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408|评论: 49

抗震救灾中,新都的感人片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震救灾中,新都的感人片断

       在这次“512”汶川大地震中,由于距震中较近,新都震感强烈,造成了一定的灾害损失。据《关于“5.12”汶川地震新都区受灾情况报告》显示,截至5月17日22时,我区共有251个村(社)受到地震影响,死亡19人、失踪41人,受伤128人,民房损失数千间,全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5亿元。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都政府和广大新都人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倾力援助灾区的洪流中,一幅又一副感人的画面在我们身边出现,谨用下面的镜头讲述一二......

(更多故事,更多感人图片请热心网友补充,谢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都环保局的帐篷检验室

为了市民的环境安全,她们24小时坚守在帐篷检验室

  5月26日凌晨2点20分。
   “余震又来了,快跑呀”附近小区里的居民都慌忙跑到大街上。
    而在新都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帐篷检验室里,年轻的检验员黄林果(右)和吴丽蓉(左)闻讯后并无一丝慌乱,只是拿出手机给家人拨打电话后又继续一丝不苟地进行手中的水质检验。
   这样的24小时的工作状态从512汶川地震开始持续至今。
   据了解,地震过后,饮水食物安全成最大隐患。作为成都北部水源地之一,新都的水质安全成为关注的重点。为确保全区百姓的生活饮用水安全,512汶川地震当天下午,环保局水质监测应急工作小组成立,24小时全天候通过新都10余个水质监测点监测水质情况。
   5月12日下午和晚间的数次余震将环境监测站的试验大楼震裂缝了,工作人员不得不将各种精密监测仪器搬到空地上,建起一个帐篷检验室,依旧保证24小时全天候监测新都水质,监测数据两小时一报。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工作人员都准时出现在监测点取水并带回帐篷检验室化验,并及时将每两小时检验的数据上报。正是这一组组详实的数据让抗震指挥部和广大市民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安全放了心。
   5月21日,来川视察工作的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副部长李干杰等领导在成都听取了省政府关于抗震救灾情况的介绍和省环保局、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关于环境应急工作的汇报。当听到省、市环保局主要领导介绍新都区环保局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把防止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排除环境污染隐患、加强环境管理作为当前首要工作,在全市率先实行“环保三报”制度,坚持水质监测2小时一报,有效防止了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次生环境问题,确保了当地环境安全的情况后,周生贤当即对新都区开展震后防范次生环境灾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都区环保局所开展的环境应急工作措施高度赞扬。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勇的斑竹园镇忠义社区的3名村民:沈立墙、张忠保、张忠云。

    5月12日地震当时,他们正在彭州银厂沟。面对突遇而来的地震,在通讯全部中断,且无外援的情况下,他们不仅成功救出自己,还抢救了5名受伤的彭州村民(除1人重伤抢救无效死亡外),并将当时在沟里游玩的成都游客23名组织起来(其中还有几名成都金夫人婚纱影楼的摄影师和一对新婚夫妇)经过1天两夜,在缺衣少食,天下大雨,道路中断,且一行人中仅有7名男性的情况下,翻山越岭,胜利带出银厂(他们的车都被山上滚下来的巨石砸烂了的)终于于14日中午走过小鱼洞,遇到前来救援的军队,将4名受伤村民交给军队。 

沈立墙一行救助银厂沟受伤村民(手机图片)

地震当时的银厂沟现状(手机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都47医院设置的简易的帐篷内,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利用电筒的灯光进行手术“挑灯夜战”,平均每天至少30台手术,可是为了救治受伤的灾区群众,医生护士们几乎连续数日24小时不眠不休。(47医院 何军先生 摄)

发表于 2008-6-2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都是此次地震灾害以后,彭州都江堰等地灾民的主要安置点吧?

环保局的同志们,还有医院工作人员,以及无数在一线的普通人,大家都辛苦了,看图片很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州灾民全家福

          这是一张难得的让我们感到安慰的照片。这是彭州通济镇农民刘体仁一家5月17日在新都新繁镇救助点,记者为他们拍摄的全家福。
        “我们一到救助点便不时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帮助我们,不断问我们的身体情况,和我们交谈,还引领我们到早已布置好的房间内去。”彭州通济镇的刘体仁大爷谈到新都的感受便哽咽起来,“感谢政府,感谢新都,现在我们全家在新都团聚,真的很幸福。”
      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引发彭州通济镇仙女洞部分倒塌。而刘体仁全家便居住在仙女山上,所幸的是地震发生时,刘体仁全家都在工地务工,现在全家平安无事,刘体仁带着老伴吴芬以及自己的哥哥、嫂嫂、女儿、女婿走过20里山路到镇上等待救助,一路淋雨挨饿,坚持到新都后,看见一路的热情,感受一路的关心,刘体仁全家说起在新都的吃、住、穿等就激动不已。”一路走来,又淋雨,我们身上的衣服已经穿不得了,现在我们穿的都是新都人民捐赠的,吃的是三菜一汤的饭菜,用的是全新的日用品。”刘体仁的妻子吴兰芬提起新都人民的热情便低声抽泣起来。“谢谢新都,我们现在真的很幸福。”

发表于 2008-6-2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8日,新都斑竹园镇竹友场镇5社、14社的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为彭州通济镇数百受灾群众做馒头、炒菜、做饭,因场地不够,附近的企业还把各自的食堂腾出来帮忙,并派出车辆帮村民们运送6000多个爱心馒头和200多份热腾腾的饭菜,这样的行动一直持续了4、5天。


发表于 2008-6-2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日第一天的表情

 


跪别遇难同胞

     默哀
   ——为远离我们的亲人
     汽笛哽鸣,警报呜咽。
     洁白的马蒂莲直立胸前。
     坚强的汉子泪水盈眶,温柔的姑娘神情肃穆,顽冥的少年低头不语,古稀的老人轻声啜泣。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香城儿女停下行走的脚步,向那些静默于废墟之下的生命致哀。
       黄桷树广场的舞台上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3分钟时间,上百的人群毫无一点喘息的粗声。
       石油大学主教学楼前,5000余名师生胸戴白花,自动地站成“心”字形。
       着装统一,神情庄严。
       桂湖摩尔广场,400多名酒店园工整齐排列,低头默哀。
       脱帽,低头。
       桂东路南街十字路口,6名执勤交警一字排开,痛悼亡灵。
        停止收银,立身默哀。
       14∶28,红旗连锁超市,繁忙的售货员、购货的市民停止行动,静静悼念。
       磕头、抽泣、痛哭。
        新繁敬老院——新都区抗震救灾救助站内,几名壮汉一字排开,呼天抢地;几名小孩跟随其后,嚎啕大哭,几名老人临窗拭泪,满面悲戚。
     他们失去了砖瓦房,他们失去了钢筋屋;他们失去了山青水秀的家园,他们失去了朝夕处的亲人。
     哭吧,让离失之痛彻底宣泄;
     哭吧,让重生步伐更加坚定。
     国旗缓缓而降,生命的尊严冉冉升起。
     让我们用最高的祭奠,向数万骤然逝去的生命致哀;
     让我们用最诚挚的祈祷,托起更加美好的未来。(杨斌 文)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3日到21日,我区在黄桷树广场设立了救灾物资、捐赠物资接收点,来自美国的外籍教师每天在课余就来到黄桷树广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后第六天   147名重灾区孩子走进新都爱心学校

      “夏天来了,田园里的麦子熟了……”5月18日上午10:00,一阵清亮的读书声从新繁镇临时救助点小学B班的教室里传出来,与平时不同的是,这些读书声里夹杂着藏族儿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这里的学生有的来自都江堰,有的来自彭州,还有的来自绵竹,他们当中,有的因为地震失去了父母,有的因为地震受了重伤,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灾后第六天,他们居然能在环境舒适的新繁镇临时救助点里捧上课本继续读书的梦想……
重灾区群众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亲切地将这里叫做:“爱心学校”!

          教室:虽然简陋 但温情涌动

18日早上8:00,两台拉着崭新课桌的大客车驶进救助点,一群小朋友欢呼着围上前去:“上课了,上课了……”
8:20,临时救助点的户外活动场挤满了学生,他们按年龄分成了4个班,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每个班分别选出班干部。此时,家长们挤在原本就不太宽敞的二楼阳台上俯视着自己的孩子,眼神中饱含希望。
教育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孩子刚刚经历过痛苦,不能离父母太远,先前安排在救助点外的学校被临时取消,教室就设在二楼的房间里。但是由于二楼房间还没有整理出来,老师安排同学们在操场上先做些游戏,互相认识,互相熟悉。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10:20,当孩子们走进教室时,一张张课桌摆放得整整齐齐,桌上除了课本、钢笔、文具盒外,还有崭新的书包。
由于时间紧迫,黑板只能用两张课桌支撑起来,老师书写时每一笔每一画都显得异常艰难。
“看到孩子们久违的笑容,我们辛苦点也没关系。”小学A班班主任胡本军顾不上回答记者的提问,忙着把钢笔和橡皮擦装进学生的文具盒里。
为方便幼儿班的小朋友洗手解便,17名幼儿的教室设在底楼空旷的坝子上,孩子围坐在一起,唱歌游戏。

                   孩子:泪水表达感激 努力报答恩情
      “请您放心,以后我会努力学习!”从映秀转移到新都的曾全珍第一堂课后悄悄地捎给老师一张小纸条,据曾全珍的母亲介绍,19岁的曾全珍一直以来对学习都不怎么感兴趣,本学期开学那会,她还给家里人说要放弃读书,下山找工作,在父母的再三劝阻下,她答应坚持一学期。“地震以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我本以为她再也不会读书了,今天早上竟然对我说他也要读书。刚才还主动帮忙搬课桌。”
      记者找到曾全珍时,班主任老师正在和她谈心,说起自己的变化,曾全珍说:“经过这次灾难,我觉得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有很多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我要用感恩的心报答他们,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心,跨越了年龄和职业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我区出资4000万在都江堰援建的观凤受灾群众安置小区一瞥

        由新都区投资4000万元在都江堰市为受灾群众援建的观凤小区安置房已经落成,目前已安置了2000余名受灾群众。
新都区建设局副局长梁毅说,帐篷不能隔热和御寒,新都区区委、区政府与宝钢集团紧急磋商后,商定用轻质钢材搭建巨大钢棚,在钢棚下面再搭建帐篷,可解决这一问题。一个钢架棚可搭100个帐篷,安置60家居民。
       记者在观凤小区看到,小区内还修建了一个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巨大厨房,厨房内设置了20多个煤气灶,一排水龙头。在厨房旁边还有两间分隔开来的大浴房,每个房间可同时容纳30人洗澡。

   一顶顶蓝色的帐篷整齐排开,一株株盆栽摆放在主干道两边。昨日下午,记者走进了都江堰市翔凤桥社区安置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先前本报报道过的5顶高6米、长50米、宽20米的“铁帐篷”昨日已全部安装完工,每个大篷占地上千平方米。据介绍,“铁帐篷”是由彩钢瓦制成,防震性非常好,因为设计了天窗、大门,通风性也不错。受灾群众只需要把平时居住的帆布帐篷搬进去,就能成为一个个小家,刮风下雨都不怕了。

  在其中一个铁帐篷里,有关人员正在安放乒乓球桌、彩电等,这里将建成文体娱乐室。另一个大篷则是昨日才开业的安置点餐厅,受灾群众正手拿政府发放的餐券,排队打饭。每人3两饭,菜是土豆烧肉和清炒菠菜。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夜中,新都自来水公司工人通宵加班为都江堰紫坪铺灾民救济安置点铺设自来水管道

        “请自来水公司马上都江堰为6个灾民安置点铺设供水管网”。21日中午12点,接到新都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新都水务局自来水公司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四车安装材料和设备,调集60余人在第一时间奔赴都江堰灾民救济安置点进行饮用水管道铺设。
         6个灾民安置点中最大的一个占地300余亩,灾民安置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自来水公司克服施工地形复杂、无施工图纸等困难,短时间内完成现场管网布局,21日中午2点,用水管道铺设工作迅速全面展开。现场看到,安置点机器轰鸣,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的焊接埋设管道。小型挖掘机来回挖掘和回填沟槽,为了尽快完成通水工作,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矿泉水,累了,歇一会又继续工作。22日凌晨4点多天空下起了大雨,昼夜施工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因为下雨而停工,穿上雨衣继续挑灯夜战。汗水和雨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裳。“我们不能因为天气和其他原因停下来,按要求按时通水,解决灾民用水问题,为灾区人民做点实事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累点,苦点,没什么,我们将用最快的速度铺设好供水管道,早日让灾民喝上干净优质的自来水”。23日中午12点,6个灾民安置点主供水管网施工完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都民兵冒雨为彭州任家坪灾民搭建临时住房


     5月25日上午10时许,正在彭州龙门山镇执行救灾任务的新都区民兵应急大队,收到一张从宝山村深山老林辗转捎来的纸条:“有8户人被困10多天了,快来救我们吧!”。经与当地有关部门核实,原来宝山村13组有个叫“任家坪”的地方,地处全村最偏僻的大山沟里,进出此地唯一的山间小道也因山体崩塌阻断,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任家坪8户任姓人家情况危急。
  庚即,新都区人武部部长何建、副部长贾瑞分别率领2支民兵应急小分队,手持抢险工具,肩扛大米、蔬菜,以最快的速度向任家坪方向奔去。途中,官兵们劈荆崭棘,逢山开路,遇河搭桥,打通山道1.5公里,架设临时便桥2座。经过5个多小时急行军,终于到达密林深入的任家坪。这里共有农户8家、男女老少37人,三分之二的农房在地震中跨塌,所幸只有5人不同程度受伤,但是灾民们10多天没吃一顿饭,没有地方住,全靠山泉和野菜充饥,晚上只有挤在树林里睡觉。见此情景,40多名官兵不顾一路奔袭,极度疲劳,立即投入紧张的援救战斗。他们一边救治伤员,一边埋锅造饭,同时组织一支专业援救突击队,连夜为灾民转移家具财产,清理废墟瓦砾,搭建临时住房………
  26日下午5时,沉寂多日的任家坪炊烟缭绕,人头攒动,村民聚集在2座150平方米临时住房前,以最淳朴的掌声和笑声感谢援救他们的亲人。68岁的吴顺秀大娘满含热泪,紧拽着民兵彭小军的手,久久舍不得松开:“我家老头去逝时我哭过,儿子病逝时我哭过,这次地震中儿媳和两个孙子没吃的、没住的,我也哭过。但今天我要笑了!因为你们来了,我一家四口人得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城中学救助点,灾民排队打免费亲情电话。中国移动同时还提供免费充电,和免费的10元电话充值卡发放。

群众通过中国移动卫星电话向亲人报平安
  
    由于地震的破坏,全省的通信基础设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通信一度受到影响。为了保证广大群众能及时与家人和朋友取得联系,地震后的第二天,中国移动新都公司就立即在指挥中心下设的救助点全部设置“中国移动通信便民服务点”,为转移到新都的受灾群众和伤病员提供免费电话服务,供其跟亲友报平安,同时在便民点还设置了手机加油站,并免费发放急救药品。
     此外,地震后的第二天,新都移动分公司全体员工冒着余震全部投入工作,17个营业厅全部开厅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新民营业厅因墙体裂逢无法正常营业,但营业员在厅外搭设帐篷开设临时服务点,提供手机充电,免费亲情电话、业务办理等服务。  
    5月18日下午2点,记者在香城中学的“中国移动抗震救灾便民点”看到,前来打电话报平安的受助灾民和病员络绎不绝。中国移动新都公司营业厅的5名员工在现场轮流值班,在工作人员的安排组织下,市民正井然有序地排队打电话。老家在北川的袁清平在打完电话后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他非常担心在老家的母亲和哥哥,在没有打通电话之前,他时刻牵挂着家里人,内心非常焦急,一想到家里人就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有一种想赶回家的冲动。电话打通后,知道家里平安无事,袁清平说:“电话通了,我的心里也踏实了。”

    中国移动新都公司总经理李焰平告诉记者,他们的免费电话将一直为灾民提供,直到抗震救灾结束。

  

发表于 2008-6-2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xindu,very good!

发表于 2008-6-2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都是受离灾区相对较近的地方,个人认为,新都政府最该为这些灾区人民做点什么.....

我远在他乡,可听不到看不到任何新都这些方面的报导,心里有点急:新都政府,你们在干嘛?......

今天能看到这些,顿时感到些许安慰-----这次受灾,感人的场面太多,可能相关媒体来不及报导新都了!

不过没关系,我们至少做了,这就够了..........

发表于 2008-6-2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当时的银厂沟现状(手机图片)这些破坏后的公路照片暴露出大量豆腐渣工程.象这样低劣,薄薄的一层低标号混凝土路面,不损坏才怪!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