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旧资料中找出了四十五年前我读初中时的一篇作文,标题是《我的家乡毛浴镇》。现读起来十分亲切,故发於下共赏。 我的家乡毛浴镇 谁不热爱自已的家乡!哪个不怀念自已的童年!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通江县毛浴镇阴龙山下宕水河畔,模糊的童年就在那山山沟沟里度过。 从通江县城坐车出发,走通江至铁溪公路,经过蕨溪沟、小江口,沿宕江而上,再经过龙溪沟、高石梯,就到了我的家乡毛浴镇。下车后,爬上一段很陡的石梯,就到了童年放牛时经常玩耍的五马石,走过一段田坎路,穿过一片青杠树林,经过凉水井、碾子沟小桥,就到了我的老家。 我家老屋是一字排开的五间茅草房,三面竹树环合,一侧有小溪潺潺流过,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梯田从河边开始,象地图上的等高线一样直画到我的屋前。屋后是巍峨的阴龙山,密密麻麻的松柏树从屋后直上山顶。站在屋前院坝内,只能望见陡峭的红岩子,看不到山顶。这正如诗人形容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宕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在小江口与诺水相汇流入大通江河,再经平昌、渠县流入嘉陵江。宕江千百年来永不停息地从我屋前流过。平时清沏见底,鱼在山中游、鸟在水中飞,水中有山,山中有水。童年热天经常与三五成群的小伙伴偷偷摸摸地下河洗澡、冲滩,或到拱桥湾、石马钻嵌钓鱼。回想起那击浪宕江的童年生活,至今还回味无穷,激动不巳。夏秋季节,若遇暴雨洪水,宕江则一改平日温柔之态,波浪滔滔,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毛浴镇与我家隔河相望,是一个三面临水,一面靠山的古镇。相传哪个朝代的王子曾谪贬於此,至今城墙尚存。街上没有什么高大建筑,只有清一色的木架矮瓦房和石板街。街尾是古色古香的张爷庙,里边有戏台,乡政府在庙里办公。街后是娘娘庙,解放后改作了高小,周围几个乡的高小学生都在这里读;庙前有几棵古老的红果子树,我读高小时正值五九六零年生活困难时期,冬天一下课就到树下捡红果子吃。毛浴镇赶二五八当场,街上热闹非凡,叫卖声此起彼复,赶场人十分拥挤。 毛浴镇是红军住过的地方。徐向前、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都曾到过毛浴。“赤化全川”“打倒刘湘”等石刻标语和红军遗迹在毛浴镇随处可见。 毛浴镇背后是高耸入云的鸡子顶。相传谢仙就是在鸡子顶上的庙里得道升天的。相传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这里打了一仗,红军胜利了。当年毛浴参加红军的人很多,绝大多数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 我的家乡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朴实。我爱毛浴镇,我爱阴龙山,我爱宕江,我更热爱家乡的父老乡亲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