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28|评论: 8

[散文随笔] ----------------------- 祭舅父文---------------------------------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11-2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祭舅父文
       娘亲舅大。舅父之对我们,常常胜过对他自己的亲生儿女。
                                                                          ——————题记
                                                
                                                                           邓四平/
      20121125日中午,正在家中吃午饭,突然接到大哥打来电话说舅父去世了。噩耗传来,顿感一阵巨大的悲痛涌上心头。想起舅父含辛茹苦而又默默无闻的一生,想起舅父曾经对我们全家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对我们兄妹四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情不能自已,泪水早已潸然而下。
     舅父是我母亲唯一的弟弟,也是我唯一的亲舅舅。舅父和我的母亲一样,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命苦之人。舅父比我的母亲小9岁,在家排行第三,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去世之时68岁,因此,推算起来舅父应是出生于1944年腊月22日。常常听母亲说起,在他们很小的时候,我的外公外婆就去世了。于是,我的母亲便拉扯着我的舅父和我的一个姨娘一起在永兴公社二大队靠种几亩薄田艰难地维生。后来,我的母亲和我的姨娘也先后相继出嫁了,于是舅父便一人在家种田,但人手有限,再加上身体单薄,每年的收成往往十分微薄,常常过着上顿不接下顿的辛苦生活。那时候,我的母亲和父亲都在公社缝纫社当裁缝,吃国家供应户口,于是,母亲便常常将家中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一点微薄的钱和粮票拿出一些来偷偷地去接济我的舅父。有时候,也会被我的父亲发现,父亲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却常常是手按着火熨斗,铁青着脸,嘴巴撅起老高老高,一声不吭。为此,母亲常常和父亲吵架,但在我家,大小事情都是我母亲说了算,因此,我的父亲也就不多说个啥了。
     但在我的记忆之中,却是舅父对我们一家的支持和帮助最大。记忆中,小时候,母亲深夜将我送到舅父家去隔奶,然后就偷偷地回家去了,当我发现不见了母亲的时候,就在舅父家中又哭又闹,于是,舅父便将我背在他的背上,从他家的堂屋里走到灶屋里,又从灶屋里走到堂屋里,如此反复地走,但我依旧还是要大哭大闹着要回家去找妈妈,舅父于是又将他的小儿子刘平从熟睡中强行喊起来朝着我扮猫叫扮狗叫,一直闹到通天亮才终于将我哄着入睡了。
      小时候,每逢过年之时,我们兄妹几人也都会跟着母亲去舅父家拜年。舅父家距离我们家有三四里地,顺着永兴公社后面的一条小河逆流而上,一条蜿蜒的小路如鸡肠带一样,左边是长满青草的山岭,右边是绵延的青青的竹林,走到一个叫幺幺河的地方分路,再往上经过一个貌似猴头的山梁,再翻越几条狭沟,便会遥遥地看见舅父的家了。到了舅父的家里,舅父就会将他们家储存了一年的连自己也舍不得吃的鸡蛋、醪糟、面条、腊肉等等好东西,吩咐舅娘去厨房里煮好,端上桌来拿给我们吃。临走之时,又会拿出钱来打发我们。当然,那时候,母亲在来的路上就已经严厉地吩咐过我们,不许要舅舅家的钱,舅舅家也很不容易。于是,舅舅和舅娘为了打发钱给我们,往往会把打发给我们的钱偷偷地塞进我们的口袋里,虽然不多,有时两块钱,有时候是五块钱,但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一笔钱了。母亲见状便会立即从我们的口袋里掏出钱来丢在舅舅家的地坝里拉起我们就跑,舅舅和舅娘又会马上从地上拣起钱来赶上来追撵我们,直到追到我们已经跑了很远很远了,才会站在村头的山梁上朝着我的母亲挥手说道:“大姐,你们和外外们一起慢走!空了又来哈!”
       其实,每年除了腊月二十二舅父的生日和拜年之时我们要去舅父家以外,平时,有事没事的时候,其实,我们兄弟姊妹们也常常以打猪草等等各种原因借故去舅舅家玩耍和混饭吃。在那贫穷而饥饿的岁月里,舅舅也都会将他们平时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腊肉等等好东西慷慨地从自家堂屋里的房梁上顶下来,洗了煮好后炒给我们吃。有时候,也会煮上一大碗煎鸡蛋面给我们吃。而我们却发现同时吃面条的表哥和表姐的碗里却没有煎鸡蛋。舅父之对我们,常常胜过对他自己的亲生儿女。
      小时候,我们家因为兄弟姊妹多,父母所在的裁缝铺的收入也非常有限,因此生活得也非常地清苦。为了生活,父母之间也常常吵架,每每一吵了架,母亲便会跑到舅父家里去诉苦。于是,我们兄妹们便会受父亲之命,常常去舅父家中接母亲回家。每次去舅父家接母亲,舅父总是要反复地劝解母亲,说孩子都这么大了,夫妻之间一定要团结,姐夫哥也不容易等等。母亲听了这些话,气也就消了。那时候,舅父的家就好象我家母亲的避风港和保护伞一样。
       曾听母亲反复提起,1969年冬月,母亲生了我的姐姐,患了病,医生说必须得到当时的罗家医院去治疗。当时永兴公社到罗家不通公路,于是只好找来一把凉椅和两根千担绑扎在一起做成滑竿,舅父和我的大爸两人一起,将我的母亲抬了三四十里崎岖的山路,费尽艰辛,才终于抬到罗家医院,医生说幸亏来得及时,要是稍微再慢几个小时就会有生命危险的。
       从始至终,打我有记忆以来,只要我们家无论有什么事情,无论大小,只要母亲一声吩咐,舅父都会义不容辞地赶来我们家帮忙:我们家裁缝铺的房子漏雨了需要翻瓦,我们家养猪要修猪圈,我们家搬房子要抬石头,如此等等,无论大小什么事情,舅父一接到口信总会义不容辞地赶到我们家里来帮忙,即使在他们家最农忙的时候,舅父也总是随叫随到,从无怨言。
      记忆中,舅父对我非常和蔼,有时候对我的关爱甚至近乎于溺爱。甚至常常把我的一些调皮捣蛋也要当成优点一般津津乐道。他常常在家笑呵呵地对我的舅娘说:“今天,我的小外外居然在永兴公社食品站后面将人家放炮炸片石的炮眼用沙子全给堵了。哈哈!”
      当然,舅父种田之余也常常到我们家来看望我的母亲,有一次,舅父到我们家来,刚好看见我正在用蒲扇给猪扇扇,舅父问我:“你怎么在给猪扇扇呢?“我说:“猪病了,妈妈叫我给猪扇扇降温!不扇的话,妈妈要打!”后来,舅父对我的母亲说,你应该叫儿子多读书,不应该叫儿子给猪扇扇子!儿子前途重要还是猪重要?只有读书才有出路!
       其实,虽然舅父一生务农,但却是一个颇识文墨和很有远见之人。舅父种田收入虽然不多,但他一直都送我的表哥和表姐们读书,并希望他们能够有所作为。为了送我的大表哥读书考上大学,他甚至送我的大表哥在蓬安所有的高中学校前前后后复习了八年,但大表哥最终未能考上大学,这也成为了舅父一生中最大的遗憾。1989年,当听说我考上了蓬安师范学校的时候,舅父逢人便说:“我一直都知道,我的大姐生的几个儿女都是很能干的,我的小外外是最能干的!”
      后来,1992年当我参加了工作,分配在家乡海田初中教书,父母为了我在街上能有住房居住,便向舅父借钱帮我修房,舅父毫不犹豫地便借了6000块钱给我,6000块钱在90年代无疑于是一笔巨款,这钱直到1997年我结婚之时才终于还清给舅父,当我提出要还给舅父利息时,舅父却无论如何也坚决不要。其实,舅父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之大,是永远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清楚的。
       1999年,因为得罪了学校贪污腐败的校长,即使在我遭遇逆境被调动到了全县最为偏僻的天成小学教书之时,舅父依旧打来电话鼓励我:“任何人没有一辈子的顺境,任何人也没有一辈子的逆境。好好干,在哪里都是教书。一定要好好教书,不要误人子弟,任何时候,做人做事,只要对得起良心就对了!”
       200710月,我考调到了蓬安县文化馆,后来又调动到了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管理局,迫于工作和生计压力,尤其是正月间非常之忙,连续几个正月间里都不能到舅父家去看望舅父,每每到了正月初四舅父家招待客人这天,舅父总会主动打电话告诉我,你不要担心我,我身体很好,你自己要好好干,和外侄媳妇要和睦,一家人要团结,身体第一,全家幸福等等。听着这些话语,我只能倍感自己的无能和不孝,羞愧之情难以言表。
       2010年冬月,突然听表哥打来电话说,舅父患了脑溢血,昏迷不醒,正在南充川北医院抢救,我和妻子闻讯赶去探望,才从舅娘口里得知舅父其实患的是癌症。即使治疗,也最多能够存留于世一年半的时间了。听到这些之时,我倍感心如刀绞。每次回家看望舅父,望着日渐消瘦的舅父,我真的好希望这个世间真能有一种叫作长生仙丹的仙药的存在,能够让人长生不老。其间,我和妻子每次抽空回永兴去去看望舅父,舅父居然丝毫没有提到自己的病,反而笑呵呵地说,你们夫妻之间要和睦,要团结,要好好地把骁骁娃儿带好,鼓励他努力读书,将来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有作为的人!
       2012年农历515日,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前两天,病重的舅父居然给我打来电话祝福我生日快乐。在电话中,舅父说,他农历515日这天一定亲自到蓬安来祝福我生日快乐。我说舅舅我从来都没有办过生日,不过你来,我一定认真请一次客!到了515日这天,真没想到,舅父居然拖着病体亲自从乡下赶到蓬安县城来了,在蓬安抚琴酒店,舅父非常开心地祝福我生日快乐。真没想到,时隔短短地四个多月时间的20121125日,舅父竟然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真没想到,生日的祝福,竟成永别!真没想到,这竟然是舅父与我的最后一面!
      20121125日中午,当我闻知舅父永远离我而去的噩耗之时,我感到内心无比地巨痛,因为没有了回永兴的班车,于是我便和妻子,姐姐、姐夫一道骑着摩托车连夜赶回了老家,当我再次看到舅父之时,他已经静静地躺在了一个并不很大的柏木棺材里面了,我感到泪水情不自禁地就流了下来。什么也没说,也什么话都不想说,只是默默地走到安放舅父的棺材前面,跪下,默默地烧了一把火纸,然后诚挚地三鞠躬。陆续又有亲朋好友前来吊唁,我默默地拿起毛笔,为每一个前来吊唁之人送的花圈上写字:“某某某沉痛悼念刘学俊千古。某某某敬挽。”写完这些已是凌晨一点过,按照农村的风俗,安葬去世之人的墓坑非常重要,于是我提议我们三兄弟去为安葬舅父的墓坑守上一晚,尽一点最后的微薄的孝道。守到天亮之时,我们才默默地知道,慈祥的舅父真的离我们永远而去了。
        当凄婉的哀乐悲伤地响起,当一杯黄土轻轻地掩盖上一具孱弱的躯体,当伤心的泪水无形地滑落我的眼际,我心如刀绞一般沉痛,我被迫地默默地接受着这样一个无情地现实,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真正关心我爱护我的亲人又少了一个!这种巨大的悲痛,宛如潮水一样猛烈地冲击着我的心扉,让我永远都难以自拔。
        娘亲舅大!舅父之对我们,常常胜过对他自己的亲生儿女。
        悲痛之余,惟有仰天长长地叹息一声:舅父大人,愿你的魂灵在天堂得以早日安息!
                                          
                                                              2012
11274018字记于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11-2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人没有一辈子的顺境,任何人也没有一辈子的逆境。好好干,在哪里都是教书。一定要好好教书,不要误人子弟,任何时候,做人做事,只要对得起良心就对了!”.....
感动,他想到的还是别人。
盖棺论定,这就是一个善良淳朴的中国人,无比宏大的心怀,就是由他们组成了我们民族的脊梁。
让我们记住他。
邓四平朋友语言朴实厚笃,平叙直抒,好祭文!
问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村 发表于 2012-11-28 12:25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任何人没有一辈子的顺境,任何人也没有一辈子的逆境。好好干,在哪里都是教书。一定要好好教书,不要误 ...


谢谢又一村版主。
诚邀到蓬安作客。
蓬安人民欢迎您。
邓四平摄影报道 010.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104159j6zxkn6p7fc744sf.jpg
104202wudbuux1jyuv9izh.jpg
175200mpmmy2opra4m11zi.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1-29 17: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蓬安白糖卷儿

   文 / 邓四平
    “卖白糖卷儿,又香又甜的白糖卷儿……”
     白糖卷儿是蓬安的一大特色小吃,是用糯米粉子做的,油炸而成,三指宽,巴掌般长短,金黄酥软,热气腾腾,略微弯曲,那形状有点像熟透了的香蕉,更有点像女人宽宽的扁平的发夹。做白糖卷儿的情景和炸油条的程序差不多,在滚翻的油锅里炸好之后,用筷子拈出,丢进案板上一个装满白糖的面盆,“呼辘辘”地一滚,那金黄的糯米条上便沾上了一层细密的白糖颗粒,晶莹闪亮,芳香扑鼻,很是诱人。
     吃白糖卷儿是用不着走进店面的,也用不着碗筷,只要走在蓬安的大街小巷,时常便可以撞见三三两两卖白糖卷儿的人,手端一个很大的筲箕,上面严严实实地盖着一张湿湿的包帕,揭开包帕来,里面便整整齐齐地码放着金黄酥软芳香扑鼻的白糖卷儿,热气腾腾的。叫住卖白糖卷儿的,递上五毛零钱,十多年前是两毛每根,现在已涨至每根五毛了。卖白糖卷儿的人便驻足停下,小心翼翼地掀开筲箕上方包帕的一角,用筷子轻轻地夹出一根白糖卷儿来,再在筲箕的一角拈出一张金黄的蚕种纸来,四四方方巴掌般大小,包住白糖卷儿的一端,笑眯眯地递过来,然后收了钱,严严实实地又盖了包帕,继续叫卖“白糖卷儿,又香又甜的白糖卷儿,五毛钱一根哟……”
     那白糖卷儿外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油炸了的壳,金黄酥软,吃进嘴里,轻轻一咀嚼,便发出“咯吱咯吱”清脆的脆响,壳上沾着的白糖入嘴便化,香甜可口,甜咪咪的。白糖卷儿壳的里面便包裹着雪白的糯米瓤,吃起来细腻酥软,有点像白糖蒸馍,但更有点像吃炕耙的糍粑,芳香糯软,热气腾腾,用牙齿轻轻咬住雪白的糯米瓤,还可以牵出泡泡糖一样雪白细长的线来,有时候吃快了,烫得人眼泪直滚。白糖卷儿确实好吃,唯一不足的遗憾便是分量太少了,所以那时候我们买白糖卷儿吃,常常是左手拿一个,右手吃一个,吃完了还不过瘾,又追撵着卖白糖卷儿的人,大声叫喊着:“莫跑,莫跑,我还要再买两个!……”
     尤其是很多年前在蓬安县城读师范时,那时侯下晚自习后,常常有卖白糖卷儿的人,端着大大的筲箕到学校学生宿舍来卖,我们常常是蜂拥而上去抢购,晚了就买不上了。卖白糖卷儿的人吓得赶快用身子匍匐在筲箕之上,但转瞬间,一大筲箕白糖卷儿仍只剩下个底朝天了,我们笑呵呵地吃着白糖卷儿,卖白糖卷儿的人也笑嘻嘻地蹲在路灯下的地上清数着大把大把的零钱,其实好多人在混乱之中都白吃了白糖卷儿的,卖白糖卷儿的人仍是笑嘻嘻的,其实他心里也清楚,除去被白吃的折耗外,仍赚呢。

http://my.hongxiu.com/026/250669/
http://blog.sina.com.cn/u/2601901775


     邓四平 2012年12月1日摄于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2-12-3 13: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my.hongxiu.com/026/250669/
http://blog.sina.com.cn/u/2601901775

蓬安锅盔灌  


 文 / 邓四平
  有锅盔这种小吃的地方很多,但真正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却又并不见多。
  既有新鲜出炉锅盔的香脆,热气腾腾,又有川北凉粉的麻辣绵软,晶莹剔透。蓬安锅盔灌将锅盔、凉粉二者的优点有机地统一于一体,芳香可口,独具特色。
  吃蓬安锅盔灌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叫卖锅盔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吃锅盔灌的人热气腾腾,汗流浃背。
  当街两根高高的长条凳,支起一张金黄的木头案板,三面围上雪白干净的纱窗,一溜儿摆放大大小小金黄黝黑的土碗,旁边一个废旧油桶,揭去上盖,里面用耐火的泥土糊成肚大口小的灶膛。卖锅盔灌的人便立在案板旁现做现卖,那人倒更像一个杂技演员,手捏一根手腕般粗细光滑的擀面杖,上下翻飞,“噼里啪啦”敲打得案板“蓬蓬”直响,所以做锅盔不叫做,而叫“打锅盔”,那打出来的锅盔吃起来才更地道筋斗。
  打锅盔的细节是这样的:先是扯下一小坨面团,滚动擀面杖擀成三指宽扁平的面皮,涂抹上油盐,花椒辣面粉末,有时候还要涂抹上一层芝麻,更增加口味。然后才卷成一个小卷,竖置案板之上,又用擀面杖将面卷从上向下擀,直到擀成一个圆圆的面饼,就摊开在油桶上烧得火辣辣的平底锅上烫烤,并不断用一把铁夹翻边烫烤。那面饼渐渐变得金黄蓬松之时,就揭开平底铁锅,放进肚大口小的的桶里一溜儿沿灶膛泥台竖置摆开烘烤,片刻工夫,那面饼便烤制得变成了一个仿佛发了酵的蓬松酥脆的飞碟一般,起出灶膛,用一把雪亮的小刀沿锅盔边沿,切入,理开一道小口,然后再用一个小铁刮子,将倒扣在案板上的一个洗脸盆一般形状的凉粉细细地刮上一碗,放进红油、盐、酱、醋,抖上一点花椒粉、胡椒粉,浇上生姜、蒜水,撒上几丝青葱的芫荽,在金黄黝黑的土碗里拌得晶莹剔透,鲜红耀眼,然后就从锅盔切出的口子处灌进去,装满锅盔的肚子,那金黄酥脆的锅盔顿时更变得更加脑肥肠满大腹便便了。然后热气腾腾地装进一个透明的小小的塑料袋子里面,交上一块钱,递过来,一个美味可口的锅盔灌就是属你所有了。那锅盔灌吃起来“咯吱咯吱”,脆生生的,香喷喷的!麻辣热脆香,看得旁边没买的人也禁不住垂涎三尺,掏钱就买!
  冬春时节,尤其是正月春节之时,那做锅盔灌的小摊随处可见,那买锅盔灌吃的人更是熙熙攘攘,排成长龙,围得小摊水泄不通。做锅盔灌的小贩们忙得汗流浃背,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直转,那吃着的人也忙得狼吞虎咽,热气腾腾,手里捧着一个,嘴里还在大声叫喊:“还要两个,还要两个锅盔灌,还有我婆娘娃儿两个都要灌!!!”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