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空抢险 “通了,通了,安兴线通电了!”深夜11点,仍然守在黔南翁安县大山深处电力抢险工地上的岳池籍抗冰抢险班长冯中平接到安兴线通电的电话后,疲惫的脸上马上绽开了笑颜,竟孩子般的大喊起来,丝毫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顿时,工地上一片沸腾,工友们挥舞着手中的帽子,相互握手,高声欢呼…… 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市遭遇了至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冰雪灾害,电力设施遭到空前破坏,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一度中断,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就是命令,20万岳池籍电力架线工义无反顾的赶赴重庆武隆,贵州凯里、都匀、独山等地投入到抗冰抢险保电工作。他们顶雨冒雪、破冰爬坡,克服了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通讯信号的恶劣条件,夺取了抗冰保电工作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谱写了架线工人危难之处大显身手的赞歌。 
悬崖开路 
架线工正在绞线 “假如受灾的是我的家乡,别人也会这样做的!” 2月3日上午,在云南省昆明市,岳池籍电力架线队队长陈映翔已经收拾好行礼,招呼着伙伴们为回家过年作准备的时候,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断了他的话。 2月3日上午,在云南省昆明市,岳池籍电力架线队队长陈映翔已经收拾好行礼,招呼着伙伴们为回家过年作准备的时候,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断了他的话。 “陈队长,这次连续雨雪让重庆部分电网损失严重,我们公司负责抢修张长线,这条线倒塔7基,受损线路4公里,我们已于1月30日到达武隆县车盘山,现在非常缺人手,请支援……”。 来电的是重庆广信电力建设公司总经理陈伟文,也是陈映翔过去在电力线路工程上合作过的伙伴。这几日,陈映翔只是从电视里看到了南方雨雪凝冻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没想到紧急抢险还落到了自己头上。他略作思索,爽快地作出了参加抗冰抢险的决定。 陈映翔从事架线工作已经十多年,从一名学徒工做到了现在的工程队队长,所带的队伍常年也保持在400多人。他曾做过无数个线路工程,也曾参与电力设施抢修,但像今天这样在快过年的时候参加抢修保电工作,还真是第一次。 事后,在谈到他为什么要选择奔赴一线参加抢险时,他微微一笑:“假如我们的父母、子女生活在灾区,假如灾害发生在我们的家乡,其他人也会象我这样选择的。” 付维飞是参加鸭福线N236号塔及线路抢修工作最年轻的队员。2月4日,正在和新婚妻子度蜜月的他得知自己所在队伍要赶赴贵州凯里参加电力抢险的消息,马上给队长打电话要求赶赴贵州和队友们一起参加战斗。在车站,他捧着妻子的脸,亲切地说:“亲爱的,对不起呀……”小伙子咬咬牙,什么话都没有说出来就登上了去贵州的长途客车。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罕见的抗凝冻灾害抢险中,岳池县有20万名架线工带着一分重托、一份责任参加了抗冰抢险,有近8万人顾不上回家,在冰天雪地的抢险工地上度过了除夕之夜。 
架线工们的午餐 
架线工的住宿帐篷 渴了,吃一把冰雪;饿了,吃一口干粮;累了,只能在水泥杆旁靠一靠
持续的低温雨雪天气已经使公路路面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也使输电线路的导线、铁塔上凝结起了一根根冰棒,无论是出行,还是抢修,都带来了让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四川省输变电工程公司11处组织了300多名技术骨干和施工人员组成的抢险队伍,分乘5台越野车、3台大货车,1台发电车和近百人的大客车驶向贵州凯里。入黔的道路并不顺畅,残酷的冰雪凝冻仍在继续,零下3摄氏度的低温使地上结冰越来越厚。抢险队员只得下车一边除冰,一边让车子像蜗牛般行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上飘下的雨雪似乎没有停下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如果这样耽搁下去,抢险队伍根本无法准时赶到贵州的抢险现场。抢险队只得从高速路上撤下来,沿省道驶往贵州。省道上是白皑皑冰雪一片,看不清道路边界,车队只能靠路边的标志来确定道路,在冰雪中摸索前行。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吃随身携带干粮。300多公里的冰雪之路足足走了十五个小时,终于在制定时间里赶到了贵州凯里。 贵州山多是出了名的,每一座铁塔都架在山腰之上,汽车根本无法到达,必须徒步一个多小时才到施工点,有的塔基要用砍刀开路才能上去。大家只得采取“蚂蚁搬家法”,齐心协力地把一根根塔材搬到工地上。为了抢时间,抢修队都在早上六点半就起床上山前往工地,傍晚在弥漫的大雾中下山回营地。有时铁塔离营地太远,队员们就在工地上支起帐篷,24小时坚守在一线,渴了,吃上一把冰雪;饿了,吃上一口干粮;累了,只能在水泥杆旁靠一靠。由于 长时间与冰冷雨水接触,队员们都被冻得哆嗦发抖,有的手上磨出了血口子,有的脸上被冻伤,还有的嘴唇已经开裂。 在抢险中,重庆广信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文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四川省输变电工程公司是一支打得硬仗的队伍,个个队员都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广东江门新会区供电局副局长邓华坚也充分肯定了四川省输变电工程公司的队员,认为“四川队”的思想状态好、计划指挥好、组织管理好、技术质量好”。 【后记】在这次几十年来罕见的凝冻灾害面前,四川省输变电工程公司的各路人马从四面八方赶到灾区,战斗在抗冰抢险第一线,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抢修任务,表现了岳池人的真诚友善、不畏艰险、济困解难的大无畏精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