认为我的父母非常伟大!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8年前的1984年,当时我家住在永兴公社的隔壁,后来公社要修建伙食团,因此领导决定叫我家马上搬家,搬到现在的永兴大桥对面的田里住,思想不通,组织服从。于是,我家就无条件的搬家了。什么搬迁费等等,当时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字典里居然还有这样的名词。哪像现在的一些人把搬迁当作发财致富甚至敲诈勒索政府的一种手段。叫搬就搬,坛坛罐罐全部搬迁。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3-2-7 1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8年前的1984年,当时我家住在永兴公社的隔壁,后来公社要修建伙食团,因此领导决定叫我家马上搬家,搬到 ...

    若逾期不搬迁者,将处以30——300元的罚款。后来人民政府乡长周大富同志为我家出具证明:我家是按时搬迁了的!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我家父亲连完税一共花了424元从公社农机站买回三排两空瓦房,又花钱购了80多平方米的地在永兴街上予以了修建。1994年,我和二哥将破旧不堪的瓦房予以了改建:

      改建房屋的协议执笔人是论坛里的网友“楚霸王”的姐夫袁秋林先生。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3-2-7 10: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海田正街自己家的老屋前,母亲生前亲手栽种的一棵柏树和一棵白杨树,见到高大笔直的柏树如今已经长得如 ...

:'(:'(父母深恩,世代永志不忘!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3-2-7 2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耍 狮 子 


  文 / 邓四平



  
  狮乃百兽之王。威武雄壮,气吞山河。行走于天地之间,深藏于岁月之里。动时迅猛如蛟龙,静时温驯似处子。怒时,百兽为之遁形,日星为之隐耀,山川为之失色。温驯之时,匍匐于草丛林野之间,安详驯良又如慈父,神圣而庄严,大气而沉稳。凡此种种,人们因此而视其为图腾,敬其若神明,既畏之惧之,而又敬之爱之。
  记忆中,小时候,故乡的一些寺庙门前左右台阶之上,大多都会傲然屹立着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昂首挺胸,怒眼圆睁,状若仰天长啸,又似俯瞰山河,气势雄浑,往往令人不寒而栗。但小时候的我并不害怕,常常跳上石狮,跨上狮背,“驾驾驾”地用手拍打着石狮的屁股,把石狮当着马儿来骑,或者下得地来,用手去拨弄石狮嘴里含着的可以灵活滚动的石珠,觉得煞是有趣和好玩。等到母亲拜完菩萨出得寺庙,见后往往大惊失色地骂道:“快点下来,骑了狮子回家肚子要痛。”但是,我并不害怕,记忆之中,我觉得骑着狮子玩耍才算真正的威风凛凛,因为骑过很多回寺前的石狮,但是肚子却从来都未因此而痛过。因此,我不但不畏惧石狮,反而一直觉得它是我童年最亲密的伙伴与朋友。那时候,据大人说,门前安放石狮具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小时候也不大懂得什么叫镇宅,什么叫辟邪,一般只是寺庙和有钱人家的大门之前才傲然屹立着威风凛凛的石狮,其他普通人家的门前一般很少有见。
  每到逢年过节之时,故乡的乡村也兴耍狮子,耍狮子其实就是舞狮,是一种流行于乡村的民间娱乐节目,现在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国宝熊猫一样受到重视,甚至被列入重点保护项目了。正月里,一般过了正月初五之后,俗称“破五”,每逢逢场天,舞狮人便会来到场上挨门逐户地舞狮拜年,那时候,故乡的舞狮队伍以柳树公社(今柳滩乡)的舞狮人最有特色,也最为出名。舞狮人的队伍大致有三至五人乃至七八人不等,其中两人负责舞狮,一前一后,匍匐着身子,藏在一张花花绿绿的涂满油彩的布里,中间一块算是狮背,两边各自一块围绕,算是狮身,后面镶有一块,算是狮尾。狮头则稍微要制作得复杂一些,用竹篾和木条编制绑扎而成,再在外面蒙上同样一块涂抹得花花绿绿的油彩布,算是狮头。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狮眼,不知用什么制作而成,黑黑的长睫毛,圆圆的大眼球,忽闪忽闪的,活灵活现,神气异常。另有一位负责逗狮的“笑和尚”,头戴一个偌大的竹篾编制而成的头盔,头盔用白色红色的油彩也涂抹得花花绿绿的,极为夸张的大眼睛,却又显得十分小巧的短鼻子,裂开憨笑的大嘴巴,憨态可掬至极。舞狮之时,那“笑和尚”的手中拿着一把破破烂烂的大蒲扇,时而摇扇欢喜,时而抓耳挠腮,时而抚摩狮身,时而从狮身上抓出一个虱子放进嘴里大嚼,时而做出各种怪相,挑逗围观的观众,令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舞狮的队伍一般还有几个敲打锣鼓的乐师,敲打着说不出什么名字和节奏的鼓点,跟随着人群和舞动的狮子一道前行。那时候,正月里,只要一听见哪家人户门口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那大致就是舞狮人来到村里拜年来了。
  记忆深处,最令人难忘的是1980年正月里的一个逢场天,走村串户的柳树公社舞狮队来到了永兴,人山人海的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把舞狮队围了个水泄不通,为了让表演顺利进行,公社维持秩序的人挑来一大箩斗生石灰,在坝子的平地上撒了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圆圈,圈子里是舞狮子的场地,圈子外是观众的场地,任何人都不能越线。舞狮人先是在平地上表演了一些普通的动作,后来,大家叫嚷着要求表演绝技,舞狮人于是临时从附近人家借来六张八仙桌,一把太师椅,最下面摆放两张八仙桌,中间一层,在两张八仙桌上却摆放三张,最上面一张的八仙桌子上再端端正正地摆放上一把太师椅。“笑和尚”端坐三层桌子之上的太师椅上,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舞狮人从平地之上突然腾跃而起,一层桌子一层桌子地往上跳,整个桌子都在剧烈地摇晃,仿佛瞬间就会垮塌一般,但舞狮人却并不慌张,竟然在八仙桌子的四角腾挪跳跃,分别做出各种精彩的动作,让桌子重新恢复平稳,然后跳上最高一层的桌子,向着坐在太师椅椅背上的“笑和尚”作揖磕头,那“笑和尚”居然骑到狮子背上,用破烂的蒲扇驱赶着狮子绕着太师椅转圈,最后“笑和尚”跳下狮背,又将破烂的大蒲扇插进腰间的腰带上,单手撑在太师椅的椅靠背上表演起了“金鸡倒立”、“鹞子翻山”、“鲤鱼打挺”、“猴子拜寿”、“八角搬枣”等等精彩的动作来,舞狮人也在最高一层的八仙桌上与“笑和尚”一起共舞,惊险刺激的场景直看得人们目瞪口呆,鸦雀无声。直到“笑和尚”突然一个“鹞子翻山”直接从三层高的八仙桌上跳跃落到平地之上,恍然大悟的人群才仿佛从睡梦中突然惊醒过来一般,顿时掌声雷动,叫好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小时候的我,常常盼望着过年,更盼望着正月初五之后柳树公社的舞狮队快点到来。很多时候,看了很多场表演之后依旧觉得还未尽兴,于是干脆就悄悄地跟在舞狮人的身后,往往跟上几个村庄几十里地,直到下午时分,饥肠辘辘,才知天色已晚,方才意犹未尽地往家的方向赶回。
  往事如歌,逝者如斯。一晃很多年过去,如今,我已经很少很少再看见柳树公社的那些舞狮人精彩的舞狮表演了。记忆里,睡梦中,那花花绿绿的狮子,那憨态可掬的“笑和尚”,那行头简单的锣鼓队,还有那高耸的八仙桌和太师椅,以及那些精彩刺激的表演场景,却早已经铭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也挥之不去了。
  哎,不知何时再能看见那样精彩的舞狮表演了。

  
                                  2012年10月5日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发表于 2013-2-8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邓老师的故乡在海田
发表于 2013-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单不是寂寞 发表于 2013-2-8 1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来邓老师的故乡在海田

山好水好人也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