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网讯(记者 王仁根)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13个国家部委联合出台《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1年10月底前,乳制品生产企业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四川奶业发展情况现状怎样?发展奶业有何举措?近日,四川奶企和奶业管理部门人士在接受中国食品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四川截止目前也未达到这一比例,今后也很难达到。
据悉,2008年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中央宣传部、监察部13个国家部委联合出台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1年10月底前,在推进养殖规模化、产销一体化,加工布局优化、全行业标准化,以及规范市场竞争、完善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力争使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60%,奶牛平均单产水平接近5.5吨,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奶牛比重由目前的不足20%提高到30%左右;乳制品生产企业完成良好生产规范改造,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70%以上。
“振兴规划纲要”下发后,菊乐、雪宝乳业、新希望等四川龙头乳品企业闻风而动,投入巨资建设大型现代牧场,打着“家门口的鲜牛奶”、"自有奶源"、"农场鲜牛奶"等字样的鲜牛奶产品争相面市。
据成都菊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网站介绍,该集团下辖成都菊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是菊乐乳业的核心奶源基地,占地面积107亩,建于二零零八年,总投资3000多万元。2008年先后从我国北方各省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引进优质良种荷斯坦奶牛700余头,目前存栏900头。
1月22日,中国食品报记者来到位于双流县金桥镇金沙村的该基地进行采访。据基地生产主管孔令彬介绍,目前基地实际存栏奶牛600余头,泌奶奶牛不到300头。
谈到13部委的奶业振兴规划纲要,孔令彬说,他知道这个规定,但要达到这个目标不可能。为什么达不到?他说:一是因为四川的气候环境不适合养殖奶牛;二是奶源基地的建设投资太大,面临的风险不小,企业没钱或是不敢轻易投入,以1000头奶牛规模的奶源基地为例,资金投入至少需要5000万元以上。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也称,成都的气候条件不适宜发展奶源基地,这些年奶源基地建设规模不仅没有扩大,反而在萎缩,今后也不鼓励发展。
四川省学生饮用奶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四川省奶源基地规模小,但目前奶源基地产出的鲜牛奶,首先还得保证学生饮用,才能开发其他商业产品走向市场。
四川省学生饮用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杨咏在接受中国食品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全省的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已达10余年,目前已推广到全省21个市(州)的15000多所中小学,日供学生饮用奶300余万份,有效地改善了饮奶学生的营养状况。同时,在学 生饮用奶的供应中,严格坚持政府公开招标采购和定点生产直接生产配送,学生饮用奶的价格比同类同质乳品的价格低20%以上。
杨咏表示,四川奶源基地建设与奶业发达的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除了气侯环境不适宜,还在于定点生产企业普遍“重加工轻养殖”,导致基地规模偏小、鲜奶产能有限,满足不了当前市场需要,难以完全达到牛场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管理智能化、运行数据化的现代化奶源示范基地的基本要求。
杨咏同时表示,部分定点生产企业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质量溯源较困难,个别牧场日常管理不精强,综合效益不稳定。
四川奶业下一步将面临怎样的发展态势?、四川知名奶企面对国家奶业新政,做出怎样的战略应对调整?对于奶场的建设持何种观点?本报将对此深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