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182|评论: 25

劝君更尽一杯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喜劝酒,举世闻名。据说有的少数民族地区,人家让你喝酒,不管你会不会喝都必须得喝,不然梁子就算是结下了,搞不好当场就可能挨一顿胖揍。为酒动粗的事时有发生,甚至为了一杯酒兵戎相见的事也有史载。

  明初蓝玉征北元,纳哈率二十万之众投降,很是有点资本的,蓝玉为了表示对纳哈的尊重,就请他吃饭。吃饭时纳哈向蓝玉敬酒,蓝玉不喝,一个硬要敬一个就是不喝,一来二去就有了火气,纳哈性格直爽,一下就翻脸了,唰,把酒给泼了。这还了得,一个二个都是大老粗,操家伙就开干。大厅里噼里啪啦打得热火朝天,外面二十万降卒听到以为主帅被杀,一窝蜂涌上来就要哗变,好在明军主帅冯胜四处安抚才把事情平息。你说这蓝玉不是吃饱了撑的吗,为一杯酒搞出这么大个事。

  酒桌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人家给你敬酒,你再怎么不能喝也得表示一下,哪怕酒杯碰碰嘴唇也好。否则你就是不给面子,让人家在一众朋友面前下不来台。但有些敬酒的朋友也太过豪爽了,一看你酒杯里只有一半,不行不行,满上,我都满上的。他给你满上,然后碰一下,抬头就甩肚里了,冲你亮着空杯子,等着你干呢。你看着满满一杯酒,愁肠百结,把个饭店老板祖祖辈辈挨个问候了个遍,叫你拿小杯子你没有,都他妈喝啤酒的大杯,你妈的你可真会卖酒。没办法,喝吧,一张脸抽象得就像保罗克利的画。

  喝完了还不作数,他为了更深地表达敬意,还要给你斟酒。这下头都大了,因为酒桌上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杯中酒最后都得喝完。于是我们在酒桌上就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场景,一个非要斟酒,一个招架着就是不要。当然最后都是无法招架,因为斟酒的理由很充分:我这是第一次给你斟酒,你不接就是不给面子,这样,你说停就停。中国人什么都不大,就是面子大。只好接着,喃喃道:打响就好打响就好。最后叫停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慢了半拍。

  我喜欢喝酒,也愿意遵守酒桌规矩,但我还有我自己的规矩。

  以前我喝酒经常喝醉,架不住别人劝,所以一直为如何挡酒而苦恼。但有一次喝酒,遇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在这里先说一句题外话,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很重要,这会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即便是在酒桌上。我和这老兄是第一次喝酒,干完杯中酒后自然落入俗套,得给人家“打响”。“打响”的过程前面说了,很程序化。但这老兄与众不同,既不表示客气,也不挡杯推辞,而是任杯子摆在桌上,微笑着很优雅地抬抬手:“你随意。”我们都是在敬酒时为了表示尊重和客气说一句“我干了你随意”,还从来没人在别人给斟酒时说“你随意”的。他的态度很有意思,反正这酒也挡不住,你看着办吧。但看得出,这家伙不会让你的“面子”牵着他的鼻子走,他这种姿态同时也是在考验你的人品。这时我们每人都两杯酒下肚了,半斤酒我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很认真地仅仅给他“打响”,在他杯里斟了不到五钱酒。刚斟上就有酒疯子过来敬酒,敬完自然就要“打响”,还是那句“你随意”,酒疯子还真的很随意,一随意就给人随意满了。如我随料,这老兄没有被酒疯子的“随意”挟持。他的酒最后还剩大半杯没喝,大家见酒到意到也没好意思强迫他喝完。

  见识了这位老兄的做派,我有两点感悟:第一,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规矩都要去遵守的,要有自己的主见;第二,对人的尊重要有度,没有分寸的尊重会走向两个极端,胁迫或者献媚。这两点感悟我以为不仅仅适用酒桌,也应该是一种人生态度。

  后来我根据自己的酒量定了些自己的规矩。家人团聚,二两为限,一家人嘛,没那么多客套,喝高兴就好。朋友聚会,三两为限,这个时候状态最好,高亢而理智。业务酒宴,不好控制,有些酒必须得喝,有些酒必须得敬,超过半斤就只好装醉逃席。生意可以不做,身体一定要保住。自此以后,再无喝醉。

  酒是个好东西,可以说得上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把酒言欢其乐融融。但无论是喝酒还是敬酒都要有节制,过量了,不喝伤脸喝了伤身。

  过年了,我在这里向各位网友遥遥举杯,劝君更尽一杯酒,普天之下皆朋友。随意,我们都随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2-1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教学费来,我教你咋个挡酒~~O(∩_∩)O哈哈~~~~

发表于 2011-2-1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位领导敬酒最暴力。每次一开场就是先敬几大杯。领导:“先敬第一杯酒,我先干,谁不干?我是他爹!”他一口干了。谁愿意认他爹?都干了。“这第二杯,我也干了,谁不干?他是我爹!”开玩笑哈,谁敢给领导当爹?也干了。接着,“这第三杯酒,我还是干了,谁不干?众人是他爹!”这谁愿意做众人的儿子啊?干吧!“接下来,这第四杯酒。。。。。。。”无人不醉。

发表于 2011-2-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哦
发表于 2011-2-2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发表于 2011-2-2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哲理”这个东西,原不似有些人想象的那般高不可攀、高深莫测。很多时候,它就蕴涵在平民百姓的生活和智慧当中,让人稍做思索,竟有些忍俊不禁。

    前不久回农村老家,周末赴一饭局,惊异于主陪的博学健谈,更惊异于他的机敏和幽默。

    一桌客人当中,有几位属于酒席场上那种“特别警惕型”的朋友。打个比方说,他们此时就好比是几头戒心极强的老虎,面对主陪这位携带白花花纹银的“商人”,好像认为对方图谋不轨,想要用这些银子换取他们斑斓的皮毛,用来缝纫几件象样的虎皮长袍一样,令他们感到心惊肉跳、万分紧张。想劝他们别再“一人向隅”,令“举座不欢”,稍稍喝几杯酒,那难度无异于“与虎谋皮”。

    然而主陪颇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敬业精神,锲而不舍——老家的农村,乃是地地道道的孔孟之乡,规矩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如果真正陪不下酒去,让人家笑话笨蛋无能暂且不说,说不定还会让客人打内心里感觉受到冷落。多数主陪心里大概正是这样想的。

    经常赴饭局应酬的人们想必并不陌生于这样一种场景:甫入席时,其实每个人大约都心知肚明,应该在哪个位置落座,因为那几乎都是一定的。但为了表白自己的确是一位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必得装腔作势拼命抗拒挣扎一番,那架势极像是害怕被胡子绑了票,争先恐后地往末席上乱窜。数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漫长时间,也不见得能撕扯明白。“剧情”再往下发展,做主陪的便会装做变了脸,“声色俱厉”地将一班“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客人连拖带拽地弄到各自的位置上坐定,才能进入下一个“议题”。

    所以,经常被推到主陪座位上的人,莫不对这一“苦差”怨声载道,有人便戏言是被“撮着死猫上树”。如果是被不胜酒力、不擅言谈却又负责“埋单”的人推举着坐上主陪的交椅,往往会开个大同小异的玩笑:“啊呀,当一次主陪,至少应该赚两条中华香烟呢……”

    至于劝酒所要使用的方法,仔细考虑一下,经常接触古典文学和军事思想的人几乎一致认为,从“三十六计”当中寻找,大体都能对得上号。这一次,为了让那几只万分紧张的“老虎”解除警惕,融入群体并喝下酒去,主陪便用上了“三十六计”当中的“指桑骂槐”之计,讲述了一个据说在当地流传甚广的故事——

    大概是清末民初年间罢,但说不具体到底是哪一年了。

    村子里有父子二人在外闯关东,临近年关思乡情切,便收拾一番返回老家过年。想不到返程时恰巧应了一句老话,叫做“船迟又遇顶头风”,爷俩儿踩冰踏雪赶回老家时,已经是年除夕接近半夜的时辰了。好不容易弄开生锈的铁锁,冰窖般的屋子里一股寒气顿时扑面而来。可累死累活忙了三百六十五天,这年总归要过呀!

    摸索着点上蜡烛,爷俩儿就商议着先弄点烧酒暖暖身子。在乡下生活过的人大都知道,早年间,大年三十的规矩是商铺关板,伙计放假,即使有钱,上哪儿买去?好在情急智生,爷俩稍作商量,便想出一条妙计。

    旧时过年,村村都有家庙,是乡人祭祀祖先的场所。祭祖的供品,从除夕下午直到正月初三,都是各家各户凑来的,有猪头、馒头,还有烧酒、干果等等,不一而足,可谓丰盛。这些供品,有句行话叫做“庙上的东西”,姓“公”。一般初三过后,外来的艺人进村说书或唱戏,这些东西便会由族长支配,派上招待艺人的用场。 对待庙上的东西,其时的乡下人在态度上有两个极端。一种极端是,大部分人认为,东西既然姓“公”,则除了族长之外,任何人都没有支配权;而另一个极端是,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因为囊中羞涩等原因而过不去年的人---老天爷都饿不死瞎眼的家雀儿呢,在特殊情况下,取来救救燃眉之急,乡亲们一般也并不会有什么意见,所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嘛!

    于是,老子开始烧火,儿子就被派去取庙上的东西。到了庙上一看,族长大概已经回家用年饭了,庙门虚掩着,儿子遂直奔供桌而去。想不到几条黑狗也趁机跟着跳进庙门,围着供桌一个劲儿地摇晃着尾巴打转转。

    儿子低头一看,心想这狗说不定是族长家中的也未可知,打狗须看主人面,可不能冒然得罪。稍做思忖,就先搬着一个猪头和十几个馒头回了家。老子一见猪头馒头遂大喜,接手之后,又催着儿子赶紧返回家庙取酒。谁知刚才还摆着的一坛烧酒,转眼之间却被人搬走了。儿子情急之下,向父亲汇报时,心疼的冷汗都下来了。老子一听,也顾不得正在过年,指点着儿子勃然大怒:“你这个笨蛋孩子,让你去取酒,为什么先把猪头馒头搬回来?”儿子十分委屈,嘟嘟囔囔地辩解道:“爹,你是不知道哇,我刚进家庙的时候,跟着就跳进几条黑狗,那几条狗可是奔着猪头馒头来的,它们光吃东西不喝酒啊!要是我先扛回那一坛烧酒,那几条狗不就趁机将猪头和馒头给抢着吃了吗?”

    主陪讲完这个故事,只见那几位“特别警惕型”的客人火燎了屁股一般赶忙站立起来,争先恐后地给自己原先一直捂着的杯子哗啦哗啦倒满了酒,异口同声地说:啊呀,这个儿子说的话还真有哲理,狗不会喝酒,先搬回猪头和馒头就对了。那个当老子的还真是个二百五……

    佛曰:花花世界,叶叶菩提。酒场过后,有求知若渴的人觉得很长见识,便说出了一番闪烁着哲理光辉的话:由此看来,哲理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发表于 2011-2-2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所言极是

发表于 2011-2-3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

发表于 2011-2-3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中国的酒文化底蕴厚重,劝酒的,躲酒的,挡酒的,罚酒的,各式各样,花样百出。

其实喝酒也好,喝水也罢,看和谁一起喝,只要人对头了,正所谓有情饮水饱。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2-3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劝君更进一杯酒,喝得合适就可以。

发表于 2011-2-3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酒文化!!!

发表于 2011-2-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兄,说明你的业务忙噻!咋木的人劝我呢。:lol:lol:lol:lol:lol:lol:lol

发表于 2011-2-5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木人请我喝酒

发表于 2011-2-8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穷的时候,我连西北风都木得喝,更别说喝酒!

发表于 2011-2-8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摆一盘喃?

发表于 2011-2-9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思维不同,结果可想而知。是壳子。

发表于 2011-2-1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的故事,看过之后,笑了,笑过之后,思考,人和人的确不一样,思维,决定了所处的位置。

发表于 2011-2-11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天涯所处的位置就是安逸!

发表于 2011-2-11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天涯:刘说,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它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



首先声明,这句话我没说过!我不虐猫!

发表于 2011-2-18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蜀姓刘?刘少奇的刘还是刘邦的刘?呵呵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