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14年 高考( 微博)艺术类专业“校考”陆续在各地展开,部分家长反映,一些招生中介四处兜售 艺考“包过指标”,名单涉及几十所高校艺术专业,一些交了钱的考生,竟然可以提前拿到考题。 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指标明码标价提前泄露考题和利用主观评价影响艺术考试的现象的确存在。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相信艺考是一条上大学的“捷径”;高校逐利是“艺考热”的重要推手,“艺术专业学费高,光报考费就不少赚,导致一些理工科高校也不顾师资力量,竞相开设艺术专业、盲目扩招;为了“提高升学率””高中老师鼓励学生“从艺”。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艺考成为教育腐败的一个重灾区。 艺考招生畸形繁荣,一是高校为赚钱,二是学生为混文凭。导致一些高校不坚持招生、培养标准,沦为“贩卖文凭的工厂”,衍生出此种艺考乱象。 改革高校艺术教育制度,建立学校自主授予学位、社会认可的评价体系。如果由高校自己颁发,教育质量和学生水平不行,高校就招不到人。它就不敢乱扩招,更不敢搞招生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