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禹风诗社简介>>
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风诗社始创于1994年,创始以来先后获得自治县党政各部门、企业以及各界友好人士的关心,获得了省内外名家的关爱与指点。至2008年特大地震前,已刊发诗集59期,所出诗集紧贴时代脉搏、讴歌繁荣盛世,涤浊扬清、弘扬禹羌文化、传承大禹精神,为宣传北川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努力,赢得了省内外人们的赞誉。荣获了绵阳市“先进社会团体”称号。著名诗人、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为诗刊题词,著名军旅作家魏巍为诗社题写了《禹风》作为刊名。中国新体诗研究所所长羊村在新体诗研究会上还特意表扬了《禹风诗社》,他说:“《禹风》乡土气息很浓,紧密结合现实,充满新的气象。我从《禹风》诗刊中,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北川人民发扬大禹精神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北川发生的巨大变化”。
“5.12特大地震”发生,适逢《禹风》诗社56位成员和外界10来位诗友聚集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举行例会,与会人员全部罹难。从社长到编辑共14位社务会成员无一幸免,只有主编黄成发、副社长袁加林因请假而幸存。《禹风》诗社遭受重创而元气大伤,中国《光明晚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引起了全国同仁的高度关注,诗坛前辈郑伯农在《人民日报》副刊上作诗激励《禹风》诗社的幸存者:“地震山崩一瞬间,半城诗友土中眠。天公夺命难夺志,重振禹风待后贤。”远在湖南长沙的北川籍老红军母广仁给诗社寄来5000元现金,并鼓励诗社幸存者:“弘扬禹羌精神,高歌三个文明,继承革命传统,重振禹风诗魂。”北川羌族自治县四大班子的领导也给诗社题了词。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鼓励下,因病因事因工作没能与会的幸存者很快行动起来,他们化悲痛为力量,重建社务会、发展新成员。并于2008年7月8日出版了《禹风》第60期(“5.12”专辑)。至今,诗社已续刊诗集12期,5000余册,发往川渝及全国各地。诗社成员也迅速壮大到70余人。巍巍生前好友、著名诗人和文艺评论家熊炬阅读了地震后出刊的诗集后,给诗社写来一首七律诗:“北川吹来禹穴风,百花齐放映山红。千秋共仰擎天力,万代咸钦治水功。羌笛悠扬鸣盛世,牧歌嘹亮绕群峰。金锣敲响小康路,血石流光诗意浓。”
今年12月,适逢诗社成立20周年,年初诗社进行了换届选举,新一届社务会一改过去历届都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传统,增加了几位年轻人,这表明了诗社要从过去单纯的离退休老年人参与转变到全员参与,老中青结合。相信《禹风》诗社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中一定会发展壮大。
“伟承民族文化,唱响禹羌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