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冕服 袞冕 凡祭天地、宗廟及正旦、冬至、聖節則服袞冕,祭社稷、先農、冊拜亦如之。 冕:以皁(俗作皂,黑色)紗為之。綖版(yán~ 冕顶部的方形桐木板)宽一尺二寸,長二尺四寸(永樂三年定)。冠上有覆(覆裱织物),玄表朱裏(表为黑素缎,里为红素缎)。前後各有十二旒(玉珠串),貫五采玉珠十二(每旒五色玉珠十二颗),赤白青黃黑(玉珠五色)相次。綖版下以玉珩(承托綖板的玉条)维冠。玉簪導(簪首为四方形,玉簪自冠左侧插入),貫紐(玉簪的插孔),紐與冠武(冠体)並系纓處(穿缨的孔)皆飾以金。朱纓,青纊(kuàng 悬充耳的丝绳)充耳,綴以玉珠二(充耳两条,两边各一,每条用玉珠两颗)。 袞服:用十二章(图案)。 玄衣六章(嘉靖制度)--日月在肩(右白月左红日),星(五颗星横排)、山(在五星下方)在後。龍、華蟲(形似雉鸡,踏云,每袖三只)在兩袖。長不掩裳之六章(嘉靖制度,衣长不掩盖下裳的图案)。 裳黃色(嘉靖制度),繡六章,分作四行(左右各两行不同图案)--火、宗彝(形似杯,一只图案为虎,一只为猴)、藻、為二行。米、黼、黻、為二行。 中單:素紗為之,青緣領,织黻文十二(在领缘织黻纹十二)。 蔽膝:隨裳色(定陵出土是红罗蔽膝,今从实物),羅為之。上繡龍一,下繡火三,本色緣,有紃(xún 五彩絛)施於縫中。 大帶:素(白色)表朱裏,在腰及垂皆有綼(缘边),上綼以朱(红色),下綼以綠,紐約用素組(出土实物用色与记载不同,今从实物用黄)。 革帶:前用玉,其後無玉,以佩綬繫而掩之(嘉靖制度,还需考证,今仍按传统系法,革带后画玉)。 圭:白玉為之,長尺二寸,剡(yǎn 尖锐)其上,下以黃綺約之。上刻山形四,盛以黃綺囊,藉以黃錦。 玉佩二(左右各一串),其上金鉤二。有二小綬,六采,以副之(在玉佩之下),六采--黃白赤玄縹綠纁質。 大綬:六采--黃、白、赤、玄、縹、綠,纁質。小綬三(这个小绶是指悬挂绶环的织物带,不是副玉佩的小绶),色同大绶,間施三玉環。 朱襪、赤舄(xì)、黃絛緣、玄纓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