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的梦想
———记喜神乡三官村小农水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之端倪
喜神乡三官村是平昌县最边远的行政村之一,与通江县麻石镇相接。全村九个农业社,262户,1260人,耕地面积699亩,是出了名的旱山村。虽有小二型水库谢家沟水库,但属提灌式设计,终因地处劣势受到电力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发挥它应有的效能,饮水和灌溉难一直是历届三官村支部、村委会干部的心结。开春以来,随着喜神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三官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以改善人畜饮水和灌溉条件为抓手,引进外资,发展养殖、林果、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渐显夌角。目前,全村改扩建山坪塘2口,新建微水养鱼池15口,其中高标准建设微水养鱼池5口,投资近50万元。通过初步估算,新增蓄水量约18600立方米,可有效灌溉良田近100亩,探索出了一条解决旱山村灌溉难的有效途径。
去年春节,本村二社村民程鸣镛的女儿程述兰带着一家3口回娘家过节。她的丈夫谢长彬是一位家住重庆市江北区新村上段的一名趸船上的水手,年龄已进不惑之年,为人十分忠厚耿直,在长江水面上有34年的阅历,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他对鱼类饲养情有独忠,又有自家独特的饲养技术,另外还喜爱花草、果树培植及擅长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的治疗。当他看到三官村的校学和新村建设,认真分析三官村坪里距通江麻石镇6公里,距通江县城36公里,特别是距巴万高速秦家龄出口26公里,坪里的地形、海拔、光照、气候等有利的区位条件及人脉关系。他烦恼大都市的喧嚣和雾霾,陶醉于三官村迤逦的自然风光之间,于是心中便生于此地创业发展的念想,以便不久退休后另有事业可图,安度晚年,其悦乐乎!谢长彬便将此想法告诉妻子,妻程述兰十分支持,于是将此事告知了老支书程鸣友。三官村干部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给他们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谢长彬夫妇二人被三官村干部的热情和真诚所感动,说干就干。去冬今春,首先是充分利用其岳父过去承包的(坪里)2口山坪塘北侧的山泉,将其进行挖心扩肚,升级改造,另又新建池塘3口;其次是利用其岳父家无力耕种的撂荒土地约15亩栽植葡萄、核桃等果树,现已投资近30万元;再是计划在池塘埂边缘上种植草梅、葡萄等;在较大的山坪塘南侧一角的浅水部位,投资约35万元按风貌塑造建修馆所3间,凉亭2座,以便观赏与垂钓、休闲、纳凉;在鱼塘北侧的荒山坡里投资约25万元建修养鸡场及其附属设施,现已准备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另外还计划投资10万元租用本地其他农户承包土地,用于种植花草和养鱼所需的草料。今后见效益后,规模再逐渐扩大,实现集灌溉、养鱼(鳝鱼、鲫鱼)、养鸡、养鸭、种藕、果树、花草和农家乐立体发展。
至今,在谢长彬夫妇的带动和乡、村干部的宣传发动下,坪里的三个社已有12户投身到微水养鱼池的建设和果树载植的热潮当中,其中:有3户建设规模高,其余9户正在加紧完善之中,下半年还有30余户报名参加到此行动中来,场景如火如荼。由此发展看来,今后该村的池塘建设及新型农业发展方式之火大有燎原之势!
诚然,谢长彬夫妇在喜神乡三官村的创业,像刚出土的竹笋一样,目前还显得十分娇嫩和弱小,十分需要阳光和雨露的眷顾。但相信以她们的坚韧和执着,用勤劳和智慧启迪这方人民新型农业发展方式的睿智;相信这一刚出土的竹笋会在社会各届人士的关注、呵护中,以及她们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倔壮成长,最终实现梦想——独秀一林,引领一地,致富一方。
2014月5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