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天价赔偿,浙江金华市公交公司某车队用“豪车辨识图”教司机识别豪车。工作人员称,“豪车撞不起,只有躲得起。”(3月21日《钱江晚报》)
豪车威武,连公交车也唯恐避之不及,真是一个尴尬的事实。需要反思的未必是制定这种躲避策略的公交公司,因为这并非是公交公司对豪车的卑躬屈膝,路遇豪车后“肃静、回避”,原因只是即便豪华公交车,市价也不过20万,而那些需要被公交司机熟记的豪车,最便宜的也是百万人民币,一旦二者刮擦,公交车面临的是赔不起的窘境。这样看来,公交公司出台这样的制度,实在是无奈之举管不了别人的豪车,只能管住自己,撞不起只能躲开。
早就听说过豪车凶猛撞不起,上路的豪车就像是一个防不胜防的“经济炸弹”,让其他车主感到“鸭梨山大(压力山大)”。撞上豪车可能导致“一撞返贫”,甚至倾家荡产。因此,享受平等路权的平民车努力自动远离、退避三舍,享受优先路权的车也“礼让”三分、敬而远之。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有必要问一句:公交车怎么就会和豪车撞在一起?公交车有公交行道,不与豪车相遇不就可以避免了吗?本来,按照正常制度设计,公交车拥有优先特权,但遗憾的是原本有优先路权的公交车也要躲避这些豪车,这背后折射的是公交车路权在市区道路上的尴尬现状。事实上,在这个城市急剧爆炸式膨胀的时期,城市布局规划与交通道路的设计远远跟不上汽车数量的井喷式增长。在这一点上,二三线城市上下班时段也出现堵车现象是一个显著证据。在一个拥堵的城市,车与车之间的距离自然越来越紧密,刮擦碰撞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
吊诡的是,这种躲避,不是出于文明行车的礼让,而是由于豪车对其他车辆形成强大的经济震慑所致,是弱者屈服于强者的无奈。这在客观上扭曲了道路通行原则,形成了豪车的道路特权,只会让豪车更凶猛、更放肆,让弱者的生存空间更逼仄。
常言道,“惹不起,还躲不起?”可问题是,又能往哪里躲?平民车、公交车等其他车辆把路权一律“礼让”给豪车,把躲那撞不起的豪车作为第一选择,或许能躲到无人、无车的地方。可找不到无人、无车之处呢?在当今中国,车多、人多可是道路常态。两害相权选其轻,由此导致的是,“礼让”豪车的其他车辆要么只能撞向行人,要么只能选择“互撞”。
如此一来,大家以相互转嫁分解本来是豪车制造的环境风险,让道路上的芸芸众生成为豪车的“替身”导致“撞豪车不如撞人”的扭曲逻辑成为现实。 公交躲豪车的现实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公交优先的尴尬现状,更是丛林法则下强者通吃、弱者相残的无奈困境。这种尴尬和无奈,只会使社会的公平、正义受到损害,积累社会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