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冬的圣殿 深秋的脚步,只是一个转眼,已缓缓走入冬的圣殿,凝望万籁的晴空,会期待一场雪的浪漫,看飞扬的雪花,肆意的妖娆,纷纷飒飒的飘落。听清冽的凉风夹杂着细碎的冰花扑面而来,瞬间,拂过身体的每一寸肌肤。那被雪花浸染的身躯,淡淡的微笑和着丝丝的清透,在一片恢弘的天幕下,尽情的感受眼前别致的美丽,将喜悦长久的悬挂在深情的视线里,人生的风景,若可以用这样一丝欢喜来读懂,便可跃然成为心灵的风景,只有打开心窗,让心灵与万物交融,生命方能如诗如画,茶者雅称茗,自神农尝百草遂有茶。
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以茶为饮,演绎出许多故事,茶为文化,可怡情养性,可休闲交友,可寄高风雅韵,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于是有了茶道,茶道将茶理寓于形式,讲求名茶、好水、美境、佳人、雅事、细器。于饮者而言,前三种讲究至为重要,名茶好水为茶艺之本,清雅美境则关系心境,后三种讲究尤为难得,器皿或可选择,而人、事却是可遇不可求。茶道在现今的市场中渐行渐远。坐在茶馆里看古装小姐演示茶艺,那刻意的气氛,造作的洗茶、泡茶、闻香、啜饮,只觉得矫情。不谈也罢。
寻常生活中的茶,仍留有一份清纯。茶是许多中国人日常生活之必需品,试问哪个人家中无茶﹖即使在荒岭深山,人们也能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捧上一杯清茶,有些手工做的茶,甚至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茶,可谓有情有意,无奈以对,茶在整个饮品市场中的份额正在萎缩。毕竟可供现代人选择的饮品种类已经太多,人们喝茶,也喝咖啡、果汁、可乐。但茶的外延却有所扩展,超市里,花花绿绿的水果干、鲜花干,不带一点茶的味道,却也被冠上了果茶玫瑰茶等名字,用心寻觅,不乏茶中精品。我曾在清明前看过茶农手工炒茶,新采的茶叶稍微吹干,压型,最精贵的单芽在手与高达百多度的锅之间翻炒泛黄,空气里荡溢着竹叶青的茶香了。月圆之夜在茉莉花种植基地,茉莉成片,花香气袭,那花香,渐与茶相融,花由此得到灵魂,轻灵而飘浮起来。在南方,喝功夫茶,仅一小口,那极致的苦香令人难忘。
茶道近禅,其实不必刻意。像对生活,哪能一味浅尝即止,更多的是“牛饮”,是一“醉”方休。细致与豪放,各有各的风范。不同的茶,有的清淡有的浓酽,有的在若有若无之间有的却厚重得化不开来,就此来说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有的只是风格不同。和咖啡的暧昧相比,茶显得更加坦荡自然。更何况,生于四川,往绿水青山间一坐,一碗炒青茶,便可品尽人生沉浮的百般滋味,捻起一缕冬阳,默默编织梦想,随风扶摇万里,将山明水净的风景尽收眼底,铺开一方清墨,静静描绘心事,若流云随意飞扬,让细细碎碎的情愫弥漫心间。
凡尘之心,因为有了渴望,一些安守于眼底的时光,便可在静默中以它独有的姿态心无旁骛地流淌,而一些心情断章,可于阡陌上摊开,不一一归类,仅用淡墨素笺留下鸿爪雪泥,只放逐于云淡风轻,不诉呓语,静静守候文字之清欢,待北风四起时,借以修身,平心静意养性,纵使天微寒,身心在路上,亦是且行且暖,在薄如蝉翼的思绪里,想象着人生若一副丹青,明山秀水,竹舍茅篱,花香扑鼻,然后听着鸟儿啾啾鸣唱,听着溪水流韵潺潺,试着与小草亲吻,与蝴蝶起舞,把张扬的个性,在阳光下肆意的释放。生命的真谛,源于跋山涉水的探索,思绪的纯美,来自于自然的凉韵。风景万千,游离而魅惑,以一枚掌心的印迹,勾勒出人生的框框线线,记录下走过的点点滴滴。〈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