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48|评论: 2

[百家争鸣] 【荐文】上越传统戏逆袭:吸引年轻人不是非“潮”不可(邱俪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9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越传统戏逆袭:吸引年轻人不是非“潮”不可                                                   作者:邱俪华







  新闻晨报讯(记者 邱俪华) 戏曲界有歇夏传统,每到七八月演出骤减,到9月复苏。今年却是一个例外,在即将到来的8月,集结了整整11台经典越剧的“上海越剧院经典越剧嘉年华系列演出”将于8月10-14日、8月19-24日在逸夫舞台拉开帷幕。之所以“反常规操作”,策划人之一、资深演出经纪人许霈霖直言,忽略“传统戏”的市场价值及其对戏曲发展的重要性,可能是当下戏曲界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
  担忧老戏价值被低估
  凭借自己多年操刀戏曲演出的经验,许霈霖向记者表达了担忧:“现在很多剧团认为传统经典剧目多演没意思,人力物力耗费在‘研发’新戏,却又缺乏让新戏成长为经典的土壤和规划,最终只能制造一堆‘仓库戏’,而传统经典则不被重视,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只会令剧种逐渐丧失魅力、流失观众群。”他认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往往得益于数十年的舞台打磨,在一代代演员的艺术加工和一代代观众挑剔的眼光下,才成就难以企及的巅峰。往往是这些所谓的“吃饭戏”能让市民集中观摩引发热潮,而周期长的集中演出也有利于降低演出成本。
  戏曲是否一定要“很潮”才能吸引年轻观众?记者在采访中曾问过很多年轻戏迷,“第一次”是如何踏进戏曲这个门槛的?一个1988年出生的女孩就坦言,有一次去朱家角玩,偶然看到了张军的园林实景《牡丹亭》,从此爱上昆曲。可见经典自有其吸引力。事实上,很多一味追求流行元素而忽略经典韵味的新编戏,在观众眼中往往两头不讨巧,老戏迷觉得不够地道,新观众也会觉得没有味道。

  给新编植入经典基因
  在许霈霖看来,目前的越剧市场虽不如从前,却还远远没到窘境:“市场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的确差了许多,但要说‘萎缩’还有些言之过早,只要摸准观众的脾性,加上合理的市场化运作,越剧相对其他戏曲剧种而言应该算是蓬勃的。”相较如今不少戏曲界人士哀叹留不住观众,许霈霖倒觉得这是因为不够了解观众的真正需要:“当年鼎盛的越剧其实就如同现在的流行歌曲,参与性是蓬勃发展的基础,要让观众保持热情就要有好听的唱段让大家跟着唱,《红楼梦》、《梁祝》 之所以流传至今、久演不衰,就是因为很多人都会唱,而现在的新剧目往往演过就了无痕迹,没有留下脍炙人口的唱段。”
  无论是越剧还是其他戏曲剧种,经典传统剧目依然具有市场号召力。因为它们是由观众伴随成长的,比如《红楼梦》、《孟丽君》这样的作品,很多观众不但能唱而且能演,他们对剧目的熟悉程度不亚于演员,感情自是非同一般。日见门道的戏迷甚至能反过来以他们的“经验”提点演员的表演。以观演互动的方式,让经典流传,并且不断制造新经典,这才是当代戏曲发展的良性循环。

  票房3周出了4成
  在老戏骨们的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戏曲大戏在上海一演就是大半个月,掀起整个城市的热情,而如今戏曲演出匆匆演个两三场就“鸣金收兵”,这其中既有售票压力的问题,也是许多剧团对市场信心不足的缘故。因此,“上海越剧院经典越剧嘉年华系列演出”这样以11台剧目贯穿大半个8月舞台的壮举,在近年来也是少见。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看,观众十分积极——此次越剧“嘉年华”的菜单中包括《红楼梦》、《孟丽君》、《三看御妹》、《珍珠塔》、《碧玉簪》、《何文秀》、《盘妻索妻》、《盘夫索夫》、《李娃传》等多台传统戏以及《风雪渔樵记》和《铜雀台》两台刚刚热演沪上的“老戏新编”系列作品。
  和剧目含金量成正比的是上越中生代明星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和新生代张宇峰、王柔桑、徐标新、齐春雷等的倾力加盟,这难得的越剧经典盛宴在开票之初就掀起了戏迷的热情,短短3周内,11场演出销售过4成,而百度贴吧上外地甚至外国戏迷也正“拉帮结派”预备组团来沪观剧。不知这一次的越剧“嘉年华”在令老戏迷过瘾的同时,是否也能以经典的魅力感召更多年轻的新观众走进剧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2-3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嘻嘻!花人力物力研发一些“倉庫戏”,不叫好又不叫座的戏,只好才枪入庫马放南山。

发表于 2016-12-31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的传统戏可以反复上演,把经典拿过来乱改的最多只能演一两场就在一片骂声中收场。花大量人力物力创编一些应时应景的戏,上演前吹得天花乱墜,演出一两场后必然卖不脱票只好政府买单!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