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报道,最近,台湾歌手周杰伦早期的一首作品《蜗牛》被收入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同时,大陆歌手韩红作品《天路》亦以诗歌的形式入选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
1、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教材是一个极其严肃的东西,不能随便改,因为教材的设置与修改,总是体现着某种目的,比如说,一个特例,历史教材,日本每次修订历史教材就会引来中韩在内全球许多国家的关注,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要防着日本右翼趁机又把自己那些下三滥的观点灌输给日本青少年了。
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的语文教材也应该是一个严肃的存在,而不是被频繁修改,而且如果有天我的爹妈问我,今天在学校读了什么,我说读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听上去很正常,但如果我说,我今天读了周杰伦的《蜗牛》……
嗯,总觉得哪里有点怪怪的,教材都开始用流行歌星的歌词,咱这是要全民娱乐化了吗?——妈妈,这周老师布置的题目是看三场演唱会……妈妈?妈妈?你怎么晕倒了?
2、
当然,我承认周杰伦的《蜗牛》歌词颇优美也极富正能量,然而,就像我刚才说的,语文教材中增加或者减少某篇或者某类文章,其最大的争议其实并不在于文章本身,而是在于增加或者减少这种行为。
我的意思是,当整个社会都倾向于对任何事情都过度解读的时候,如果不能消除疑惑,那么就必须考虑它可能造成的影响——所以,语文出版社,请你告诉我,台湾歌星周杰伦的《蜗牛》入选小学语文教材,这是一种什么信号呢?
3、
你说老师在上面朗诵《蜗牛》的时候,我是应该跟着小声唱还是大声唱呢?
4、
另外,看问题应该全面,我们在看到什么文章被新增入选的时候,同样也应该看到这么多年什么消失了。
大概翻了翻以往的新闻,可以确定的是,这两年,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比例在减少,然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也一度被谣传说因为“违反交规”而取消——简单地对比一下,一方是鲁迅和朱自清,一方是周杰伦和韩红……
好吧,也许鲁迅的某些文章已经不合时宜,而朱自清那佝偻的背影也不再符合今日国人买下纽约曼哈顿的豪情——但是,没有鲁迅没有朱自清,我们还有钱钟书莫言王小波郁达夫胡适林语堂徐志摩啊,这许多优秀的文笔与优秀的思想可以替换,然后你们就给了我周杰伦和韩红?
如果这就叫“贴合时代”和“与时俱进”(支持《蜗牛》入选者语)的话,那么我很怀疑这进步是属于脑袋还是属于屁股……更何况,语文教育是否应该以这二者为前提,这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情,否则,请告诉我,《卖炭翁》哪个地方“贴合时代”了,是“一丈红绫一尺绡,系向牛头充炭值”吗?
5、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谈到《蜗牛》入选的时候说,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不满假语文,越来越不满那种虚张声势,假大空,生贴硬拉,贴膏药似的,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上成植物课,上成音乐课”。
——抱歉,王鲜生,我绝对不同意这个看法,首先,这等同于是在说鲁迅和朱自清们是假语文,是虚张声势,是假大空;其次,这世间只有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上成植物课、上成音乐课的教学大纲与老师,而并无让语文课变成政治课、植物课、音乐课的课文;最后,请问《蜗牛》为什么能入选课文?因为它充满正能量——妈蛋你刚刚明明说语文课不要虚张声势、无病呻吟呢!
另外,如果只是文笔好就能入选……那也不对啊,王鲜生,我觉得某些奇怪网站上的某些文章也是辞藻华美,那是不是也可以课外阅读下?
6、
这似乎延伸出了一个问题,语文这门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在这里不打算提供一个答案,也没资格去提供一个答案。姑且在这里贴上几幅叶圣陶先生编写的小学教材的图片,《开明国语课本》,内容全部是老先生亲自创作或者再创作,并由丰子恺配图:
——如果说语文的要义是识德明义,同时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那么,对比这本教材的内容,以及《蜗牛》和《天路》,我就没有更多的话想说了。
7、
最后,一句话总结我的态度,《蜗牛》能被主流所认可,这是好事;但《蜗牛》入选语文教材,这点步子太大,无法苟同——如果真要“贴合时代”、“与时俱进”,不如请王鲜生们放下对年轻人的偏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