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大地震后,我的心一直牵挂着那里的灾情,牵挂着都江堰和三星堆遗址。给四川省博物馆的老高去电询问灾情,说是古建筑群二王庙震塌,沦为废墟,但古老的灌溉系统都江堰安然无恙。千年都江堰经受住了令世界震惊的特大地震的考验,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 中华民族是饱尝水患之苦的民族,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传说广为流传。仰韶文化彩陶上的人鱼纹、马家窑文化彩陶上的娃纹等,无不表达了先民渴望战胜水患的强烈意愿。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经常泛滥成灾。历史选择了李冰,李冰造就了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 古老的灌溉系统都江堰,是以竹子为基本架构,用建在竹架上的人工岛将岷江水分流,让水和鱼自由地从下面穿过。都江堰建成后,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此次经受8.0级特大地震的考验,只是轻微受损,世人不得不敬佩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都江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绝非偶然,因为这个灌溉系统“控制着岷江的水量,并通过分流来灌溉平原上的肥沃农田”,是“水管理和技术开发方面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且目前仍然完美地发挥着作用”。更让人惊叹的是,李冰总结的水经——“深淘滩,低作堰”及“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都江堰的二王庙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和历代文人骚客颂扬李冰父子的诗文碑刻等。蜀地出了多少位郡守,无可稽考,独有李冰因都江堰而名垂青史。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古巴比伦王国建于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谟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废,只有都江堰独步千古,永续利用,长盛不衰。 去年暑天,我到都江堰考察。站在摇摇晃晃的索桥上,耳闻水流湍急的岷江的喧嚣,目睹“分四六、平水旱”的鱼嘴,感慨万千,世界上最古老的灌溉系统,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沉着、稳定、气势磅礴,充满灵性,不由得让人对李冰父子崇拜万分。在二王庙,仰望李冰父子的塑像,怀想他们的治水经历,人生的意义和为官之道顿时变得鲜明而具体。一同考察的陈刚兄说,所有的领导干部都应该来这里朝拜李冰父子,领会执政为民之要务。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如今,地震摧毁了二王庙,但无法改变人们对李冰父子的敬仰之情。相信被毁家园很快将会重建,二王庙也会重修如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