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94|评论: 8

[互帮互助] 这系统啥时能不出错?—— 关于梁武帝萧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170611082533.png
QQ图片20170611082244.png

001WrYjFzy6KFAc03Q529&690.jpg

关于梁武帝萧衍
(资料来自网络)

历史中的梁武帝萧衍是什么样的?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南兰陵郡人。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
  萧衍自幼就展现出聪慧与才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朓、范云等。沈约是《宋书》、《齐纪》等书的作者,而谢朓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
  萧衍文武兼备,不仅仅十分有文采,而且胆略见识很高,在南齐混乱的政局中,萧衍前期一直坐山观虎斗,自齐武帝去世后,南齐即进入多事之秋,太孙萧昭业即位不足数年即被皇族萧鸾处死,萧鸾不久即位为齐明帝,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即位,这就是无能的东昏侯。东昏侯治国无术,却很残忍,萧衍逐渐和他对立起来,废除萧宝卷,另立齐和帝萧宝融,掌握实权,几年之后萧衍夺下帝位,代齐建梁。
  萧衍做皇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着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
   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谤木函和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以后,梁的统治状况得到显着改善。
  萧衍也是猜疑心重,忌惮开国元勋。在功臣当中,应该是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谋划、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建国开始时范云就病逝了,萧衍也没有重用沈约,而是让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过来,萧衍还经常斥责沈约。
    萧衍对功臣吝啬,但是对于自己的皇室亲属却是另外照顾,照顾得有些徇私护短。一个是他的六弟萧宏,一个是他的次子萧综。
  萧宏与萧衍女儿长公主私通,谋划着要篡夺萧衍的皇位,结果派人刺杀萧衍时,事情败露,刺客被抓,最后处死。萧衍的女儿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没脸再见父亲,于是自尽。萧衍没有怪罪萧宏。后来萧宏得病而死。萧综是萧衍的次子,但是他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东昏侯的妃子,跟了萧衍后,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可能是东昏侯的儿子。萧综并没有受歧视,萧衍封他为王,还做将军。但吴淑媛自己失宠之后,由于对萧衍的怨恨,就把七个月生萧综的事告诉了萧综。从此,萧综就觉得自己是东昏侯的儿子,和萧衍更为疏远了。
  后来,梁和北魏在边境发生冲突,萧衍让萧综领兵,督率各军作战。但萧综投奔了北魏。这使得萧衍十分痛苦,晚年逐渐迷信佛教。甚至到了舍身入佛寺的地步,因为信仰佛教而大肆兴建佛寺,并且号召全民吃素(佛教吃斋之风即由其开)当时国都金陵出现了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
   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的局面,杜牧有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容这种局面,梁武帝疯狂信佛,引发了着名的侯景之乱。

梁武帝萧衍对中国佛教的传播有何深远影响?
  梁武帝萧衍,生于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萧衍一生可谓传奇。传说萧衍的母亲张尚柔怀他的时候因为吃了发光的菖蒲草,所以萧衍连出生都是带着寓意的。萧衍年轻的时候聪明好学,精通诗赋。后来为王俭重用,开始向皇位攀登的历程。永明十一年,也就是公元493年,萧衍看出了国中的形式,推算出了齐武帝会将想要把持朝政的王融赐死,将皇位传给玩世不恭的萧昭业。果真如此,而后,萧昭业为萧鸾所废,萧衍辅佐萧鸾坐稳皇位,即齐明帝。公元495年,萧鸾掌权两年后,北魏孝文帝出兵攻打南朝,萧衍随军出征。在樊城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人马,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日后夺权谋划。
  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即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昏庸无道,暴虐成性,斩杀大臣,很快失去了民心。萧衍借机征讨,各地官员纷纷归顺。而后萧衍与南康王萧宝融联合,并拥护萧宝融做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齐和帝。二人夺得天下,将萧宝卷贬为东昏侯。自此,萧衍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公元502年,在萧衍的一步步精心布局下,南朝群臣请求齐和帝萧宝融退位让贤;公元502年四月,萧衍登记,成为南梁第一代帝皇。萧衍成为皇帝后,勤于政务,日理万机,但是后期因为“侯景之乱”,失了国都,自己也死于台城,谥号武皇帝。齐明帝登基五年后便因病去世。随后,齐明帝的儿子萧宝卷登基,成为南朝齐第六位皇帝。萧宝卷成为统治者后,只知道玩乐消遣,根本没有心思治理国家朝政。除此之外,他对谏言的一些有功大臣也大肆杀害。
  萧衍(也就是梁武帝)当时担任雍州刺史,他知道萧宝卷的暴行后,准备推翻萧宝卷的统治。萧衍在雍州。暗地里收买兵马,等待时机去讨伐萧宝卷。萧宝卷知道后,便让郑植来行刺萧衍。不久之后,这件事被空谷法师知道了,为了让萧衍心有防备,等到萧衍睡着后,便以托梦的形式告诉萧衍。萧衍梦到法师给他了一本夹有匕首的天书,萧衍醒后回忆这个梦境不禁暗生怀疑,心想,难道有人要杀害自己?第二天,郑植拿来了皇帝给萧衍进官加爵的诏书。萧衍一看心里便明白了梦境和郑植的来意,萧衍决定先不和郑植见面。
  随后,他让人在宁蛮长史郑绍寂家中安排宴席来招待郑植。席间,萧衍对想行刺他的人说,今晚正是一个行刺的好机会。郑植听后,十分惶恐,为了不让萧衍看出破绽,便强颜欢笑地和萧衍喝酒。随后,萧衍搜出了郑植身上的密诏和匕首,这让郑植十分害怕。酒席完了后,萧衍带着郑植来到了他藏匿武器的地方。郑植一看萧衍的兵力和武器,再也不提密诏和刺杀两件事。为了不让萧宝卷看出破绽,萧衍便放郑植回去了朝廷。
   佛教得以在中国传播,最大的贡献者之一就是梁武帝。梁武帝十分推崇佛法甚至到了痴迷的状态。正是因为梁武帝身体力行地推崇佛法,才得以让佛法进入中原,在中原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梁武帝将佛教定为国教。梁武帝遵从佛法对修行之人的要求。在生活习惯中,梁武帝不吃肉、不喝酒、不近女色,衣服和生活用品十分朴素。梁武帝不但严格要求自己,他还颁布法令不让百姓宰杀牛羊,不许吃肉类食物。要是到了祭祀场合,就用面团做成牛羊等形状,用来献给祖先。其次,为了让百姓们有祭拜场所,梁武帝花费了大量钱财在全国修建了很多寺庙,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寺庙四百八十所,寺庙中共有十万多名僧人。到了佛教节日时,百姓们都会去寺庙中祭拜,这也让佛教精神深入人心。第三,梁武帝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研究佛学,并著有与佛学相关的书籍,比如《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梁武帝著有的这些书籍,极大地丰富了佛教理论知识。除此之外,他还让懂佛学的大师研究和翻译外国的佛学经典著作,通过翻译成中文,便于修行之人的领悟和参透。值得一提的是,梁武帝是提倡素食主义的第一人,在衣食方面,梁武帝从不铺张浪费,倡导以朴素为主。正是因为梁武帝身体力行地推行佛法,短时间内才让佛教在中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
  梁武帝因信奉佛学,主张世人应有包容之心。朝中如果有人犯了错,他只是略施小惩来警告。梁武帝晚年间,更是屡次进入寺庙来修行,不顾朝中政事,王孙贵族和奸臣们借机以下犯上。当时,有个名叫侯景的将士,他来投靠梁武帝。
  朝中大臣都劝告梁武帝不要接纳侯景,此人是位反复无常不折不扣的小人,梁武帝不但接纳了侯景,还封任侯景为河南王。当时,梁武帝的侄子萧渊明被东魏俘虏了,为了解救侄子,梁武帝决定与东魏讲和。侯景知道后,担心会危急自己的性命,便决定起义反抗南梁朝。梁武帝知道后,便派遣萧正德率兵平反叛乱。萧正德是梁武帝的养子,是个凶残有野心的人。侯景借机联合萧正德反叛,并承诺萧正德说,推翻梁武帝之后,会拥护萧正德为皇帝。萧正德信以为真,便给侯景贡献物质,并在暗地里偷偷帮助侯景。侯景率兵进驻了建康,他担心梁武帝下达军事命令,便让军队包围了台城。居住在台城的梁武帝看着窗外一片混乱的景象才知道为时已晚。当时,没有人赶来救驾,任凭侯景将梁武帝关在台城之中。此时,梁武帝已经有八十六岁的高龄,他被幽禁在台城,没有食物来填充肚子。几天之后,梁武帝便这样活活饿死了。后人说,梁武帝是作茧自缚,他以“菩萨心肠”来饶恕官吏们的一切罪行,这才让大臣们更加放肆和张狂。

梁武帝萧衍对佛教的影响极大
    在佛教的慈悲理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布施与不杀生。这一思想传入中国后,不杀生演绎为放生。不仅不杀,还要善待有情众生。不杀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食素。在中国佛教素食文化传统中,我们不能不提到历史上著名的“皇帝菩萨”——梁武帝萧衍,他对中国佛教的素食制度建设有着直接的参与和深远的影响。
    梁武帝在位的半个世纪中,大力提倡佛教,寺塔林立,名僧济济。我们经常吟诵的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有许多寺院就是梁武帝主持修建的。据史料统计,南梁时的佛寺达2846座,僧尼有8.27万人。
    梁武帝即位第三年,即天监三年(504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亲率道俗两万余人,在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重云殿作《舍道事佛文》,正式宣布了他对佛教的皈依,并发誓“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乐依老子教暂得生天”。他要求王公贵族乃至平民百姓也都信仰佛教。天监十八年(519年),梁武帝还于无碍殿正式受菩萨戒,所以历史上他有“皇帝菩萨”一称。
    佛教思想对梁武帝的影响很大,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梁武帝的生活甚是节俭,日一蔬食,过午不食,草履葛巾,罗绮不染。50岁后绝房事,远离嫔妃。他把佛教慈悲戒杀理论和儒家“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的仁恕思想结合起来,不仅自己不食肉,还要求国家祭祀也要戒杀,用蔬菜果品代替原来的猪牛羊等。平日里,命太医不得以虫、畜入药,织锦不许加入鸟兽之形。这种慈悲观不仅是对印度佛教戒律的重大发展,而且也极具浓重的中国特色。
    梁武帝晚年对佛教更是尊崇有加,不仅大兴佛事,启建水陆法会、拜忏大法会、盂兰盆会,相传他还亲自编纂了《慈悲道场忏法》(俗称《梁皇宝忏》或《梁皇忏》),一直流传至今。他把许多精力投入到佛经的研究中,著有《大品般若经注解》、《大涅槃经讲释》、《净名经义记》等一些佛经注释,并亲自讲经说法。他曾试图出任大僧正一职来主理全国佛教事务,后因僧众的反对而未能实现。在佛教史上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梁武帝曾4次舍身寺院,其臣下4次花巨额金钱将其赎回,这在中国佛教史上绝无仅有。
    梁武帝还以政治的力量介入僧团的修行生活,专门颁布《断酒肉文》,集众僧于佛前发愿,立誓“永断酒肉”。由于他的强力倡导,汉传佛教僧尼改变了原来食“三净肉”的习惯,戒酒茹素,清净口业,素食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传统。
    唐道宣的《广弘明集》卷二六《慈济篇》中收有梁武帝的《断酒肉文》,文中记载了梁武帝于天监十六年(517年)亲自主持的两次制断酒肉法会以及梁武帝与大臣周舍论断酒肉的5道敕文。
    第一次制断酒肉法会是在华林园(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古台城内)华林殿举行的。华林园本是皇宫后庭游宴之处,但梁武帝启建道场,庄严法事,将这里改为召集高僧讲经说法的神圣之地。当时,1448名僧尼齐集华林园华林殿前广场,梁武帝以及重要僧官俱至会场,首先由一位法师宣读《大般涅槃经·四相品》,并提出“食肉者断大慈种”的主题,再由一名法师讲解主旨,最后由一位法师宣读《断酒肉文》及梁武帝的旨意,正式向全国的出家人下达诏令,严禁饮酒食肉。
    为了彰显佛法大慈大悲的本怀,匡正佛法,梁武帝以“佛法寄嘱人王”的护法身份,向全国的僧众下达禁断酒肉令:“弟子萧衍,又敬白大德僧尼、诸义学者、一切寺三官:弟子萧衍,于十方一切诸佛前,于十方一切尊法前,于十方一切圣僧前,与诸僧尼共申约誓。今日僧众还寺已后,各各检勒,使依佛教。若复有饮酒啖肉不如法者,弟子当依王法治问。”这一段话的大意是说,梁武帝与众僧于佛菩萨前立誓:从今天开始,僧尼回到本寺后,必须清净身心,遵从各项清规戒律。对于那些仍然耽于酒池肉林不守戒律者,梁武帝将以王法治之。众食酒肉者,不仅要受到佛门戒律的制裁,还要受到世俗王法的处罚。并在文中非常详细地进行了开导:如有人说素食很难坚持时,这说明信心薄少。对于信心,宜应自强。如有决定心,菜食何难?菜蔬、鱼肉,其实是人心中的一种执着。心若能安,便是甘露上味。心若不安,便是臭秽下食。所以《涅槃经》言:“受食之时,令作子肉想。”视一切人犹如佛想,于诸众生如父母想。这样想来,就会欢喜蔬食,而厌恶血腥。如果有人认为“菜蔬冷,令人虚乏。鱼肉温,于人补益”,梁武帝也作了说明:修行人如能皆食菜蔬,就会神明清爽,少于昏疲。而多食鱼肉,血腥为法,增长百疾。且神明昏浊,四体沉重。所以执着于肉食其实“是魔境界,行于魔行”。
    在第一次法会上,梁武帝与僧众共同立誓,约定断食酒肉,并说若自己违犯约定,将受极大恶报;如果僧众违犯,则将依《涅槃经》的规定命其还俗,之后将再以王法驱策此人。
    然而这样的禁令并没有立即得到佛教界的认同,法会之时,便有主管全国佛教的僧正慧明、法宠等人发难,认为“律中无断肉事,及忏悔食肉法”。因为在古印度,僧尼以乞食为主,虽讲戒杀,但不绝对禁止食肉,如在南朝最为通行的《十诵律》卷三七就说:“我听吃三种净肉。何等三?不见、不闻、不疑。不见者,不自眼见为我故杀是畜生;不闻者,不从可信人闻为汝故杀是畜生;不疑者,是中有屠儿,是人慈心不能夺畜生命。”僧人的诘难表达了他们不服梁武帝的制断酒肉之主张。
    这样的结果显然不为梁武帝所接受,于是7天后又召开了第二次制断酒肉法会。这次法会共敕请义学僧尼198人,仍于华林园华光殿举行。法会请了庄严寺的法超、奉诚寺的慧辩、光宅寺的宝度3位知名律师,高升法座。梁武帝亲自问3位律师,平日里是如何宣说佛法,令僧众认为戒律中“无有断酒肉法,及忏悔食肉法”,致使大家不愿执行“禁断酒肉”的诏令。梁武帝又引用《大般涅槃经》中说不得食一切肉的经文,《涅槃》云:“夫食肉者断大慈种。”并表示“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一切悉断,及自死者。”梁武帝与三律师及有疑义的与会法师进行激烈辩论后,再次指出:“《涅槃经》有断肉,《楞伽经》有断肉,《央掘摩罗经》亦断肉,《大云经》、《缚象经》并断肉。律若至涅槃,云何无断肉事?”并再次强调,自即日起,不得再饮酒食肉,并要求“诸僧及领徒众法师、诸尼及领徒众者,各还本寺,宣告诸小僧尼,令知此意”。
    当日晚间,梁武帝意犹未尽,继续与大臣周舍论说断酒肉事,并完成5道敕文。第一道:驳斥法宠法师的言论;第二道:驳斥僧辩律师的言论;第三道:再次申明食肉灭慈悲种子,增长恶业,非沙门释子所应行;第四道:学问僧食肉,其罪过更大,因为解义而不能如实修行,言行不一又误导他人,必下地狱;第五道:菩萨人持心戒,无有食众生之理。乃至于一念饮酒食肉之心,也应断绝。
    尽管佛教界仍有不同的声音,但在梁武帝响鼓重锤的号令下,禁断酒肉诏令执行相当成功,南梁境内僧众不复饮酒食肉。而且稍后的北齐文宣帝即位后,也仿照梁朝之制,诏令齐国境内僧众“禁断酒肉”。及至隋唐佛教,僧团不复饮酒食肉。可以说,中国佛教的全面食素,确是源自梁武帝以世俗的政治力量“制断酒肉”。事实上,当时的佛教律典中,食素是找不到根据的。在制断酒肉政策受到质疑之后,梁武帝开始大力推广载有断肉戒条的《梵网经》菩萨戒,因为《梵网经》中的四十八轻戒的第二、三条明令禁断酒肉。经过梁武帝的积极努力,终于成功推行了佛教的全面食素。自此以后,素食就成为中国佛教的特色。及至今日,食素、独身、僧装依然是汉传佛教僧团需严格遵守的丛林规矩。

00图片065920lkn7piofoj7xq3ff.gif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6-11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102825nwgutcquqqu00f66.jpg

发表于 2017-6-1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1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漂亮的荷花
 楼主| 发表于 2017-6-11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6-1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6-14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罢这些史料,更觉“戲”字半边虚,意义深远!
历史是“写”的,戏是“编”的!看戏听戏,唯消遣矣!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dinyuanshanren 发表于 2017-6-14 22:38
读罢这些史料,更觉“戲”字半边虚,意义深远!
历史是“写”的,戏是“编”的!看戏听戏,唯消遣矣!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