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26|评论: 10

[生活•情感] 故乡情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3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乡情思
  谁说:往事如烟?我说:岁月如歌。不管岁月如何匆匆流逝,生命中曾经经历过那些点滴的温馨故事,依然盈盈馨香。
  我的故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想起她就倍感亲切,总觉得有一丝丝甜甜的惬意。
登高白虎寨
  白虎寨建在长坪山主峰之上,因山形似虎而得名。
  每年春节,我最喜欢和家人一道翻越二坪山,登高白虎寨,俯瞰赵谢二坝、尽觅梓江两岸风光。我们在4米宽的寨坪上漫步,身旁是半人高的蒿草,脚下传来风动柏林的飒飒声,大人、娃娃说着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尽兴,自是快乐。70分钟绕寨墙一周来到大寨门,拾级而上就是白虎山寨的寺庙了。
  山顶上,有荒芜的遗址,有重建的寺庙,很有看头也很有想头:古炮台遗址述说着几百年前的传奇故事,高山深井讲述着山寨的兴衰经历,白虎山寨成就了古代名噪一时的向师爷,白虎山寨下的村子也因此而得名。
  转道山腰长坪,几间瓦舍错落有致,水池里泉水涌动,沟里传来潺潺的水声,田里的油菜在微风中流淌着翡翠绿。望着色彩斑斓的长坪,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我不禁浮想联翩:盛唐,几间茅舍,一张石桌,茂密的森林,奇异的花草,赵蕤和夫人衣袂飘飘,穿行于林间小道,与奇禽同乐,啊!好一个“召之不赴”的隐世家。
  顺山路而下就是磉磴坪,传说那里有赵蕤墓,老远就可看见无字碑,那是儿时放牛常去的地方。下山了,走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上,身后留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踏青二坪山
  春夏之交,踏青二坪山,无疑是一种享受。三十年前的二坪山,沙岩土上长着刺梨、旱蓑、铁线草、思茅草和马桑子,路两旁一丛接一丛的马桑花,似深红色的玛瑙,指引着人们登上二坪山的山顶。山顶上散露着几尊青黑色的飞鹰石,尤以阴山坡那块半截临空的飞鹰石最为有名,常常是放牛娃睡觉的好地方。山顶上有民国军阀割据时期留下的半截碉堡,常勾起老者滔滔不绝讲述军阀混战的故事。
  三十年后的二坪山,全被柏林覆盖,如有兴趣爬山,你可以尽情欣赏美丽的森林绿,自由呼吸洁净的新鲜空气,穿行于林间,遮天蔽日,俨然是进入了一个天然的氧吧。
五月槐花香
  昨夜,家乡的槐花又开了,满树雪白,清香四溢,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
  五六十年代,防洪大堤遍植槐树。季春时节,那一树树槐花,单纯而明净,那梓江两岸的村庄都被浓郁的花香淹没。槐花惹得蜜蜂在花间吟唱跳舞,它冷静而温柔地虏走花粉,翅膀拍击着花丛,花粉抖落在空间,槐花那独有的清香四处弥漫,牧童在林间嬉戏,老者在林间漫步,一副多么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如今,堤埂上的槐树早已挖去,再现当年美景就只有在梦里了。
大方田里的麦花
  王家湾大方田,每年小春都种麦子。在桃花谢了的季节,我站在大方田边看麦花飞扬。洁白的麦花在春风中飞舞,轻轻地,从一颗麦穗枝头飘到另一颗麦穗枝头。已显麦粒雏形的麦穗,睁着亮亮的眼睛,看麦花轻舞。还显稚嫩的麦芒,迎风摇曳,为麦花的舞姿鼓掌。一田麦子,在空旷的春光下跳舞,跳出美丽,跳出希望——黄灿灿的麦粒,正涉过五月,走向粮仓。
深秋茅花开
  一日闲来无事,拿起一本画册,偶尔看到了乡村茅花风景照,照片上茅花盛开,牧童在牛背上翘首张望,我的心思从照片上面颤悠悠地飞到了青少年时代,飞到了梓江河畔的芭茅花中。
  秋深了,家乡的芭茅花开了,陪伴它的是柔媚的水草,游弋的野鸭,顽皮的牧童,秋风中,孩童的歌声会带起芭茅花满天的絮语,泛开它一生如歌的韵律。
   
人当如芭茅花,自然、淡雅、精致、质朴,没有百花的美艳、郁馥,却有一份恬淡的心境,不张扬、浮燥、虚荣,柔顺的外表里隐埋着傲骨。

诱人的杏子
  五六十年代,家乡的水果资源匮乏,长在邻居大娘院子的杏树,成了孩子们思恋的对象。午后,大人们在屋里躲避阳光的炙烤,黄澄澄的熟杏在阳光下睡着了,睡得那么安详,睡梦中也露出甜甜的微笑。啊,那诱人的熟杏!不安分的枝条把头探出院墙,枝条上几枚青黄色的杏子傻笑着,争相观看小路上的风景:小路也睡着了,空旷寂寥;小草也睡着了,耷拉着头;风也睡着了,寂静无声。几个守在院墙外的孩子没有睡着,望着青黄色的杏子发呆:有根竹竿就好了!
通往盐亭的石板路
  一条由古人铺设的从两河通往盐亭的石板路,五十年代尚在。它从两河渡口穿谢、赵、鳌鱼三坝,绕过仲家咀,直达南门山下,路程约25华里,乡人们都叫它“大路”。
  雨天赶集,人们往来于大路上,尽情享受着石板路带来的舒适和便捷,免去了土路的泥泞。
  在外奔波的我,常在这石板路上奔走,朝家的方向,一路风尘,迎接我的是亲情、是爱情,我用双手拥抱温暖的家。

点煤油灯的夜晚
  1981年,家乡通了电,煤油灯退出了历史舞台。可煤油灯在我的记忆中却留下了抹不掉的温暖。
  五十年代的傍晚,常见母亲在黑暗中摸索着划燃一根火柴,火柴划亮的瞬间,点亮了黑暗,也点亮了我的世界。在煤油灯摇曳的亮光下,母亲忙着纳鞋底,父亲站在我的身后指点着,而我的笔下流动着一个个方方正正的中国字。
  七十年代的傍晚,我站在家乡小学的讲台上,指点学生晚自习,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放着一盏煤油灯,教室里灯火通明,煤油灯下走出了工程师、设计师、教师、干部、工人…...
  煤油灯,这个历史长河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家乡的小溪
  村北有三山,名曰大坪、二坪、元宝;三山生三溪,名曰担水沟、弯阁渠、宅前溪,尤以担水沟泉水最旺,沟渠最长。小溪旁边的小路,两旁长满了不知道名字的小花小草。夏天,暴雨泼下的水把小溪灌得满满,呼呼啦啦地向村子的东南方向奔腾而去,其余季节,多是泉水汇成的涓涓细流。村上姑娘媳妇,常在溪水中洗衣陶菜。闷热的夏季,溪水中的小鱼儿,安静得就象飘浮在水面上,一听到脚步声,吱溜溜全钻进水草丛中。儿时总喜欢和小伙伴在小溪的深凼中钓鱼,那钓鱼的乐趣也是我童趣中十分珍贵的一部分。
老宅前的古井
  老宅在谢坝的青龙咀之阳,古井在老宅的南面,宅、井相隔也不过五十米,圆圆的井口由坚硬的青石戳孔而成,井深十米余,井中泉水极旺,再旱其井水用之不竭。平时,井口距井内水面仅三米,挑水者用竹竿套水桶即可在井中提水。井的南面是一条小溪,小溪的南面散落着数十户人家,架在小溪上的石板桥把井与庄院相连。水井虽不大,但足够村民用度。经检测,古井中水质甚优,井水煮肉,味道特别鲜美。
  如今,硬化的水泥路面把土路的泥泞送进了历史博物馆,美观整洁的混凝土井台使古井更加靓丽,真难忘啊,老宅前的古井。


                                                       谢百钧   聊笔
                                                           2014年5月10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5-13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

发表于 2014-5-13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柔美的文字,漂亮~!

发表于 2014-5-13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阅:victory::victory: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5-13 16:4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5-13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篇游记啊!思乡,牵挂情深!拜读了
发表于 2014-5-13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笔!!:victory::victory:读来倍感真切!

发表于 2014-5-13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精华!

发表于 2014-5-14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价值的地方资料

发表于 2014-5-14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呀

发表于 2014-5-15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