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99|评论: 13

[原创] 禁止年轻人们说“不明觉厉”有用吗?

[复制链接]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10-19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不明觉厉”、“喜大普奔”、“人艰不拆”,这些词放到几年前大家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因为它们还不曾在中国人的语言中出现过。而今天,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些词汇被网友们发明并传播,已经成为新潮语言的代表。不过,近年来,随着大量的网络语言如井喷式出现,有些不合适的网络语言用在不合适的场合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部分互联网新词,格调不高、品味低下,却被一些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教育部也是注意到这一点,对此,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十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其中,对网络语言做出一定的规范。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田立新表示,有必要治理网络语言粗鄙话。

  看了这则新闻之后,你会有什么感想?反正我觉得这又是一件没事找事的事情。某些公务机构也许以为自己领域的事情已好到无可指摘的地步,而有富余的精力来思考怎么相来管人们说话了,而话语是人们的思想,要管人的思想,在我看来,不是妄人,就是蛇精病。这是拿纳税人的钱,在干监督和管理纳税人思想的事情。对此,我只有在心中,默默地送你几个羊驼了(那个动物所象征的意义,在被监管之列。)

  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管制的作用,几乎可以和杀风车一样,没有任何卵用。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境,这个语境下所产生的语言,与当时人们的心态、社会环境和经济生活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这种语言作为一种标志,会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记号。如同树的年轮一样,每一次外力,无论是和风细雨,还是山洪地震,都会给它留下印记。这种印记,其实是一种客观投射,而并没有什么褒贬之分。甚至包括被主流文化人士所闲得蛋疼的官人们所鄙视和仇恨的“粗鄙语言”,也是作为其客观存在的一部分。就像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只存在正面和褒义的价值。假如试图将负面的东西从人类历史上剔除,那样的历史,又有什么样的价值?

  在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当下年轻人们的话语特征: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听到两个80末或90后的年轻人互称贱人,并不断用“你去死”之类的语言相互问候时,千万别认为这两个家伙是在吵架,而是两个亲密的伙伴在说知心话呢。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中,还包括:逊、毙、晕、猪、呆等词汇,也被彻底地颠覆了传统的语义,而变成相反的含义。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严肃是留给陌生人的,逗逼是留给小伙伴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接触了许多90后的孩子们,作为他们的父辈,我很难得地与他们其中的许多人交上了朋友,QQ上也有一大堆用火星文留言的孩子们,而我的一些同学的儿女们,甚至和我亲密到可以互看日记,这样的交情,让羡煞了他们的老爸老妈,也让我有更多机会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我发现,90后这一代人身上,有许多前代人所不具备的特色,而其中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在他们的词典中,居然没有贬义词,在他们的话语系统中,以褒义词和中性词居多,这当然与他们出生在政治相对稳定,物质供应充足的时代背景有关,他们没有体会过太多尖锐与负面的人生体验,也没有见识过因一篇文章或几个字写得不当而被打倒在地踏上N只脚的恐怖场景。他们的世界,不再是二元对立,而是多元共生的。没有非此即彼的剧烈对抗,而多了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还可以那那样的兼容与共生。

  于是,词汇在他们面前,重新回到了词汇本身。他们不再顾忌词语的属性,也不忌讳所谓霉词带给他们的噩运,也不担心词语背后张牙舞爪着的瘴影与鬼气。他们明白,说法只是说法,说一个人是屎他不会因此就成了屎;而说一个人是天使,他也不会因此就成了天使。将人变成屎或天使的,除了魔法师就是上帝,而普通人却不能。

  一些人会认为,这种没心没肺没是非观的人生态度,是90后不堪的大毛病。而我却觉得,这恰是人类往前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只有单重标准,审美和审丑观都被框定的世界是多么可怕?那种早期由政治后期由商业所设定的所谓善恶与美丑观,至多只属于设定者那个时代的规矩,它只能支配同时代人的行为。而旧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习惯被打破的本身,便是时代进步的一个特征。

  作为一个生于上世纪60年代,身心都已套了太多框框的前辈来说,一时半会也不太习惯小朋友们把可爱的兄弟姐妹称为猪;满嘴爽呆酷毙去死之类的沟通方式。但这些不是他们惟一的话语方式,我只是为了讲述他们对词语的不迷信,而选了些极端的例子,多数时候,他们的话语还是阳光而温暖的,有时,面对他们天真的假不正经相,我甚至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他们永远都不明白,毙和死之类词语背后站立的血腥而惨淡的事实。

  比起前人来说,他们是心理负担最轻的一代,几千年的沧桑,不必要写在他们的脸上和刻在他们心上,他们天真,他们没有一元化的审美观,他们对美和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认知,这也是为什么90后的女孩,很少有前几辈那样,因没有生一张流行的脸面痛不欲生的,她们会说:“我就是我的标准,我的独特就是我的美。”而她的这种观点,也大致会受到同龄异性的认同与追捧。这可能也多少受了他们自幼就看的无厘头电影的影响,在那些电影中,主人公被骂“死瘸子”时,他的通常回答是:你还没得瘸呢!这种话语方式,在90后之中,相当流行。

  但是,这种宽松的心境和状态,会随着外力对他们的行为甚至思想的干涉,而改变。别觉得你懂得比他们多,当他们宽松的心境面对越来越诡异和敏感的外力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谁也说不清楚。你可以打着“为了他们好”的名义,让他们不上什么网站,也可以打着“为了保护他们”的旗号,限制他们看什么书或电影。但你最终得寸进尺还要管制他们说什么话甚至想什么,显然,过份了,过份了。但这样真的好吗?而且有用吗?要知道,在皇帝的新衣里,真正最终明白并讲出真相的,其实是孩子们。当然,媒体在文件的指导下,可能会不再说这些话了,但这与早不看报纸杂志的他们,又有什么用?你管制“不明觉厉”的文件还没有放冷,网络已开始流行别的语言了,孩子们早忘了这茬了,只是浪费了无数的文件纸,同时给听你话的人和媒体,多增加一个限制而已。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10-19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听到两个80末或90后的年轻人互称贱人,并不断用“你去死”之类的语言相互问候时,千万别认为这两个家伙是在吵架,而是两个亲密的伙伴在说知心话呢。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中,还包括:逊、毙、晕、猪、呆等词汇,也被彻底地颠覆了传统的语义,而变成相反的含义。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严肃是留给陌生人的,逗逼是留给小伙伴的。

发表于 2015-10-19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总是这么不明觉厉的。

发表于 2015-10-19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导而非限制

发表于 2015-10-20 06:2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10-20 10:4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10-20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人之间频繁使用这些网络新词无可厚非,因为你们喜欢!可是考试、大众媒体、书本上,我讨厌看见这些奇奇怪怪的网络用词。

发表于 2015-10-20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乱了套了,今后对方口中说些网络语言,不经常上网的人肯定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女网友说∶“我见到你好高兴哟。”,变成她说网络语言∶“我好喜欢你鸡巴哟。”
发表于 2015-10-22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怪兽大学 发表于 2015-10-19 14:06
楼主总是这么不明觉厉的。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不明觉厉”、“喜大普奔”、“人艰不拆”,这些词放到几年前大家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因为它们还不曾在中国人的语言中出现过。而今天,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些词汇被网友们发明并传播,已经成为新潮语言的代表。不过,近年来,随着大量的网络语言如井喷式出现,有些不合适的网络语言用在不合适的场合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部分互联网新词,格调不高、品味低下,却被一些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教育部也是注意到这一点,对此,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十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其中,对网络语言做出一定的规范。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田立新表示,有必要治理网络语言粗鄙话。

  看了这则新闻之后,你会有什么感想?反正我觉得这又是一件没事找事的事情。某些公务机构也许以为自己领域的事情已好到无可指摘的地步,而有富余的精力来思考怎么相来管人们说话了,而话语是人们的思想,要管人的思想,在我看来,不是妄人,就是蛇精病。这是拿纳税人的钱,在干监督和管理纳税人思想的事情。对此,我只有在心中,默默地送你几个羊驼了(那个动物所象征的意义,在被监管之列。)

  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管制的作用,几乎可以和杀风车一样,没有任何卵用。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境,这个语境下所产生的语言,与当时人们的心态、社会环境和经济生活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这种语言作为一种标志,会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记号。如同树的年轮一样,每一次外力,无论是和风细雨,还是山洪地震,都会给它留下印记。这种印记,其实是一种客观投射,而并没有什么褒贬之分。甚至包括被主流文化人士所闲得蛋疼的官人们所鄙视和仇恨的“粗鄙语言”,也是作为其客观存在的一部分。就像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只存在正面和褒义的价值。假如试图将负面的东西从人类历史上剔除,那样的历史,又有什么样的价值?

  在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当下年轻人们的话语特征: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听到两个80末或90后的年轻人互称贱人,并不断用“你去死”之类的语言相互问候时,千万别认为这两个家伙是在吵架,而是两个亲密的伙伴在说知心话呢。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中,还包括:逊、毙、晕、猪、呆等词汇,也被彻底地颠覆了传统的语义,而变成相反的含义。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严肃是留给陌生人的,逗逼是留给小伙伴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接触了许多90后的孩子们,作为他们的父辈,我很难得地与他们其中的许多人交上了朋友,QQ上也有一大堆用火星文留言的孩子们,而我的一些同学的儿女们,甚至和我亲密到可以互看日记,这样的交情,让羡煞了他们的老爸老妈,也让我有更多机会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我发现,90后这一代人身上,有许多前代人所不具备的特色,而其中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在他们的词典中,居然没有贬义词,在他们的话语系统中,以褒义词和中性词居多,这当然与他们出生在政治相对稳定,物质供应充足的时代背景有关,他们没有体会过太多尖锐与负面的人生体验,也没有见识过因一篇文章或几个字写得不当而被打倒在地踏上N只脚的恐怖场景。他们的世界,不再是二元对立,而是多元共生的。没有非此即彼的剧烈对抗,而多了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还可以那那样的兼容与共生。

  于是,词汇在他们面前,重新回到了词汇本身。他们不再顾忌词语的属性,也不忌讳所谓霉词带给他们的噩运,也不担心词语背后张牙舞爪着的瘴影与鬼气。他们明白,说法只是说法,说一个人是屎他不会因此就成了屎;而说一个人是天使,他也不会因此就成了天使。将人变成屎或天使的,除了魔法师就是上帝,而普通人却不能。

  一些人会认为,这种没心没肺没是非观的人生态度,是90后不堪的大毛病。而我却觉得,这恰是人类往前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只有单重标准,审美和审丑观都被框定的世界是多么可怕?那种早期由政治后期由商业所设定的所谓善恶与美丑观,至多只属于设定者那个时代的规矩,它只能支配同时代人的行为。而旧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习惯被打破的本身,便是时代进步的一个特征。

  作为一个生于上世纪60年代,身心都已套了太多框框的前辈来说,一时半会也不太习惯小朋友们把可爱的兄弟姐妹称为猪;满嘴爽呆酷毙去死之类的沟通方式。但这些不是他们惟一的话语方式,我只是为了讲述他们对词语的不迷信,而选了些极端的例子,多数时候,他们的话语还是阳光而温暖的,有时,面对他们天真的假不正经相,我甚至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他们永远都不明白,毙和死之类词语背后站立的血腥而惨淡的事实。

  比起前人来说,他们是心理负担最轻的一代,几千年的沧桑,不必要写在他们的脸上和刻在他们心上,他们天真,他们没有一元化的审美观,他们对美和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认知,这也是为什么90后的女孩,很少有前几辈那样,因没有生一张流行的脸面痛不欲生的,她们会说:“我就是我的标准,我的独特就是我的美。”而她的这种观点,也大致会受到同龄异性的认同与追捧。这可能也多少受了他们自幼就看的无厘头电影的影响,在那些电影中,主人公被骂“死瘸子”时,他的通常回答是:你还没得瘸呢!这种话语方式,在90后之中,相当流行。

  但是,这种宽松的心境和状态,会随着外力对他们的行为甚至思想的干涉,而改变。别觉得你懂得比他们多,当他们宽松的心境面对越来越诡异和敏感的外力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谁也说不清楚。你可以打着“为了他们好”的名义,让他们不上什么网站,也可以打着“为了保护他们”的旗号,限制他们看什么书或电影。但你最终得寸进尺还要管制他们说什么话甚至想什么,显然,过份了,过份了。但这样真的好吗?而且有用吗?要知道,在皇帝的新衣里,真正最终明白并讲出真相的,其实是孩子们。当然,媒体在文件的指导下,可能会不再说这些话了,但这与早不看报纸杂志的他们,又有什么用?你管制“不明觉厉”的文件还没有放冷,网络已开始流行别的语言了,孩子们早忘了这茬了,只是浪费了无数的文件纸,同时给听你话的人和媒体,多增加一个限制而已。

  
                post_newreply
发表于 2015-10-22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不明觉厉”、“喜大普奔”、“人艰不拆”,这些词放到几年前大家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因为它们还不曾在中国人的语言中出现过。而今天,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些词汇被网友们发明并传播,已经成为新潮语言的代表。不过,近年来,随着大量的网络语言如井喷式出现,有些不合适的网络语言用在不合适的场合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部分互联网新词,格调不高、品味低下,却被一些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教育部也是注意到这一点,对此,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十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其中,对网络语言做出一定的规范。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田立新表示,有必要治理网络语言粗鄙话。

  看了这则新闻之后,你会有什么感想?反正我觉得这又是一件没事找事的事情。某些公务机构也许以为自己领域的事情已好到无可指摘的地步,而有富余的精力来思考怎么相来管人们说话了,而话语是人们的思想,要管人的思想,在我看来,不是妄人,就是蛇精病。这是拿纳税人的钱,在干监督和管理纳税人思想的事情。对此,我只有在心中,默默地送你几个羊驼了(那个动物所象征的意义,在被监管之列。)

  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管制的作用,几乎可以和杀风车一样,没有任何卵用。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境,这个语境下所产生的语言,与当时人们的心态、社会环境和经济生活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这种语言作为一种标志,会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记号。如同树的年轮一样,每一次外力,无论是和风细雨,还是山洪地震,都会给它留下印记。这种印记,其实是一种客观投射,而并没有什么褒贬之分。甚至包括被主流文化人士所闲得蛋疼的官人们所鄙视和仇恨的“粗鄙语言”,也是作为其客观存在的一部分。就像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只存在正面和褒义的价值。假如试图将负面的东西从人类历史上剔除,那样的历史,又有什么样的价值?

  在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当下年轻人们的话语特征: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听到两个80末或90后的年轻人互称贱人,并不断用“你去死”之类的语言相互问候时,千万别认为这两个家伙是在吵架,而是两个亲密的伙伴在说知心话呢。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中,还包括:逊、毙、晕、猪、呆等词汇,也被彻底地颠覆了传统的语义,而变成相反的含义。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严肃是留给陌生人的,逗逼是留给小伙伴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接触了许多90后的孩子们,作为他们的父辈,我很难得地与他们其中的许多人交上了朋友,QQ上也有一大堆用火星文留言的孩子们,而我的一些同学的儿女们,甚至和我亲密到可以互看日记,这样的交情,让羡煞了他们的老爸老妈,也让我有更多机会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我发现,90后这一代人身上,有许多前代人所不具备的特色,而其中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在他们的词典中,居然没有贬义词,在他们的话语系统中,以褒义词和中性词居多,这当然与他们出生在政治相对稳定,物质供应充足的时代背景有关,他们没有体会过太多尖锐与负面的人生体验,也没有见识过因一篇文章或几个字写得不当而被打倒在地踏上N只脚的恐怖场景。他们的世界,不再是二元对立,而是多元共生的。没有非此即彼的剧烈对抗,而多了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还可以那那样的兼容与共生。

  于是,词汇在他们面前,重新回到了词汇本身。他们不再顾忌词语的属性,也不忌讳所谓霉词带给他们的噩运,也不担心词语背后张牙舞爪着的瘴影与鬼气。他们明白,说法只是说法,说一个人是屎他不会因此就成了屎;而说一个人是天使,他也不会因此就成了天使。将人变成屎或天使的,除了魔法师就是上帝,而普通人却不能。

  一些人会认为,这种没心没肺没是非观的人生态度,是90后不堪的大毛病。而我却觉得,这恰是人类往前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只有单重标准,审美和审丑观都被框定的世界是多么可怕?那种早期由政治后期由商业所设定的所谓善恶与美丑观,至多只属于设定者那个时代的规矩,它只能支配同时代人的行为。而旧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习惯被打破的本身,便是时代进步的一个特征。

  作为一个生于上世纪60年代,身心都已套了太多框框的前辈来说,一时半会也不太习惯小朋友们把可爱的兄弟姐妹称为猪;满嘴爽呆酷毙去死之类的沟通方式。但这些不是他们惟一的话语方式,我只是为了讲述他们对词语的不迷信,而选了些极端的例子,多数时候,他们的话语还是阳光而温暖的,有时,面对他们天真的假不正经相,我甚至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他们永远都不明白,毙和死之类词语背后站立的血腥而惨淡的事实。

  比起前人来说,他们是心理负担最轻的一代,几千年的沧桑,不必要写在他们的脸上和刻在他们心上,他们天真,他们没有一元化的审美观,他们对美和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认知,这也是为什么90后的女孩,很少有前几辈那样,因没有生一张流行的脸面痛不欲生的,她们会说:“我就是我的标准,我的独特就是我的美。”而她的这种观点,也大致会受到同龄异性的认同与追捧。这可能也多少受了他们自幼就看的无厘头电影的影响,在那些电影中,主人公被骂“死瘸子”时,他的通常回答是:你还没得瘸呢!这种话语方式,在90后之中,相当流行。

  但是,这种宽松的心境和状态,会随着外力对他们的行为甚至思想的干涉,而改变。别觉得你懂得比他们多,当他们宽松的心境面对越来越诡异和敏感的外力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谁也说不清楚。你可以打着“为了他们好”的名义,让他们不上什么网站,也可以打着“为了保护他们”的旗号,限制他们看什么书或电影。但你最终得寸进尺还要管制他们说什么话甚至想什么,显然,过份了,过份了。但这样真的好吗?而且有用吗?要知道,在皇帝的新衣里,真正最终明白并讲出真相的,其实是孩子们。当然,媒体在文件的指导下,可能会不再说这些话了,但这与早不看报纸杂志的他们,又有什么用?你管制“不明觉厉”的文件还没有放冷,网络已开始流行别的语言了,孩子们早忘了这茬了,只是浪费了无数的文件纸,同时给听你话的人和媒体,多增加一个限制而已。

  
post_newreply


发表于 2015-10-22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即日起逾80岁老人可免费办理遗嘱公证 2015年10月21日 21:57:50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雷兹 编辑:许成嵩  全国公证行业首家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今日正式成立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1日讯(记者 雷兹)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1日正值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我国法定的第三个“老年节”。今日,成都公证处推出重阳节特别公益活动的主打活动,现场免费为老年人办理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公证。记者还获悉,全国公证行业首家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也于今日在该处正式成立。    今天一早,成都公证处办理大厅内人头攒动,不少老年市民前往办理公证业务。据了解,为了满足活动当天老年人办证需求,该处专门暂停了其他公证服务,专心为参加活动的老人服务。据成都公证处负责人向海平介绍,活动当天该处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办理遗嘱、遗赠抚养协议公证,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连续保管遗嘱10年的服务。为了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的优惠以及一站式的服务,该处专门协调联系司法鉴定机构进驻该处,为需要司法鉴定服务的老年人现场提供服务。    此外,全国公证行业首家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也于今日在成都公证处正式成立并获授牌。据了解,成都公证处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将主要针对老年人遗嘱公证、遗赠抚养协议公证等开展专项公证服务,并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公证法律咨询服务。此外,凡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人,即日起可前往成都公证处免费办理遗嘱、遗赠扶养协议公证。    成都公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经济困难、凡符合减免条件的老年人,将依法依规减免公证费用。对于行动不便、患有残疾的老年人,该中心均为其提供上门服务和24小时紧急服务,对于需要司法鉴定服务的老年人,服务中心将积极协调司法鉴定机构,提供优惠、优质服务。    据悉,该处连续三年举办重阳节特别公益活动,在前两年的活动中受益群众已超过万人。今日重阳节,该处共接待当事人近千人次,免费办理遗嘱公证136件,减免费用7万余元;办理保管遗嘱26件,为当事人节约保管费用共计26000元。

发表于 2015-10-2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zhuzhugood 发表于 2015-10-20 09:54
到现在我也不明白这些词是什么意思,感 觉这样造词完全无厘头。

大清国刚灭亡那会,好多人还觉得没了皇帝就没法活了呢,赶不上时代的人就要迎头赶上才是

发表于 2015-10-22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你了.......:lol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