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巨变的新华路
标签: 随笔2013-11-21 18:53 星期四
——县城街道之十
追溯新华路的历史,应该说还不到30年。但这条“街龄”并不长的街道,一天到晚可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如果问及南部人,县城哪里最堵车的话,恐怕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新华路!
新华路,是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发 展起来的,它见证了南部县城的崛起和繁荣。
时间推移到30多年前。那时,国道212线从阆中方向进入南部县后,绕着现在的新华路、东风路前行,并从草市街出城,通往南充、重庆等地。现在的新华路两旁,是大片大片的农田。而农田所属的村,名字就叫新华村。只是在现在的新华路与炮台路交汇处,当时有县农资公司的肥料、农药仓库。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陆续续有县林业局、外贸公司、计生委、计划生育指导站、审计
局、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在公路两旁修建办公楼、宿舍楼,之后,也有一些村民、甚至城镇居民在公路两旁修建房屋。房屋的增多,人流量也与日俱增。同时,伴随社会的发展,行驶在这条国道上的车辆也越来越多。这不仅严重影响行人的安全,也制约城市的发展。于是,县上决定,修建一条环城公路,让经过新华路、东风路的国道212改道走环城路出城。当时,由于资金匮乏,所有机关单位都分配了一段毛坯路的修建任务。记得当时我就和宣传部的同仁们,一道在还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中修过路呢!国道212线改道以后,又有不少单位和居民在公路的两旁修房造屋,很快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街道。由于这里是新华村的地盘,所以,也就称新建成的街叫新华路,并最终固定在县城的版图上。
新华路在其诞生不多久,就创造过南部改革开放以来的好几个第一。这里,是南部县第一座拥有电梯的建筑——白鹤宾馆;这里,有南部县第一座高层建筑——白云大酒店。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县农资公司投资建起的白鹤宾馆,第一次出现了电梯,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很多人都想坐一坐电梯,尝尝滋味。精明的宾馆经营者居然想出了收费坐电梯的办法。凡是不住店的人要坐电梯,都要收费一元。在宾馆才开始的那几个月里,来坐电梯的人,居然络绎不绝!接着,农资公司又投资建起了15层楼高的白云大酒店,又创造了南部县的第一。不过,这家曾经门庭若市的酒店,由于种种原因,关门停业了若干年。直到去年更换了东家以后,又才开始重新营业。不过,它的名字,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白云大酒店了。
当然,最让南部人津津乐道的是,坐落在新华路上的金都大酒店,还很为南部县历史上第一次接待国家元首的宾馆。2004年8月,时任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在南部县考察工作期间,就住在这里。那天下午,听说总书记将莅临南部的消息传出以后,四面八方的民众,冒着酷暑,不断集结在新华路、振兴街,想
见一见国家领导人,直到晚上10点多钟,黑压压的人群也不愿意离去。据说总书记在楼上看到这一情形后,好几次想下楼与群众见面。但从安全起见,有关部门同志劝阻了他。第二天一大早,人们又聚满了新华路。胡锦涛在接见南部县党政领导,并做出了“把南部建设得更加美好”的重要指示后。便直接走进人群中,和民众握手。那一刻,南部大地都洋溢着喜悦和笑脸。
虽然新华路的历史很短暂,但并不等于这里没有底蕴。其实,在如今的金都大酒店的旁边,原来有一座远近驰名的“花牌坊 ”。这座砖木结构、四柱支撑的二重牌坊,前后各镶嵌着浮雕。正面镶嵌着“乐善好施”、“圣旨旌表”;背面分别镶嵌有“管鲍分金”、“伯牙碎琴”、“包公放赈”等历史故事。为什么把这牌坊称之谓“花牌坊”呢?是因为这座牌坊整体是用红砖砌成,同时又镶嵌有五彩斑斓的瓷片,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据县志记载,光绪30年,川北出现大旱,这里的一位乡绅,先
后捐出银两,赈济灾民。为了表彰他,皇上特命建造了这座牌坊。可惜的是,这处名胜毁于了“文革”之中,以至许多人并不知晓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现在的新华路,因为堵车严重,经常引起人们的抱怨。其实,造成新华路街道狭窄的状况,是与当年一些领导思想不解放、小农经济意识强烈有关!那年,在筹备建设新华路时,刚刚从江浙挂职锻炼回县后的时任县长白明江,力主将街道拓宽到24米以上。然而,他的意见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有的说,一个农业县,有多少车,要修那么宽的路?还的有说不能占用太多的良田沃土修路……结果,这街道只修建了16米宽。如果当年眼光长远一些,也许今天的新华路,就不至于这么堵车。不过,已经成为现实的事实,是无法更改了。只有让遗憾,留在这条街道上。(2013、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