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的池塘边微风轻拂,一把食料撒下水,小泥鳅们争先恐后地探出小脑袋抢食。这是5月4日,记者在乐至县回澜镇互助村看到的场景。小小的泥鳅,即将为养殖户创造大财富。 35岁的张兵在外出打工多年之后,毅然选择了返乡创业,打算干出一番事业。老家在安岳悦来乡的张兵告诉记者,他十多年前就想回家搞养殖,但苦于以前没有启动资金,创业梦也就一直搁浅着。 在外打工多年,启动资金解决之后,张兵心中的就业激情再次被点燃。当他将准备返乡搞养殖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经过多次考察之后,张兵决定养殖目前市场前景较好的小泥鳅,他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去参加泥鳅养殖培训,并选址于乐至回澜镇互助村一片60亩水源较好的地方。 有了过硬的养殖技术做保障,张兵从外地引入种泥鳅。为了降低成本,张兵尝试自己育苗。因为孵化泥鳅的时候,泥鳅卵密度过大,导致了不少泥鳅未能孵化成功。“损失了一万多元的泥鳅苗,但收获了很多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张兵感慨道。 经历了失败后,张兵逐渐摸索出了一整套的养殖经验。“水深适合55厘米左右最宜泥鳅生长。”张兵说。不光在如此,他还在泥鳅防病上颇有经验,“主要以控制养殖场中水的盐浓度来预防。” 张兵来互助村养小泥鳅,也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村民冷祯建告诉记者,张兵承包的土地以每亩每年600斤稻谷来算钱。“现在家里劳动力不够,种地还真的忙不过来,我就是天天做也没办法把庄稼种出来。幸好土地承包了出去,我也乐得清闲。”冷祯建笑着说。 目前,成都、重庆等地泥鳅需求量大,张兵在销路上完全不愁。本着诚信,张兵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生长激素,引得不少收购商直接开车到养殖场来收购。据他介绍,小泥鳅养殖5个月就能出塘销售,首批亩产1000斤的小泥鳅按17元每斤已经销售一空。尝到甜头的他准备流转更多的土地,扩大养殖规模。 “我的梦想就是把泥鳅养出特色来,做出品牌来。”张兵信心满满地说。 互助村党支部书记江德银说,现在村里很多人都外出务工,村上土地撂荒严重,为了合理高效地将土地利用起来,村里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发展了水产养殖,西瓜种植,将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其它特色种养殖业,通过产业发展做富农村。 (肖建国 资阳日报记者 刘雨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