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漫滩湿地:动植物种类达300余种
蓬安县地处嘉陵江中游。嘉陵江至此,蜿蜒曲折,围绕沙洲湿地形成环流,沙洲三面临水,一面与山相依。站在龙角山观景亭或龙角山山顶观景台,俯瞰嘉陵江,5000多亩漫滩湿地映入眼帘。
远处,桑树林、樱花林、白杨林、红柳林尽收眼底,近处,如雪般芭茅花覆盖漫滩湿地,微风轻起,花絮飘向波光粼粼的江面,在夕阳的映射下,格外美丽。
芭茅添生态灵韵
秋天到了,漫滩湿地被密密匝匝的芭茅覆盖,白茫茫一片。据了解,2005年秋,当地人在5000多亩漫滩湿地上,栽植了80余万株芭茅。
对此,有人反对,“冬天枯死的芭茅不美观,应该栽植红柳林,让湿地景观和谐统一。”
蓬安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如果把芭茅割了,会影响小动物的栖息,一味追求景观效果,就会违背了湿地生态多样性的规律。”
为把嘉陵第一桑梓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2005年,蓬安县在嘉陵江漫滩湿地规划了嘉陵芦雪、锦屏红柳、万金杨林、江田飞鹭4个景点。2011年2月,蓬安县政协委员刘闳提出的106号提案中,要求恢复湿地,维持湿地面积和基本结构,种植原生性湿地植物,根据野生动物活动特点和规律,保留或营造野生动物繁殖、栖息环境。
候鸟觅越冬家园
9月25日,蓬安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兰亭穿着齐腰的橡胶裤,在漫滩湿地腹地巡护,为红嘴鸥投食。他说,“有10多种候鸟在此越冬。”
漫滩湿地占地5000多亩,植被茂盛,河道、水塘、沼泽构成湿地水系,1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吸引了许多爱鸟之人,蓬安县锦屏镇西拱桥村的老郑就是其中的一位。
骑着自行车,驮着玉米去湿地喂鸟,是老郑每年春天必做的事。有一次,在去喂红嘴鸥的途中,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泞难行,老郑扛着自行车到达目的地。几年下来,老郑喂红嘴鸥用去的玉米达1000多公斤。
该县环保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漫滩湿地的动植物种类有300余种。据该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漫滩湿地是人工干预恢复湿地生态的典型案例,为水源地生态保护提供了绝佳样本。
当落日的余晖洒落漫滩湿地,数千只白鹭把湿地内的白杨树尖挤得满满当当,远远望去,如万朵白花绽放在绿树之上。据一位常在漫滩湿地散步的老人介绍,去年夏天,一些白鹭来到湿地内的白杨树上栖息,后来越聚越多,到现在,大约有4000只白鹭栖息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