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31|评论: 19

[原创]南部李丹川剧团的生存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部李丹川剧团的生存之道

 

 

                                刘松乔

 

 

      川剧日暮图穷己是一个严峻现实,以南充市三区六县为例,800多万人口的川北地区,只存在南充市一个专业川剧团了。尽管如此,一批川剧工作者仍在努力坚守。省里的如魏明伦等专家,基层的如南部县的李丹等小人物,他们早己把自已的生命融入川剧,精心呵护着,全心经营着,为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瑰丽川剧,坚韧地咬牙前行。其精神可歌可泣,令人感动。

      李丹自199610月组建“蓉城川剧团”(现易名为“南部李丹川剧团”)以来,至今己整整12年。她迎逆流而上,坚持长年不间断演出,不仅在川北山乡一枝独秀、名声鹊起,而且也成为了全川为数不多的几个民营专业川剧团中的皎皎者。她们是如何经营的?生存的经验何在?笔者认为,总结出来或许对川剧的抢救工作有所补益,故不揣冒昧,斗胆絮叨。

 

 

一、     以德感人

     李丹,人称戏疯子,身患癌症还执着地坚守川剧阵地(详情见拙文《一个为川剧而生、为川剧而死的奇女子》),感动观众和演员的不仅仅是她的坚韧顽强,更多的是她的高尚艺德——人格魅力。

     1、对观众高度负责。南部县城的戏迷几乎全是老年人,他们囊中羞涩却又天天想看戏。李丹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在南部驻扎这7年间,坚持两点不变:一是票价低廉、宁赔不涨价,二是除了下乡,每天下午230准时演出。

     开初,每张门票定价3元,不足当时茶馆的一碗茶钱,5年不变,后来涨了5角,直至地震之后,观众减少,才涨至5元。全团的开支平均每天得400多元,而门票收入一般部在300元左右。为了留住观众,李丹咬牙坚持低票价,赔本的买卖照干。

     由于演出环境恶劣,观众越来越少。最少时不足20人(见拙文《13个观众的一台川剧》),无论观众多少,李丹恪守职业道德,一经挂牌,决不撤牌停演。

     戏迷周体树老人行动困难,住处较远。李丹为了满足老人的看戏心愿,先后十多次派车去接他。热心为观众的诚恳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李丹的敬业、诚信、责任感等美德让观众折服和感动,久而久之,双方感情水乳交融、鱼水难分。正是在观众的热心帮助下,李丹才越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包括战胜癌症重新登台。李丹常说:“观众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的衣食父母,不敢有丝毫怠慢!”

     2、对演员情同手足。李丹身为团长,对演职员没有半点“老板”作派。对待这些来自外县远乡的艺人,她视为兄弟姐妹。无论多难,她一定按时发工资,一日三餐不亏待。谁有难处,她都真诚相助。今夏地震中的两个月,没人敢来看戏,剧团处于关门状态。有四个演员来自地震灾区,无家可归。李丹说:“这儿就是你们的家,把亲人也接来吧!”

     艺人们信服“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把剧团当成自已的家,吃若受累不离不弃。

     3、对自己格外苛刻。要问剧团里谁吃苦最多,大家会众口一词:“李丹!”是的,上戏最多的是她,操心最多的是她,磨难最多的是她,受屈最多的是她。才40岁的人,面黄肌瘦像50了。

     送戏下乡,李丹与男人一道背道具、卸箱笼、搭台子,事事冲锋在前。而吃饭她总是拖在后头,菜没了,泡点剩汤也是一顿。有一次,戏台搭在冬水田上,又是露天的。演出结束,李丹像往常一样,自己坚持留守台子。一夜露气满头白霜让她病了一场。

     12年间,李丹一家一直坚持与演员们同桌吃饭。就是患癌症期间也不开小灶,家人和演员们看不过去,有时给她煲顿汤,但她绝不独吃,固执得让大家直摇头。

     至今,李丹两口子仍住在6平方米的墙角偏房内,简陋寒伧一如解放前。

二、以戏迷人

     “如要人迷戏,先要戏迷人”。李丹深谙个中道理——演出质量是剧团的生命。从一扯旗开始她就定位于“正规专业剧团”,作了长远打算。戏装道具用新的、旧的一律淘汰。除了戏迷捐献、观众赠送外,剧团己去西安四次购置服装行头,累计耗资20多万元。

李丹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三白”、“三一样”的严格要求。“三白”是指上台必须做到衣领白、袖子白、鞋边白;“三一样”是指演出时必须做到配角与主角一个样、内行看与外行看一个样、多人看与少人看一个样。要求场场认真,招招到位,不容马虎。

一个重庆来南部走亲戚的老太婆一连看了十场戏,走时硬塞给李丹100元钱,深情地说“娃娃,你们唱得好呀,我真舍不得走。我下次还来过过瘾!”

“李丹剧团演得好,不假打!”这是城里老戏迷和乡下广大观众的共同评价。

 

 

三、以乡补城

仅靠在县城的演出,剧团是无法生存的。好在农村尚有市场,观众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中青年和小孩。农民富了,每逢红白喜事、庙会村庆,总喜欢唱唱大戏,热闹热闹。尤其是春节,那就一直要忙到元宵节。李丹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把剧团分成四个小分队,从川西五坝聘请高水平演员临时加盟。李丹任“团总”,指挥调度,夜以继日。2005年春节,一度派出了7个小剧团,才解了燃眉之急。

正是靠下乡以盈补亏,剧团才得以生存,艰难地支撑到今天。

 

 

四、以少胜多

李丹剧团仅18人,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昆、高、胡、弹、灯,全部能唱;文戏武戏、折子连台、前朝后代,任叫任点;一年到头,天天的戏可以不重复。所以,云集麾下的,非川剧高手不可。投奔李丹的,必有一个顶两个的本事才能胜任。

李丹本人就是一专多能的行家里手,她主攻的是闺门旦,但老旦、花旦、青衣旦、刀马旦也照样能演。她丈夫是鼓师,也是琴师、唢呐手、帮腔。整个锣鼓乐器,由两个人搞全套。其他演员个个都是久经历练的川剧老手,不但有满肚子的戏,而且能扮演多种角色。不然,十几个人的剧团,怎么能上演三列国、金银告、琵琶记、红梅阁、班超等这样的连台大戏?原乐山、双流、成都人民剧场的川剧团长已供职于此多年,成为李丹剧团的台柱。

 

 

南部李丹川剧团能够生存下来,一方面说明艺人们不甘心,仍在努力挣扎,另方面也用他们的经历告诉人们:川剧只要植根于农村,讲求质量,讲究戏德,是可以站住脚的。

顺便说一句,对于己经灭绝或濒于死亡的民间艺术,如皮影、木偶、傩戏、剪纸等,我们的文化、艺术、宣传等职能部门大叫“抢救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心奔走,大笔拨款,其表现很可爱,但对于眼前还活生生存在着的川剧却视而不见,其冷漠令观众们心寒。我们不禁要问:如此本末倒置,究竟是为什么?难道真要它彻底消失了,才去“抢救”和“保护”吗?

南部县这个川北历史上的“戏窝子”应该让川剧艺术的大旗不倒!

李丹川剧团坚持得实在太艰难了,应该伸手扶他们一把!

救救川剧!救救李丹剧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8-9-27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8-9-2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荷花池那位女小生,好像就是南部人.

在川剧不景气的年代,作为一个戏迷,唯愿各位川剧人能坚守下去!

发表于 2008-9-2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迷为传播川剧有也有阻碍,哎![em23]

发表于 2008-9-27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抱含热泪看完文章!!!!!!!!!李丹梅花奖!!!!!!!!!!!!!!!!!!

发表于 2008-9-27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川剧顾不了妻儿家小,累我儿小小年纪饱受煎熬。

发表于 2008-9-27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不错,让我们了解认识了南部热心川剧的李丹。

希望楼主继续关心川剧,写出反映川剧的人和事。

发表于 2008-9-27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扎根基层的剧团,传承川剧的表率!

发表于 2008-9-28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值得尊敬了!谢谢你,李丹!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8-9-2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丹川剧团坚持得实在太艰难了,应该伸手扶他们一把!

救救川剧!救救李丹剧团!

发表于 2008-9-2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丹剧团只是众多的火把剧团的代表,还有许许多多和李丹剧团一样的火把剧团,他们都熄灭了,有什么办法让他们重燃振兴川剧的星星之火呢?

发表于 2008-9-2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川剧的"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只有在艰难生存的"火把剧团"中勉强保留下来.很多的冷背戏是现有的国营大剧团无能为力的,可以说,有些人连看都没看到过,还不说演出了!但是振兴的经费呢?全部流向了"曲高和寡"的一些"精品"了.我从不反对搞精品,但我坚决反对把精品当政绩,搞"唯精品论"!只里有一个怎样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立场问题在里面,在川剧界中检验是不是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演出的场次和服务的对象.这一点,民营剧团显然更有说服力,所以,我们应该强烈支持民营剧团,更要强烈呼吁给民营剧团以同等的国民待遇!

发表于 2008-9-29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12楼所言极是,真正与普通观众面对面的是“火把”剧团,他们给普通老百姓戏迷带来欢乐!特别是给老年观众带来乐趣!那些“精品”往往是为了奖项,就是演出也往往在大剧院票价也非同一般,实非小老伯姓的去处。

  

发表于 2008-9-30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值得尊重的川剧人![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8-10-27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发表于 2008-10-27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谢谢发贴人把这些感人的故事带给我们!有时间的话,我也会到南部不看看他们的演出的!

他们演出的冷背戏是我们最该抢救的剧目,如果某一天这批人不在演戏了。这些戏也将成为新的失传文化。我呼吁大家当地有条件的戏迷多多录影。免得它们失传了再来找老艺人恢复。到时候恢复出来的东西已经没有原味了。我发的帖子《川剧网最需要做的事情》,其中也包含这类的题材。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08-10-27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川剧界中检验是不是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演出的场次和服务的对象…”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8-10-29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丹行为感人至深,又觉靠个人力量传承川剧,实在是难。

发表于 2008-11-8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作为一个异乡飘泊的人,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真的是:“闻信来,怒生嗔,心中好似火一盆。”

川剧,除了在网上看看或电视上偶尔能看到已外啊,已经是15年未看过现场演出了。省厅衙门里的那些吃奉禄的人到底每天在做什么?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4-1 23:00
乱说,李丹不是那样的人,李丹老吃演员的工资,她不是一个好团长。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