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地球上不断增长的“资源”。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程度加速、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垃圾的产量增长迅速。据统计,2000年我国城市垃圾产量约1.4亿吨,并以每年近9%的速度增长。面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研究出更好的办法对垃圾进行利用,让垃圾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第二资源”,不啻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但由于资金投入、技术本身、设备材料以及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原因,尚存在许多问题,由此导致垃圾产生大量的二次污染染,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是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镇金沙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周边村民.
海诺尔五通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臭气熏天,垃圾堆肥废渣直接排进岷江, 大量的垃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地和水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村民生活面临威胁。
海诺尔五通桥垃圾处理厂是四川海诺尔集团公司投资1200多万元,采用BOT投资形式兴建的垃圾处理项目。自2003年4月份运行以来,每月处理垃圾3000吨,五通桥的大部份城市垃圾在这里处理。由于其号称采用“耗氧发酵高温堆肥辅以焚烧、填埋”综合工艺处理的垃圾,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省内外许多准备上马的垃圾处理厂建设都到海诺尔学习借鉴,海诺尔垃圾处理厂被誉为“花园式垃圾处理厂”。然而,垃圾处理厂现状触目惊心,所谓的“花园式垃圾处理厂”下暗藏大量的二次污染。
垃圾随意倾倒 污水直接排放
距厂100多米远就闻到一股浓烈的刺鼻气味。来到厂区,透过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可以看到敞放的露天垃圾场让人心惊肉跳。垃圾根本没有采取粘土覆盖等措施,蚊蝇孽生,老鼠成灾,臭气漫天。在厂区外,垃圾污水积淌成河,直接流进了农田。
垃圾厂投产后,铺天盖地的苍蝇象乌云一样扑向周围农家。墙面上、天花板、家具、厨房里,到处是难以数计苍蝇,发酵中的垃圾臭气熏天,苦中作乐的村民们戏称:“上有轰炸机,四周绕毒气,不是被炸死,也成消毒器。”
离厂区最近的村民院落距厂区不到50米,而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要求,垃圾处理厂距离居民居住地最少不低于 200米。
我们在此强烈呼吁,垃圾处理厂的臭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垃圾处理恶臭气体,修建垃圾深埋。
农田严重污染 粮食大面积减产

 除垃圾污染给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之外,周边的农业生产也饱受影响,由于垃圾二次污染导致粮食生产减产70%的情况。
受污染灾害最为严重的是2005年夏天,由于垃圾处理厂选址地势较高,时值雨季,大量雨水携带垃圾残渣席卷农田,大量秧苗被冲毁,而剩下的秧苗由于疏密不均,加之残渣中含大量有机成分,使秧苗一阵猛长径叶,只开花,不结穗,导致减产。村民们投诉说,垃圾处理厂投产前每亩水稻收成在550公斤左右,而到了2005年每亩只能收成了150公斤左右。据统计,该村3、4组受污染灾害面积达17亩。五通桥区农业局专家现场勘察后确认属于垃圾处理厂雨污外泄,农田污染,致使粮食减产。
堆肥堆成长龙 废渣直接倾倒岷江


国道305线乐山五通桥区金粟镇段旁,也是岷江河堤上,垃圾处理厂的堆肥被倾倒成一条一百多米的垃圾长龙,上面杂草丛生。公路旁的养殖场变成废渣倾倒地,垃圾处理厂燃烧废渣悉数被倒入岷江河段,垃圾废渣前锋已直抵江水。
当初承诺变成空话 ,整治措施何时实施
海诺尔五通桥城市垃圾处理厂作为海诺尔的一个样板工程,在投产之初就提出了垃圾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减轻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日益突出的问题;垃圾处理工艺先进,无二次污染。特别是他们的高温耗氧发酵生产有机化肥和焚烧填埋结合的综合处理工艺:第一是综合利用,60%生产有机肥,40%焚烧后余渣只剩10%(国家规定为25%),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再进行无害化填埋,成为了许多垃圾处理厂的学习借鉴对象。然而记者的采访现实和以上承诺呈现出强烈的反差。未按标准设置的防渗系统、垃圾处理厂应有而未有的填埋场地,直接向岷江倾倒的垃圾废渣……
而厂放却是这样的解释:
垃圾废渣按照规定应该予以填埋,但目前由于政府规划不到位,填埋场地迟迟不能落实,所以废渣被当地建设局有关部门临时倾倒处理在岷江之中。
污染农田事件,我们也做出了相应赔偿,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方案,但由于政府未和农民签定征地协方,地下排污涵洞迟迟未建,所以污水暂时无处可排。
垃圾厂处理后生产出的“肥料”由于肥效有限,分拣不够彻底,致使多种病原微生物、重金属,以及其它有害物质随堆肥进入土壤。这种堆肥农民根本不爱用,销售市场很窄,存放日渐成为问题。以海诺尔垃圾处理厂每天产生10吨以上的堆肥来看,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堆肥会长期堆在岷江河堤上,等到汛期,那些被倾倒的堆肥、废渣便被滚滚江水卷走。
垃圾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然产物,但如何处理和利用垃圾则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国外许多的先进经验早已证明,垃圾里也有黄金。工业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必要手段,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不能让农村受害,更不能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代价。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政府工作的第一位,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尽快解决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问题。面对海诺尔五通桥城市垃圾处理厂产生的大量二次污染,我们强烈呼吁有关部门管管这颗“定时炸弹”。
垃圾随意倾倒 污水直接排放
距厂100多米远就闻到一股浓烈的刺鼻气味。来到厂区,透过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可以看到敞放的露天垃圾场让人心惊肉跳。垃圾根本没有采取粘土覆盖等措施,蚊蝇孽生,老鼠成灾,臭气漫天。在厂区外,垃圾污水积淌成河,直接流进了农田。
垃圾厂投产后,铺天盖地的苍蝇象乌云一样扑向周围农家。墙面上、天花板、家具、厨房里,到处是难以数计苍蝇,发酵中的垃圾臭气熏天,苦中作乐的村民们戏称:“上有轰炸机,四周绕毒气,不是被炸死,也成消毒器。”
离厂区最近的村民院落距厂区不到50米,而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要求,垃圾处理厂距离居民居住地最少不低于 200米。
我们在此强烈呼吁,垃圾处理厂的臭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垃圾处理恶臭气体,修建垃圾深埋。
农田严重污染 粮食大面积减产

 除垃圾污染给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之外,周边的农业生产也饱受影响,由于垃圾二次污染导致粮食生产减产70%的情况。
受污染灾害最为严重的是2005年夏天,由于垃圾处理厂选址地势较高,时值雨季,大量雨水携带垃圾残渣席卷农田,大量秧苗被冲毁,而剩下的秧苗由于疏密不均,加之残渣中含大量有机成分,使秧苗一阵猛长径叶,只开花,不结穗,导致减产。村民们投诉说,垃圾处理厂投产前每亩水稻收成在550公斤左右,而到了2005年每亩只能收成了150公斤左右。据统计,该村3、4组受污染灾害面积达17亩。五通桥区农业局专家现场勘察后确认属于垃圾处理厂雨污外泄,农田污染,致使粮食减产。
堆肥堆成长龙 废渣直接倾倒岷江


国道305线乐山五通桥区金粟镇段旁,也是岷江河堤上,垃圾处理厂的堆肥被倾倒成一条一百多米的垃圾长龙,上面杂草丛生。公路旁的养殖场变成废渣倾倒地,垃圾处理厂燃烧废渣悉数被倒入岷江河段,垃圾废渣前锋已直抵江水。
当初承诺变成空话 ,整治措施何时实施
海诺尔五通桥城市垃圾处理厂作为海诺尔的一个样板工程,在投产之初就提出了垃圾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减轻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日益突出的问题;垃圾处理工艺先进,无二次污染。特别是他们的高温耗氧发酵生产有机化肥和焚烧填埋结合的综合处理工艺:第一是综合利用,60%生产有机肥,40%焚烧后余渣只剩10%(国家规定为25%),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再进行无害化填埋,成为了许多垃圾处理厂的学习借鉴对象。然而记者的采访现实和以上承诺呈现出强烈的反差。未按标准设置的防渗系统、垃圾处理厂应有而未有的填埋场地,直接向岷江倾倒的垃圾废渣……
而厂放却是这样的解释:
垃圾废渣按照规定应该予以填埋,但目前由于政府规划不到位,填埋场地迟迟不能落实,所以废渣被当地建设局有关部门临时倾倒处理在岷江之中。
污染农田事件,我们也做出了相应赔偿,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方案,但由于政府未和农民签定征地协方,地下排污涵洞迟迟未建,所以污水暂时无处可排。
垃圾厂处理后生产出的“肥料”由于肥效有限,分拣不够彻底,致使多种病原微生物、重金属,以及其它有害物质随堆肥进入土壤。这种堆肥农民根本不爱用,销售市场很窄,存放日渐成为问题。以海诺尔垃圾处理厂每天产生10吨以上的堆肥来看,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堆肥会长期堆在岷江河堤上,等到汛期,那些被倾倒的堆肥、废渣便被滚滚江水卷走。
垃圾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然产物,但如何处理和利用垃圾则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国外许多的先进经验早已证明,垃圾里也有黄金。工业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必要手段,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不能让农村受害,更不能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代价。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政府工作的第一位,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尽快解决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问题。面对海诺尔五通桥城市垃圾处理厂产生的大量二次污染,我们强烈呼吁有关部门管管这颗“定时炸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