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61|评论: 1

[推荐] 爱好决定一个人的品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7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好决定一个人的品味
   
  
    曾几何时,我在《文摘周报》上看到一则漫画作品,一人正在椅子上悠闲自在地拉着小提琴,一脸的陶醉,自享其乐,边上题款“爱好决定一个人的品味”,短短一句话道尽人生多少哲理啊!
  
    我生活的这个四川境内的小县城,真是“麻风病”(打麻将)盛行,仿佛全体总动员,集体疯狂,大街小巷,茶馆(实际上是牌馆)星罗棋布,吃喝玩乐的酒馆、OK厅甚嚣尘上。这是一个消费的城市,五光十色的世界。于我这个书生却很觉得生疏,这么多年了,总是难以适应丛林法则。所以未免有点异类,被世俗人所不认可。地位上不积极主动钻营攀缘,钱财上不挖空心思去累积成山,朋友交际上不善于广交应酬,娱乐上不与民同乐打牌酒肉。每当夜晚来临,望着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仿佛所有的喧哗、热闹都与我格格不入,心灵是孤独的,“吾谁与归?”
  
    虽身居官场,识尽世态炎凉,却道“天凉好个秋”,但与我而言,却又是另外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真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工作闲暇时间比较多,忙完该忙的糊口材料,利用办公室电脑,网上冲浪,点击“般若文海”、“国学”等网站,看电脑久了眼睛吃力就看自己买的古籍书,抓紧青春的黄金时代丰富自身的学养,尽量多融会贯通点“佛、儒、道”三家传统文化。不为别,只为禅宗二祖神光参访达摩祖师时所提之问“吾心未安,乞师以宁”;亦如宋朝的张载“继先贤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疲惫时,兴之所致,拿起毛笔,练练书法,从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楷书功夫练起,一练就是十年,幸运的是前几年遇上了一民间书画明师,给予我以醍醐灌顶般的指点,方才茅塞顿开,迷途知返,从急功近利的飞笔中慢慢沉淀下来,静心以沉稳,端笔以正心。夜深人静了,独自回家,拧开电视,没什么好节目可看,多半是不看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就看央视11套的戏曲节目,领会那那历史的沧桑,智者的幽默,人类悲喜剧的不断重复上演;听听那深沉婉转、苍凉高亢的京腔韵味,仿佛在述说岁月的伤痕、做人的道德、因果报应的真理。周末闲时,约几个有文艺爱好的朋友品茗,谈古论今,策励修心,清谈之余不免生起一丝怀古之幽情,正如苏轼写的《行香子》词里所表述的: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明末清初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大师在他写的《竹窗随笔》里就有一段精彩无比的关于一个人业余爱好的描述,《好乐》----"人处世各有所好,亦各随所好以度日而终老,但清浊不同耳。至浊者好财,其次好色,其次好饮。稍清,则或好古玩,或好琴棋,或好山水,或好吟咏。又进之,则好读书。开卷有益,诸好之中,读书为胜矣!然此犹世间法。又进之,则好读内典(即佛经)。又进之,则好净其心。好至于净其心,而世出世间之好最胜矣!渐入佳境如食蔗喻。" 

       多年前,我也像很多人那样因不甘清贫而为荣华富贵之名利而烦恼过,想挣更多的钱以办更多的事,然而,当看到《菜根谭》里这句话:“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时,愧疚不已!是啊,关于人生这个大命题的学业无长进,稀里糊涂过一生,混食虫而已,到头来还是不明白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生死不了,困惑未解,再多的荣华富贵又如何呢?欲壑难填啊!争名夺利到最后也不过如《红楼梦》里所说的《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贪得无厌、残忍的竞争的下场也不过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如今的这个世道啊,不知有多少人早已不相信良心的存在,不相信这个宇宙中冥冥有因果报应,不讲做人的道德审美的情操,不相信有前生来世于是因生存第一而烦恼而不择手段而穷凶极恶,沦落为衣冠禽兽。。。。这简直就如佛经里说的五浊恶世(五浊即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观此可知,其浊恶的程度,是如何之深重了。一、劫浊——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可知人寿自二万岁至十岁之间,再由十岁至二万岁之间,皆是劫浊时代。劫本是时间之名,原无所谓清浊,而造成“浊”的,即是人的烦恼,故劫浊无体,因后四浊而构成为“浊”的根源。二、见浊——见即众生的见惑,因见解不正,迷惑恶见,故称见惑。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五类恶见。名为五利使,皆属见浊范围三、烦恼浊——即六根对六尘,所生起的贪、瞋,痴、慢、疑、五种思惑,亦名五钝使,即是烦恼浊。四、众生浊——因见浊和烦恼浊的结果,使众生的福报渐衰苦报增重,变为心钝体弱,多逢灾祸,名众生浊。五、命浊——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因之寿命缩短,其间老病侵乘,生灭变幻,一旦无常,便成异物,名为命浊),我差一点儿就陷入这个迷魂阵而难以自拔。
  
   传统文化潜学了几年,感觉收获不小,自我很受用,至少不大会为无常的名利、生存、生死等像以前那么多愁善感、忧郁恐惧了,心里坦然自若多了,工作生活轻松自在了许多。因为知道了无常变幻的世界背后,还有一个最大的秘密宝藏没有被我们这些凡俗的人所发觉,那就是涵天涵地的无色无形的绝对存在的妙明真心!我们其实是永恒的,死不了的!身体不过沧海一粟,四大假合之木偶而已,指挥我们言行举止的真心才是真正的主人公(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此大心是涵盖太虚,亘古常青、通天彻地的(空灵之大广心与渺小之色身的关系,有点像亘古就绝对存在的遍满一切处的却可以穿透一切障碍物的无色无相的电磁波与手机的关系.手机坏了,电磁波不坏;色身灭了,“心电波”不灭)。很是欣赏梁朝的傅大士所撰的《心王铭》,道尽宇宙中、人生中最大的秘密,若觉悟了其真相,直可让我们沧海一笑了!
  
   心王铭
   -----傅翕
  
    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
    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虚空,能施法则。
    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将,心戒传经。
    水中盐味,色里胶清。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
    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
    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
    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
    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心性虽空,贪瞋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
    到彼岸已,得波罗蜜。慕道真士,自观自心。
    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
    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于此漂沉。
    诸佛菩萨,非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
    身心性妙,用无更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
    莫言心王,空言体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
    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离空,能凡能圣。
    是故相劝,好自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沉。
    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无为法宝,非浅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
    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注:傅大士(西元497—569年),本名傅翕,乃是梁武帝时代的两位大士之一,与宝志公齐名。十六岁他便结了婚,遂生二子。二十四岁时,与人同到河中漉鱼,却向水中祝愿说:“去者适,止者留。”人或以其为愚。后见天竺僧嵩头陀有省悟,舍渔而耕作,即有:“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之偈。并自号为“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于中大通六年(西元534)及大同元年(西元535年)、大同五年,曾三次入宫,见梁武帝。并有一传说:梁武帝请讲《金刚经》,傅大士士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圣师曰:“陛下还会么?”帝曰:“不会。”圣师曰:“大师讲经竟。”

       转载自眉山人论坛 http://bbs.meishanren.com/,飞鸿凌碧帖文.本贴地址:http://bbs.meishanren.com/viewthread.php?tid=14746 作者为东坡区公务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8-6-30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支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