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吴以致远

对研究吴伯通的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0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psb.jpg 此史公墓志铭为吴伯通撰文并书,偶见拓片图片,可见吴伯通书法风采

发表于 2017-10-10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吴伯通《渠县重修琅琊四桥记》(渠县)
吴伯通,广安人,明天顺七年(1463年)进士,历官按察使,督学河南、浙江。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广安州佐、江西南昌人秦叔熙(成化十一年进士)见渠县琅琊溪桥被山洪激撞而坏,以重修桥事委之邵本乾及吴某。民众“相与捐资鸠工”,“不逾时而四桥成”。

发表于 2017-10-10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通志:吴伯通【广安人弘治十一年按察使不屑屑于细务而大体详明暇则进诸生讲明经义纚纚忘倦】

发表于 2017-10-11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恳请提供相关资料。

发表于 2017-10-11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府儒学复建尊经阁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85.5厘米,宽89厘米,厚19.5厘米,吴伯通撰,阎仲宇书,楷书,29行,行72字,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陶宗义刻石。此碑记载尊经阁复建的过程。碑中间及左下部断裂,上中及右中部各一处无字迹,顶端有碑额,4行,行3字,篆书。

发表于 2017-10-11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安吴伯通(1439-1502)字原名,号石谷,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自幼读书,过目成诵,治学严谨,躬行实践,任河南按察使佥事期间,倡建书院,广布学功。晚年辞官回乡归隐,被誉“当代真儒,崇祀乡贤”。

发表于 2017-10-11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蔡书院,正是位于这方文化厚土。据《上蔡县志》记载,上蔡书院原为谢良佐读书处。南宋建为谢显道祠。宋、元即其地建书院。后毁于兵。明正统五年(1440)知县贺威重建为祠。明成化十年(1476)提学佥事吴伯通重修,十五年知府钱铖置田30亩以供祀事。弘治十一年(1498)知府张子麟增建讲堂书屋,延师授徒,名显道书院。吕柟撰有《上蔡谢显道书院记》。嘉靖三十六年(1557)知县纪经纶增建书舍,额曰“景哲”,聚士读书。万历四十五年(1617)知县郎兆玉修祠,于堂西隅隙地创建精舍10楹,复元代书院旧制,集徒授业。明末毁。清顺治十年(1653)知县赵昌期重建祠堂三间。康熙五年(1666)知县周源修二门三间。十年学宪庄朝生捐银十两,刻石记于祠。二十七年知县杨庭望改建于西门内路北,二十八年落成。建有讲堂、教养堂、敬业堂、书屋、斋舍、射圃、庖厨仓库,共63间,大门之上高书“上蔡书院”,为河南巡抚闫兴邦亲笔所题。延贡生舒逢吉为经师,又捐置学田以供廪饩。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为县立师范传习所。

发表于 2017-10-12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0-13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安州志记载一:      吴石谷先生神道碑铭并叙
(明)王攒  祭酒
自程朱讲明理学以来,学士大夫莫不知所向往,然莫能究其精微之极至。或以记诵,或以词章,六经四书惟以资进取之计,固无以实得于心者也。今之世,能体验贯通,停滀(chù)涵浸,使经与心一、心与理一,一话一言,悉理之妙而流出肺腑,且于圣贤矩则无不合焉者。呜呼!此石谷先生之所以为盛也,此所谓圣贤之学也。攒尝受教门下,仰察最真,抑岂窃真近似,辄以理学猎名者乎?国家混一天下,贞元会合,积百年而得先生,继往开来,殆庻(shù)几焉。盖虽不以理学自居,而已全具其实矣。先生既殁,其嗣子荐篡缉事状数十万言,属铭丽牲(牲口系在石碑上)之石顾先生道德宏懿,非浅识芜词所能形容,是以执笔复止,今九载于兹矣。及宋南都,刘先旧徒仕诸司者更迭致速,且曰:“子亦门墙有造者,尚谁委乎?”是以不揆(kuì)(自谦)攒之不足以铭先生也。
先生讳伯通,字原明,号石谷,其先居湖广之通城。有曰必大者,为晦翁(朱熹)高第(名列前茅)弟子。高祖天寿,元末避红巾贼乱,转于蜀,来广安。曾祖海、祖友能并友隐友德(三弟兄)。父辅封大理右评,母辛氏,封孺人,以正统六年(1441)辛酉岁四月已已日生,先生龙溪之甲第。幼有奇质,经书过目不忘,尝侍父学于州廨,州守柴良见而试之,大称奇赏,因令入学。天顺壬午(1462年),举于乡,考官阅其文,惊曰“不意场屋中有若是之邃(精通)于《易》者!”固梓其文。癸未(1463年)春,捷南官,又梓其文。甲申(1464)年,赐进士第,拜大理寺右评事,疏乞归省,诏许之。后考转寺副。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岁,升河南按察佥事。丁酉(1477年),监试汴(开封)闱。时朝议先生学问绝人,遂赐玺书,提督学政(督理一省学校教育及各种文化学术之事),在河南八载。时浙中提学缺员,少师晦庵刘公(四朝元老)奏授副使,往任其事,在浙七年。转云南按察使,未几,改贵州镇巡。诸臣并列治状及德学之盛,荐于朝,而先生之去志决矣!
戊午(1498年)冬,上疏乞归。居家三年,为寿,藏于鹄山祖墓之右。忽有星如斗,昼陨秀屏之阴,后数日,先生疾作。一日,秉烛自书其赞,略曰:“仁之居廓然,义之路坦然,此天之所以予我者,与圣贤而同然。”门人故旧句疾,不答,但指观赞而己。州里不问亲疏贤愚,咨嗟悲悼,哭于室、唁于途者,络绎不绝。时大明弘治(1502年),壬戌岁三月十八日也,享年六十有二。配欧氏,封孺人,子荐为州学生,世其家学。荐卜以次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归窆(bian)(归葬)焉。
先生忠厚端凝,根于至性,虽科第以《易》,而于诸经无不该洽。性复善记,少时庠友有得于刘寅《易议》者,先生偶见之即记其善者七十篇。默录示众,不讹一字。其在棘寺,谙练刑理,谳折滞狱,少暇,辄寻绎经书,祈(大)寒暑雨,未尝少置,京宦子弟皆翕以之。章剖句释,削稿正误,人人意满。时万文康公官内阁,蜀士竞趋其门,先生兀一不往。在河南,振肃宪度,奸贪畏慑,逸去者若干。知磁州何至,钧州杨重恃阴援纵贿,先生据法斥之。建四书院于境内:开封大梁书院;辉县百泉书院;洛阳伊洛书院;汝宁汝南书院。复酌《白鹿洞规》,自为条件廿一,使有持循,而大梁书皖密迩臬署,则遂居之。七郡之士云集辐辏,士风翕然兴行。然又虑天下风俗教化之未纯,详陈五事以清于朝。虽不尽行,识者韪(是)之,较艺精密,有铨部(吏部)卿求令其子弟入试者,以业未犹黜之!故巡抚历疏论荐,几九载不迁,先生处之裕如也。其在浙亦然。诸生聚于杭之贡院者数百人,各以其经分番进讲,值关涉性理者,加谆谆焉。一领教言,恍若发肤快竦,骨体镕洽,而领略记存己不暇。至于崇祀先贤,敦讲实行,排斥异端,凡有禅于教化风俗者,无所不用其极。
居亲丧,不用浮屠,州里化之。读礼之日远近来学者愈多,不能谢绝。禫(除丧服之祭)乃开讲,有司为建甘棠书院以处其众。中为一要堂,斋居之左者,曰敬,曰静,曰明,曰动,曰公;居右者,曰义,曰虚,曰通,曰直,曰溥(广大)。欲学者主敬以存心,寡欲以养心,使其心纯一不杂,静虚动直,而能明且通,能公且簿,则无枝之贞,两伙四象之本,皆不外乎此心,而作圣有其基矣。后各为铭,励学者为己之学,使先察乎义利、理欲之辩,复手书《白鹿洞规》以为学则,诸生勒石置壁间。时有欲习程试文者,先生谓:“晰义既精,践行既实,则发为文词,以应有司之求。将见其言,泽如也。况仕以行义,禄以为亲,而明体可以达用,但得有命,穷通有时惟安以俟之耳。”
先生优于吏治,测怛(dá)(恻隐)爱人,兴草利弊,如恐不及。凡徇私病众,逞豪挠法者,严以绳之,未尝轻货(宽恕)。宧辙所历,风裁廪然,多忤权贵,名谗名诋,往往之由然终莫能害也每疏乞休,恩诏勉留之。公卿故旧,不通一简,其不屑干谒,每为僚友所迂。
近世有名士以六经为糟粕,而读不必读者,且谓:“明体握机而用,不必深究。”骋浮荡不根之词,高自标致,举世靡然宗之,莫误其实。先生惧坏学者之心术,和诗以反其意而辟之,多至百余篇。先生之学,内外兼尽,体用同源,动静交养,高爽渊悫(que)(深厚笃实),渣滓(杂质糟粕)浑融,不厉色作威,不徇俗以干誉。其畏之也,莫知其所以畏;其爱之也莫知其所以爱。历宦既去之地,烦慕企仰,弥久弥深。一日,浙宦皆会于阙下(朝廷),王吏部守仁(王阳明)曰:“浙士无豪杰。”或间曰:“理学作人如吴石谷者,乃例以庸鄙视之,不立庙祀,何也?”众愕然,然之。盖守仁未尝及门(拜师),祇(只)饫闻而私淑(虽然未教,但敬仰)耳。
先生名与字皆出元公(周敦颐),以明通实自静虚中来,而天下之物,静者莫如石,虚者莫如谷。石虽静,而能云以雨;谷虽虚,而能云以应。是静虚明通之中,而动直公溥寓焉,遂自号石谷。且赋诗云:“我谷一片顽石,传声还解生云。一雨青山绿树,乾坤空寂无闻。”盖其于道无往不致意焉。
先生作书效欧阳率更(欧阳询),方整刚劲,世之专业者反岀其下。为文浩愽宏深,涵纯阐粹,若不经意,而体制森然,必关世教,必泽以性命道德之腴,必可以推诸世而无獘。世俗浓华纤丽之作,无一语及之。诗歌永清警冲淡,词以理胜,讽诵有尽,恩致无穷。于汴于浙,六历乡试,若序义论策,岀其手者居多,天下至今传诵之。其于六经四书及濂洛关诸子,每欲因其所己言,发其所未明而有所论述,以宦业不克就。既还林下,此志正锐,而疾作矣。今河洛吴越之间所脍炙者,皆诸生讲讲时各以意编录而非完书也。所著有《达意稿》三十卷、《石谷韵语》十二卷、《策间答》七卷、《顺庆府志》十五卷、《闻见录》廿卷、《近思录注》犹未脱篙。
俸余惟延宾客、聚坟籍、周匮乏,囊无百缗(计量单位)之蓄。乡人无少长贵贱,皆以诚待之。与兄原善,弟佰淳极敦友爱,视诸侄犹子。先世产业悉举授之,数之多寡,置而不间。其型于家、信于乡,以厌股乎椆儒广士之心志,又实见其允蹈之符(符合笃行实践的要求)也。
自筮仕(初入仕途)迄属纩,四十年间,凡五转官,其所以学诸已而教于人者,老而愈笃。两司文柄,被其教者,受宫中外,由都台以至郡邑庠校,盖千余人。人繁难载,刻具碑阴,攒沗(有愧于)殿斯列,鬼不足以窥觇(chan)(暗中察看)涯涘(si)(水的边际)。仅具事状所见,叙次如右,以念万世,庶见我朝亦有大儒,克与斯道者也。呜乎!是足铭矣。
铭曰:道在两间,孰嗣其真。前则邹鲁,后则洛闽。虽非大行,默以翊(辅佐)世。天存道存,易炳易晦。时炳期绍,时晦斯绝。载绝载绍,乃儒之杰。呜呼先生,瑞我皇明。天钟其英,地钟其灵。出自西蜀,名动海内。劬(qu)(勤劳)志尘编,振讯(奋起)踔厉(奋发)。惟道是求,惟圣是师。功收一原,识彻万微(万事万物变化的迹兆)。义精之至,入神臻妙。讵(预言任何情况)曰知之,既乐既好。贯串六籍,并包百家。胸襟洞然,浩彻无涯。彼世之士,惑怠以止。先生之仕,以学终始。罔间南朔多士景从。虚至而实,实至而通。饮以冲和,消其躁狂。肺髓顿化,饥渴顿忘。缘才作成,循偱有序。如沐春风,如濯时雨。折哀群言,不费研思。渊渊天人,莫百隐机。执我方介,罔惑俗随。无妄之毁,理亦宜之。邹鲁以还,洛闽恃盛。彼心之传,式完其正。大哉皇明,畴为醇儒。旁稽远揆,前微比踰。望隆德尊,性牫无疆。宦辙所历,弥思弥仰。胡不百年,遂及幽扄(jiōng)。鹄山之阳,躬所自营。靡静维石,靡虚维谷。祌游八表,是往是复。石谷出云,遗泽犹存。有珑翠瑉,于彼墓门。维道之懿,维教之系。是用作诔,以昭万世。

发表于 2018-7-2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伯通又称石谷夫子,夫子坎由此得名,观阎青莲村还有夫子坟,也是纪念吴伯通的。

发表于 2018-7-28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颠

发表于 2019-9-10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吴伯通的入川始祖不是朱熹的高第第子;二是吴伯通的出生应为1441年4月3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