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有钱”是每个百姓最迫切的愿望。当前,在银行信贷紧缩、通胀压力不减、股市楼市财富效应暗淡的当下,如何避免卷入非法集资骗局?广大投资者在“掘金”的道路上更需理性投资,认真做好风险防范。 近年来,各类投资理财公司迅猛发展、风靡全国,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广大投资者总想“一夜暴富”的心理,投以高额利润、巨额回报的诱饵,设立骗局,借机参与非法集资、非法敛财,很多投资者上当受骗、钱财两空甚至搞的家破人亡。 同样,针对近年来南充市投资理财信息咨询公司迅猛发展,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警觉,及时要求工商部门从无限期停止办理该类公司,并出台了《南充市清理整顿民间资金中介服务机构方案》,对已注册的78家投资理财信息咨询公司进行清理整顿,规定该类公司需由本地实体企业发起设立;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3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以上;引导成立行业协会,并向行业协会筹备会缴存1000万元保证金,规范业务操作,实现行业自律;严格该类公司经营范围,规范运行程序。通过清理整顿,关停了24家,减少至54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行业秩序。 同时,南充市还加大了非法集资行为的打击力度。据4月14日召开的南充警方打击非法集资犯罪情况通报会上获悉,对3月17日以来立案查处的26件非法集资案件情况进行了通报:这批案件共涉及受害群众近7000人,涉案金额2.8亿余元。截至目前,共刑事拘留64人,上网追逃24人,逮捕5人,取保候审10人,监视居住1人,查扣、冻结资金3545万余元,查封其他财产价值2000余万元,现已退还部分受害群众集资款1752万余元。 3月17日以来,南充市集中警力,成立26个专案组,对26家涉嫌非法集资的公司进行了调查。专案民警分赴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广东、广西、重庆等10多个省市,开展了大量的资金查控、资产冻结、调查取证、追逃等工作。被查处的这26家公司大多为外地公司在南充设立分公司,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资质,通过伪造证明文件,编造虚假项目,夸大公司实力,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等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幕后操作人员多为外地人。其中,15家公司涉嫌集资诈骗,11家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非法集资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其主要犯罪行为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两大类。主要作案手段包括利用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产业、民间资金造林等方面采取的鼓励政策,以合作开发协议、种植名贵药材、原始股权分让、借款投资项目、投资理财等名义,以承诺高额回报等方式骗取群众信任,严重威胁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严重影响市场金融秩序,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力度,加强行业监管,规范行业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投资者的宣传教育,引导投资者培育理性投资理念。作为投资者,要认清参与非法集资的严重后果,自觉远离非法集资。“你想着人家的利息,人家惦记着你的本金。”在投资过程中,需擦亮眼睛,躲开披着“外衣”的非法集资。要认清非法集资的特征,识别非法集资的形式,深刻了解非法集资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投资风险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参与者要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其他机构,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广大群众发现非法集资行为应当及时、就近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支持配合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依法处置。受害群众要通过合法途径依法维权,绝不能用违法的手段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