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42|评论: 0

[百家争鸣] 【涨知识】上世纪初 “官二代”曾用英文唱川剧 (成都晚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0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初 “官二代”曾用英文唱川剧 进入新世纪 流行歌曲也可以用“帮腔”




                    2017-02-10 08:16:22 来源:成都晚报    文/樊明君





                                                                                 d4bca3be8620cedf00b9d59de0d36bad.jpg

三分唱,七分打,半台锣鼓半台戏,川剧锣鼓在川剧识别系统中最具标志性,如果你在看戏曲演出时分不清到底是川剧还是其它地方戏,那么,首先听有没有川剧锣鼓,有,那就一定是川剧,没有,那可就不一定了,因为与四川方言相近的还有黔剧、滇剧、汉剧。川剧锣鼓之于川剧就如同郫县豆瓣之于川菜,任何地方戏,一加入川剧锣鼓就成了川剧,川剧与其他地方戏的区别最突出的就是锣鼓,川剧锣鼓就如同川剧的声音识别系统。
旧时川军将领爱“打玩友”
神化川剧技艺几乎酿出一桩冤案
我们常见的川剧除了舞台上演出的,就是散落在民间的“川剧座唱”,川剧座唱也称“打玩友”“打围鼓”,是一种只唱不表演的川剧坐唱形式,一般多在茶馆里进行,由兴趣相投的业余川剧爱好者,相约聚会,围坐一起清唱川剧。参与座唱的统称为玩友,而打玩友之称谓可就与打川剧锣鼓相关了——川剧能进行座唱首先归功于川剧锣鼓,如果说舞台上演出的川剧是以演员为中心,那么,在舞台下打响的“川剧座唱”则是以鼓师、琴师、堂鼓、大锣、大钹、小锣等为主角,唱者反而居其次要位置。
旧时巴蜀两地的川军将领,是“打玩友”的主要爱好者,爱打玩友、爱打围鼓者大有人在。方言电视剧《傻儿帅长》中傻儿师长樊鹏举带着川剧玩友班子上前线的桥段就来源于川军将领爱打玩友这一现实生活。不过,旧时四川军阀对川剧的喜爱和给予川剧艺人的“特殊照看”,也给川剧艺人们带来过诸多的烦恼。
川剧前辈、武生泰斗曹俊臣,又名曹黑娃、也称曹大王,因其独门绝技甚多,演艺生涯颇多传奇。曹俊臣在川剧《盗银壶》中以武丑扮演义盗邱小乙,有一绝活,表现邱小乙轻松盗走银壶。剧中但见曹俊臣扮演的义盗邱小乙滚跌进门,飞身登高,站上弓马桌子,从怀中摸出由一小截一小截的细竹筒串成的软索金钩,当着观众的面巧妙地一抖,软索金钩瞬间变成一根又硬又直的长钩,顺势轻轻一钩,便把杨元帅家老仆人张千抱着的银壶钩到手中。每演至此,观众皆鼓掌叫绝。这一绝活在让观众着迷的同时,也在不少观众的口中形成了曹俊臣真会飞檐走壁的传说,谁知正是这一盛名之下的表演绝活,却为曹俊臣引来一宗奇祸。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曹俊臣在叙府演出《盗银壶》,演出期间,叙府当地出了一桩离奇案:当地驻军某师长寝室内壁上挂的鹤顶军帽竟然不翼而飞了,这件奇事吓坏了师长。因为师长官邸戒备森严,插翅难飞,平常人等谁能如此?师长把仆役、卫兵等凡有可能触及的人都逐一进行了严苛的拷问,并搜查官邸内外,然而一无所获。师长心生恼怒,于是全境戒严,连日大清乡,把方圆百里内的可疑之人一概逮捕,叙府狱内很快塞满了无辜者。曹俊臣亦在“劫”难逃,因为曹俊臣号称活的邱小乙,其在舞台上巧盗银壶的绝技与在师长官邸内偷盗鹤顶军帽的妙手相当,因此“嫌疑重大”。幸好观众及当地的乡绅打抱不平,四处呼吁:把舞台技艺与现实生活中的盗案混淆一起,岂不可笑?师长莫可奈何,也只得将曹俊臣释放。从此,曹大王的绝技更是传为奇谈。
“富二代”“官二代”涉足川剧
带来“摩登”之风
上世纪上半叶,不仅四川的旧军阀与川剧有纠葛,当时不少“富二代”“官二代”也纷纷涉足川剧。川剧丑角中的一个奇才王国仁,原名黄伯寿,读过大学,就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官二代”,其父是当时罗江县县长。他因为爱上了川剧,抛弃“官二代”优裕的生活,学习、演出川剧,其父不惜与其断绝父子关系也没能阻止其投身川剧演艺事业的选择。
王国仁不仅能演戏,还能编戏,当时有个戏班演出收入少发不出饷银,王国仁就现编现排现演一出稀奇的戏来吸引观众,卖满座赚钱助其度过难关,堪称奇才。
当年川剧《梁山泊与祝英台》因戏码为观众所熟知,经常搬演此剧的戏班吸引力下降,票房因此受到影响,找到王国仁出点主意提升票房,王国仁就说那我就来演嘛。可是,梁祝这出川剧是出生旦戏,作为一个丑角演员,能在其中演什么呢?而且还要出点新招招揽观众。大家没想到的是王国仁说那我来演剧中的人心——就是跟着祝英台一道去尼山攻书的那个丫鬟,跟着梁山伯的那个书童叫四九。王国仁不仅在剧中男扮女装演丫鬟,而且还在剧中加入了就算在眼下看来都还有点离经叛道的英文夹在其间演唱:我小姐爱说点ABCD英文话,I—Love you我爱她,果然引起轰动,当然也起到了暂时提振一些票房的作用。
王国仁热爱祖国,之所以由黄伯寿改名王国仁,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取“亡国人”之意。他曾自编自导抗战川剧《车夫爱国》,表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王国仁真是奇人,他曾因家庭出身等原因,一段时间被打成右派,这个曾经“官二代”爱好穿着打扮、看重自身形象的本性在被打成右派后也依然不改,生活中始终戴一顶比较摩登的“圈圈帽”,那时被称为“博士帽”,很时尚。但他那顶“博士帽”常常被人拿走,虽然每次都能找回,但也很烦人,于是王国仁就在帽子边缘写上“右派分子”四个大字,从此那顶帽子就不再莫名丢失了。一代川剧奇才虽然取名黄伯寿,取“百寿”之意,但却天妒英才,英年早逝,1961年辞世,年仅四十一岁。
川剧正是川人魂魄
总是与时俱进
从来不失诙谐本色
川剧之所以为川人所爱,正因为它写照川人精神,既兼收并蓄大胆拿来,又自成一派独出机杼。川人性子普遍诙谐幽默,于是几乎每出川剧都充满“笑果”。
川剧从来不怕“赶时髦”,最喜与时俱进,前面说过的唱英文是一例,其实故事还很多。比如成都市双流川剧团曾经创作演出过一出现代川剧《列宁在十月》,这部应创作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作品现在看来严肃中带点荒诞,“笑”果非常,举剧中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一个唱段为例:
托洛斯基起了打猫儿心肠,
他的腰杆上别了一把左轮手枪。
夫君为革命腹背受敌,
怕只怕,十月的炮火啊还没有打响,
夫君他就被那暗箭来射伤。
(帮腔):暗箭难防啊,何况还有左轮枪。
类似这样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唱段、台词在这出戏中很多,出神入化的帮腔在其间所起的画龙点睛作用,正是“笑”果所在。川剧中,帮腔作用极大,既可以为演员起腔定调、代替剧中人讲话,也可以把台上角色的内心独白或内在情感唱出来,还可以对事件、人物做出评价……2001年前后,成都市川剧院的几位川剧表演艺术家在一个小剧场话剧中以《戏中戏》的方式还原过这段独具特色的川剧《列宁在十月》,川剧艺术家们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让人笑声不断的同时感慨不已。
十多年前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曾响起过川剧版流行歌曲《谢谢你的爱》,川剧帮腔又显示了其独特效果。
(四川方言唱):不要问我,
你曾经爱过多少人,
你不懂我伤有多深,
(帮腔):伤有多深呐。
(唱):不喜欢孤独
却又害怕两个人相处
这分明是一种痛苦
(帮腔):哎呀,好痛苦哇。
过去,川剧帮腔一般由鼓师兼任,大多为男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改由专职帮腔演员担任,多为女声,后来慢慢也出现了男声、男女混声、众声合唱等多种帮腔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川剧帮腔已在表现形式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和运用,比如用合唱形式帮腔等手法在新编川剧中也是屡见不鲜,但改变的只是外在形式,川剧帮腔其自由角色转换、跳进跳出的间离运用及作为第三者评介剧中人物等传统写意特性却始终没有也不会被改变。
始终与四川民风民俗贴在一起的川剧艺术,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自媒体时代,依然坚守在四川民间。当下,在一些县城、小镇,正式的川剧舞台演出已较难见到,但不少地方的“玩友”却还生存和活跃着,依然在传承着川剧打击乐艺术、丰富着民众文化生活。在川黔交界的泸州一带的乡镇上至今还保留着红白喜事邀请川剧玩友“打玩友”助兴的民俗。
链 接
川剧乐器
川剧演出中使用的乐器多达20多种,常用的小鼓、堂鼓、大锣、大钹、小锣(兼铰子),统称为“五方”,加上弦乐、唢呐为“六方”,统一由小鼓指挥,打小鼓的称为鼓师,是乐队的指挥,也是乐队的领导,因其在乐队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川剧界也将其称为“坐统子”。四川方言中把某人称为“坐统子”或“坐桶子”时也就意味着将其视为领导或提头者。
与演员有表演程式一样,川剧锣鼓演奏也有程式,川剧锣鼓曲牌有300支左右,能将风云雷雨雪效果都打出来。话剧舞台上的特效声音一般音效师制造,在川剧舞台上则由川剧锣鼓摸拟,比如“打雷、刮风、下雨”等音效,都由川剧锣鼓用特殊打击法打出来。川剧演出中,锣鼓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演出成败。川剧锣鼓中属于川剧独有的打击乐器就是马锣,这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没有的打击乐器。
川剧吹打乐、丝竹乐则主要由唢呐、竹笛、小胡琴、盖板子、胖筒筒等丝竹乐器组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