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39|评论: 2

中科院院士称大地震后成都将安全两百年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6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科院院士:大地震后成都将安全两百年

四川新闻网6月15日报道


    6月15日在蓉举行的汶川大地震与成都地质环境论坛上,中国著名地质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刘宝珺教授明确指出,成都所在的上扬子地块刚性十足,成都主要城区就好像坐在钢盆子里一样安全。“由于汶川地震使地壳聚集起来的能量得到释放,因此未来两百年内成都不会再发生八级以上的大地震,成都至少可以安全两百年以上。”


大地震后成都将安全两百年


刘宝珺教授用图表说明,汶川地震是由印度板块向北推挤,碰到扬子地块阻挡后造成青藏高原隆升,“由于能量和地应力的长期积累,最后在边缘的龙门山断裂带这一边缘的脆薄地带进行能量释放,从而引起地壳变形断裂和地震所致。”

 
 遇难者家属希望在只有编号的棺木上找到关于亲人的信息…
汶川7万人需再次转移避险 
[问题安置房今定方案][成都将安全两百年] 
·洪灾袭击全国20个省份 已造成169人死亡
·范跑跑震时不顾学生先跑被取消从教资格
·黑龙江一粮库亏空数亿 粮食被公开倒卖
·沈阳楼市拐点迫近 地块拍卖比底价高2元
·网友抓拍重庆一副镇长上班斗地主(组图) 
遗忘与寻找,一年后黑砖窑 
荐:古巴取消平均工资制 我军工需对俄断奶
 
·国际 越南经济引发恐慌蔓延 印股市暴跌
·哪所中国大学让你满意 你所不知道的台湾
·军事:2016前台海不会发生军事冲突
·博客:独家专访杨紫琼 灾区的外国人(图) 
 

刘宝珺明确指出,尽管相距甚近,但成都所在的扬子地台与周边的造山带是完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因此对于成都主城区和德阳、绵阳以及广元来说都是地震安全区,“扬子地台已经稳定了八九亿年了,这一地台固结很好,对于成都来说就好像坐在钢盆子里一样安全。即使像龙门山断裂带这样的造山带再发生大地震,成都主要城区最多也只会摇摇而不会造成大破坏。”


“每次大地震的发生都需要长时间地壳能量的聚集。在地壳能量得到释放后再要大地震,就需要能量的再次聚集。因此我认为未来两百年内的成都都是安全的,不会再发生8.0以上的大地震。”刘宝珺院士说,成都地质构造不会因大地震变得不稳定,反而会因能量释放变得更加稳定。


成都是祖宗给我们选好的安全岛


成都理工大学的倪师军等则指出,成都和龙门山尽管近在咫尺,但成都和龙门山之间有个由相对松软的沉积物填充的坳陷,能有效衰减来自龙门山地震波对成都的冲击。“由松软沉积物填充的坳陷就好像天然的护城河,可以大大减轻龙门山地震波对成都主城区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成都虽然距汶川地震震中仅七十多公里,却没有遭受大破坏的重要原因。反观1985年墨西哥发生的7.2级地震,距离震中四百公里远的墨西哥城有七千多人死亡,原因在于墨西哥城缺乏成都平原这种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


“上扬子地块是稳定的地块,四川盆地是稳定的盆地,位于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是稳定的平原。成都主城区地下没有发现大的断层,因此位于稳定的成都平原的成都市主要城区范围内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加上成都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好比是结实的床架上搁了席梦思,因此近邻龙门山地震带发生的大地震也不会给成都主城区造成大影响”,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倪师军说。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潘桂棠更是一语中的,“成都就是祖宗给我们选好的恰到好处的安全岛!”


院士呼吁关心成都周边地质环境


尽管成都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避震地质环境,但刘宝珺院士却对成都周边的地质环境表示担忧。刘宝珺院士指出,在大地震之后政府决策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太多的水坝、水库、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地质稳定性影响,大的化工厂的排放及污染问题,以及生产有毒产品或生产过程中应用有毒试剂及放射性试剂的管理问题。“现在六七千座水库都集中在四川西部,这样下去受得了不?我觉得成都人要更加注意自己周边地质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也是大地震给我们及时敲响的一个警钟。”


国务院汶川地震救灾工作组、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吴树仁同时介绍说,这次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涉及到三省八十四县,面积达四十八万平方公里,“总的次生灾害至少上万处,其中光四川境内就有七千多处。”吴树仁表示,有效的防避手段包括选择好重建场所,加强监测预警,有效的工程措施和防患于未然。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蒋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地质调查局:人类不能预报地震
  2008年06月06日17:15   南方网   
第 1 2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北京(搜吧)地震台记录到的汶川地震水平方向振动波形图
 

问:人类能够预报地震吗?

答:不能。无论是美国地质调查局还是加州理工学院或者任何其他科学家都没有预报过一次大地震。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不知道如何预报,并且也不打算知道。不过,借助科学数据,科学家可以计算出未来将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比如,科学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旧金山湾区发生一次重大地震的概率为67%,而南加利福尼亚的概率是60%.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致力于通过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等级来长期减弱地震的危害性,而不是把精力放在研究短期预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编者注:在这个问题上,USGS的观点与中国地震界的主流看法有微小差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地震工作者依靠自身的经验,对海城地震做出了短临预报并取得了实际效果,尽管“海城经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问:动物能够预报地震吗?

答:最早在公元前373年的希腊(搜吧)就有关于动物在重大地震之前行为异常的记载。据说老鼠、黄鼠狼、蛇和蜈蚣为了自保都会在大地震之前好几天逃离住处。到处都有关于哺乳动物、鱼类、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在地震发生前几周甚至几秒钟时间里表现异常的说法。然而,动物们的这些行为缺乏一致性和可靠性,并且这些行为的发生机制我们仍不得而知。多数关注这些异常征兆的科学家都在中国和日本。

问:是不是有一些人能够在地震之前产生预感(地震预感)?

答:有些人声称自己在地震前会出现某些征兆,但那些都没有科学根据,而且,大部分时候他们即使出现了征兆也并不会随之发生地震。

问:地震与天气有没有关系?

答: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认为地震是源自于地下洞穴中的风——小的震动是因为空气挤压洞穴顶部,而大的震动则是空气冲破了地面。这一理论使人们相信地震与天气状况相关——由于大量空气埋藏在地下,因此在地震前天气应该炎热而平静。此后又有理论认为地震应发生在平静、多云的时候,并且常常会出现强风、火球和流星作为先兆。

然而实际上,天气状况与地震是没有关系的。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地质运动的结果,在任何一年中的任何时候以及任何天气条件下都可能发生。地震源于地下很深的地方。而刮风、降水、温度以及大气压只能影响地球表面以及浅层地下。地震震源的深度远在天气可影响范围之外,而且驱动地震发生的力量要远大于天气的力量。地震可以发生在任何天气、任何区域、任何季节以及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有时候人们会问:“地震会不会以某种方式改变天气?”答案是:地震本身不会使天气发生改变。作为地球构造学的一部分,地震经常会改变地势的高低及其相关生态,比如地震可以使内陆变成海滨,或者相反。地震要想改变气候需要花费几百万年时间,并且需要很多次地震的积累。

问:地震会集中在清晨、夜间或是一个月当中某些特殊的日子吗?

答:地震在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当中的任一时刻发生的概率都一样。时间上的不同并不会影响地震的发生。

问:大地在地震时会张开吗?

答:在地震引发滑坡、侧移或其他地质变动的过程中,大地会出现一些浅的裂缝。但在地震中断层不会张开。因为地震时的运动是沿着断层方向,而不是垂直于断层方向。如果断层张开了口子,由于摩擦力的消失反而不会形成地震。

问:地震能不能制造火山?

答:不能,火山是由另外一种地质活动产生的。地震可以在某一地区的火山喷发之前、之中或之后发生,地震是火山喷发活动的结果,而非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局专家:公众对地震预报存在大量误区2008年05月21日18: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网友怎么骂我们都不过分,我研究了一辈子临震预报,还是没有多大进展。”5月19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钱书清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国地震预报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但要想准确预报地震,“我敢说最近10年是不可能了”。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则表示,指责中国地震局不能预报汶川地震是“板子没有打到点子上”,预报地震确实太难,但中国地震局在科研方法、工作布局和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方面,是存在缺陷的,这是汶川地震后应该吸取的教训。


难处:临震预报非常复杂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不少网民指责中国地震局未能准确预报地震。为此,钱书清说,她感到非常愧疚。临震预报是最重要的,又是非常艰难的,并不是出现鸡飞狗跳就能预报出地震。


“目前有四五十种预报方法,比如通过水温、地电、地磁、地温、氡气、电磁辐射的变化,都可以预报地震。”钱书清介绍说,地震预测不能和气象预测相比。气象预测可以深入到大气层测各种要素,但要想深入到地底下就非常困难,10公里就已到了极限。而且我国地质结构特别复杂,仅这次引发汶川地震的龙门断裂带,从甘肃到云南,参数就有很大差距,“难就难在这点。”


通常仪器测到地震,要晚于地震发生,这是因为地震波传输需要时间,比如2000公里外发生地震,中国地震局要在4秒中之后才能测到。


徐祖哲表示,预报和预测是不同的,中长期的预测是可以的,但具体到何时何地的预报非常困难。中国地震定位水平世界一流,尤其是对余震的预测。


汶川地震强度达到8级,钱书清介绍说,这样强度的地震需要孕育几百年。为什么没有发现,应该反思。


缺陷:临震前兆研究


正因为地震预报艰难,钱书清和徐祖哲都认为应该加强临震前兆研究,而这些研究,目前做得很不够。


“前兆这个问题很复杂。是真的还是假的?唐山大地震前狗叫得厉害,是不是地震引发的?要有科学依据,需要排除假的,确定真的。”据钱书清介绍,有一位动物研究者,为了研究地震前的异常情况,曾经饲养了几百只鹦鹉,对它们的叫声做频谱分析。


徐祖哲认为,公众和媒体对地震预报方面的认识存在大量误区。“汶川地震前蟾蜍迁徙不是地震预报,但可以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依据。


他曾经参加过唐山大地震震后的研究,他说,当时唐山大地震震前出现过大量异常现象。一是人和动物出现异常,有不少人头痛、头晕。二是井水水位变化。一周前,一些井水水位急剧下降,地震前一天复原。三是出现黑雾现象。磁场增强,电离层飘动到地面,气体变黑。四是电磁场增强,日光灯自动发亮。五是地震前断裂带微破裂,有大量的电磁破辐射出来。另外,地震前磁场强大到一定程度后,无线电波传输变形,比如一些收不到的电视台忽然出现等等。


“目前的观测手段和方法都还没有达到准确预报地震的程度。”徐祖哲说,公众批评地震局预报不出地震没批评到点子上,地震局真正的问题在于对地震的科学研究做得不够。


建议:增加监测点


徐祖哲认为,汶川地震给我们的提示很多,首先要在地震多发地带增加监测点。


“当时地震部门还有专门的电台,后来电话和手机普及之后,电台逐渐取消了。”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后,全部公众通信系统瘫痪,地震基层部门无法把信息传递出来,不可避免会造成救援延迟。


5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汶川地震新闻发布会上,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对本报记者表示,地震后他们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不排除以后为地震部门建专网。本报记者 黄秀丽


专家支招


避震时如何防雷


本报讯(记者 雷浩然)由于余震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市民选择在户外进行避震时,如果遇上雷电天气,又该如何避雷呢?昨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防雷中心的气象专家。


1.雷雨天气时,地震棚应尽量安置在低矮、空旷、干燥的地方,切忌在大树下搭建;打雷时应蹲在地上,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千万不可躺下。


2.如果身处树木、楼房等高大物体,应该马上离开。


3.如在家中,应把电视的户外天线插头和电源插头拔掉。不要靠近窗口,尽可能远离电灯、电线、电话线等引入线,在没有装避雷装置的建筑内,则要避开钢柱、自来水管和暖气管道,避免使用电话和无线电话。


4.远离危、旧建筑、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


6.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工具物品扛在肩上。


7如正在驾车,应停在远离树木的路边,留在车内。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