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44|评论: 0

[泸州杂谈] 梧桐葳蕤凤自来——泸州市建设人才发展新高地侧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只有真正把人才作为“兴市之本”、切实发挥“第一资源”的积极作用,才能完成全面振兴的历史使命。为此,泸州市创新推出“酒城人才新政”,配套出台产业、教育、卫生、科技、农业等人才集聚办法,同步设立泸州市人才发展基金、泸州市人才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构建开明开放、特色鲜明的“1+N”人才政策体系,形成人才集聚的“强磁场”。泸州市人才总量从2011年的38.2万人上升到当前的53.6万人,国家“万人计划”、省“千人计划”专家7人,实现零突破,全日制博士从2011年的不足50人增加到262人,建成市级以上人才创新创业平台107个。泸州市人才流向由“孔雀东南飞”向“春暖燕归来”转变。

http://upload.lzep.cn/2017/1102/1509586361459.jpg

建设人才发展新高地

筑巢引凤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摆在优先位置,开明开放、聚智聚才,着力打造人才聚集地。”今年1月8日,市委书记蒋辅义在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作了开明开放、聚智聚才的主题讲话。4月17日,市委再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蒋辅义再次强调: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明的办法,下大力气引进各方面人才。

“做好人才工作,关键要落实五抓:抓特色、抓短板、抓载体、抓环境、抓梯次。”市长刘强为全市人才工作明确了抓手。

好消息接踵而来。

3月28日,“酒城人才新政”出台,配套了产业、教育、卫生、地域性紧缺人才以及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人才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10个文件,形成了“1+10”的政策体系。这是市委、市政府为广大人才发放的“大福利”“大红包”。相较之前的人才政策,新政在政策上更优化,支持力度更大,创新上走在前列。

同日,市本级每年设立50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各县区6月30日前也分别按照不低于本级财政收入1%的标准设立人才资金。全市各县区、园区、企事业单位、企业5年投入人才发展资金不少于10亿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8月25日,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川南片区泸州行活动举行。四川创新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泸州市人才办、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正式签约,共同推动设立“泸州市人才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这是在我省市州建立的第一支人才股权投资基金。按照协议,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其中首期规模2亿元,将重点投向由优秀人才领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等区域性优势领域,包括白酒、化工、机械、能源等四大传统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大数据产业等新兴产业。此举不仅有效推动泸州创新创业事业发展,促进资本向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集聚,也为泸州、川南片区乃至全省高层次人才领办的企业和项目注入发展动力。

人才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酒城人才新政”的出台,成为泸州市招才引智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我们接连推出的人才政策,与泸州‘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以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为契机,出台了自贸区人才集聚十二条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斌说“,这些人才政策,将共同改变泸州的软环境和硬环境。”9月6日,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面向海内外招聘英才,此次抛出的橄榄枝待遇抢眼——年薪80万元到100万元,其中要求的是国际贸易、金融、经济、工商管理专业。

泸州作为一座三线城市,开始引入多种新兴行业人才,信心满满地向全国、全球发出了求才信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