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荥经八景的称谓大约也起源于宋代,至清朝康熙时基本约定俗成。荥经八景以地名与日月星辰、雨雪风霜融为一景,每一景都有一则优美的名间传说,每一景都深含着一定的文化底蕴。这八景为:瓦屋圣灯、马耳朝霞、晒经晚照、古城烟雨、相岭积雪、高桥明月、孟渡渔歌、龙洞灵湫。下面我来分别介绍~~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瓦屋,指瓦屋 山。相传为辟支佛修炼成佛的地方,是有名的佛教名山。圣灯,也叫神灯,是一种虚幻现象。一则说是晴朗夜空点点繁星如“万盏神灯朝瓦屋”;又一则说是深山夜空中的“鬼火”(即磷火)眨眼阴冷莫测的盏盏神灯。
游瓦屋时,夜登睹光台,但见对面崖岸间仿佛有无数盏神灯,忽明忽暗,随风飘至,伸手一接,则是一片枯叶。在自然磷光照射下的枯叶恍如神灯,神奇飘摇,趣成一美景“瓦屋圣灯”
马耳,指马耳山。距县城东南几十里,因山峰象一对竖立的马耳而得名。马耳山有深槽,槽中有洞,叫朝霞洞,其洞 幽深奇险。民间传说洞中曾居住一位修行成仙的仙女,仙女洞为马耳朝霞洞平添几分神秘后气氛。
朝霞,指马耳山峰日出时,与天际辉映成一片红霞的奇观美景。睛朗晨曦,远眺马耳双峰,旭日喷薄而出,红霞万朵,金光迸放,江环柔和,组成无数图案,让人无限遐思。“马耳朝霞”胜景与海边观日出既有异曲同共之妙,更具有山野清香神奇情趣
晒经,指晒经山。位于复顺乡上坝村境内,山上有寺,叫晒经寺,寺外有一巨石,称晒经石。
民间传说唐僧师徒从西天取经归途中,路经荥经复顺乡。老龙王想请唐僧讲解经文中的奥秒,特意呼风唤雨为唐僧师徒洗尘清道。适得其反,一场雨把经书淋得半湿,老龙王赶紧收雨,请求太阳神帮忙。唐僧师徒歇足休憩,忙将经书放在巨石上晒干。这时,晚霞柔光艳丽,一片无限美妙的夕阳,构成“晒经晚照”绝景。
又有一种传说,唐僧师徒一行取经回归,经过复顺大漩口,不慎将书箱落入河中,打捞起来后,天色将晚,月亮就变成太阳为唐僧师徒晒干经书。以后,唐僧晒经书的巨石上还依稀可见经书印记,象刻在巨石头上一样,人们就称这石为晒经石,称这山为晒经山,后又在这里建座庙,纪念唐僧在此处晒经书,称晒经寺
相岭,又叫大相岭、相公岭,古称邛山,崃山,又称邛崃山,是荥经与汉源的交界山。是著名“南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相传诸葛丞相南征时曾驻军于此岭,故人们称为“相公”岭、“大相”岭。岭上曾建有武候祠,载入史书的西汉王阳回车,王尊叱驭险过九折坂的故事。此地旧时以“二十四盘三倒捌”险境著称,又有“大关”、“小关”关隘要塞之说。
由于大相岭山高险峻,人烟稀少,常常冰封积雪,远眺相岭积雪,茫茫一派银装素裹,恍若当年诸葛丞相留下的干戈铠甲,阳光披照,更显银光锐气,与此起彼伏险峻山峰连成一体,又如整装待发一介银甲卧龙。相岭积雪景堪与峨嵋积雪媲美。
<孟渡,又名“七纵渡”。位于庙岗乡与大田乡交界的渡口,俗称庙岗岩,民间传说此处是诸葛亮首次擒孟获处。明朝诗人杨升庵有诗“七擒孟获桥”即指此处。
孟渡在荥河与经河合流处不远,河宽水阔,家鱼(雅鱼)成群,是渔家捕鱼好去处。旧时,渔 夫驾着轻舟,竹筏,张张鱼网抛向水面,收网时,鱼跃人欢,渔夫心花怒放。待鱼满篓,收网回家,禁不住渔歌顿起,流露出无限喜悦。碧波荡漾,渔歌婉转,动静结合、声景交融,如一幅山水丹青“孟渡渔歌”佳画。
据《荥经县志》“人口变动”载:1958年荥经总人口是63717人;1962年,总人口降至29850人。三年饿死33800多人,人口减少53.15%以上。
2个死掉1个还多,万分惊讶,真是惨绝人寰。
惊心动魄的惨痛历史。
我好多亲戚就惨死在这场灾难中。
一个塔 发表于 2009-5-23 08: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04年,饶青在家中被奇怪的大火烧死成两段
去年买了个包 发表于 2013-9-30 21: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只为注册上来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