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哪一年起,某县便盛行办起了学酒。所谓学酒,即家中学子考上大学,管他是哪本哪专,总算金榜题名,家长必在酒楼大宴亲朋好友师长以示庆祝。过去物价水平低,送100元份子钱赴学酒还算得体大方。可近年物价仿佛注射了生长素般一个劲往上窜,倘再照老规矩出牌赴学酒便显得有些掉价抠门。尽管收入远不及物价上涨速度,一个个赴学酒者还是得打肿脸充胖子忍痛放血,将份子钱额度与物价上涨幅度尽量靠拢,权当对高等教育的支持。 有一酒楼老板曾作过调查,大凡办学酒与赴学酒者之间有三种关系:一是亲戚关系,甚而是亲戚的亲戚的亲戚。二是朋友关系,开裆裤朋友、酒友、麻友、山友、舞友、茶友等,以及这些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是熟人关系,老街坊、点头招呼不知姓名者、同学、同事、小区居民等,以及这些熟人的熟人的熟人。这样一番数落下来,学酒便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工程,只要你尚未“光荣”,百分百会沦为网民。 老区是小县城老门老户人家,亲戚、朋友、熟人自是多多,每年学酒风袭来之时,当然少不了饱受风灾之苦。今年他收到的第一份学酒请柬是小舅子转送的,办学酒者竟是小舅子的小舅子的大姨子的姐夫的表哥。虽有点山路十八弯的味道转了偌多圈子,可总算是亲戚,更何况是小舅子转手送的请柬,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否则,丈母娘的脸色就不好看。 老区收到的第二份请柬倒是主人家亲自面交的。那天下午,他到萼山路茶铺打麻将,最后一局结束战斗后,他老兄钱包的钱已悉数被一麻友缴获。正当他在心中骂那麻友是麻将棒老二时,麻友却掏出一张请柬双手奉上,老区接过一看竟又是学酒,不由又在心中骂起了麻友:刚在麻将桌上当棒老二抢了老子不上算,又要在酒桌上要老子放血! 老区收到的第三份请柬是他单位顶头上司科长乐呵呵地给他的,科长还叮嘱说一定得给个面子捧捧场。原来,那份请柬是科长代情人发的,老区虽早风闻科长有个情人,可从来谋面。人家科长敢于把地下关系转为地上关系,名正言顺地以学子干爹名义操办学酒,且把自个的社会资源一家伙网了进来,这说明科长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已豁出去了,那老区当然也得豁出去捧场,而且还得豁出去送份厚礼,自个办特殊工种退休还得要过科长那一关,可不能为这事结怨卡壳。 当然,老区收到的请柬远不止这三份。总之,学酒风刮过后,老区一盘点,得出的结论是自个干了几个月不领工资的义工。他膝下仅一子,早已高中毕业,已结婚生子,眼下正在外地打工。看来,老区要想收回偌多年来赴学酒的成本,只有寄希望于孙子了。可一来孙子还小,那得拿出青春赌明天的勇气才成;二来孙子的户口在外地,即令将来考上大学,总不能把他从异地花钱托运回来在一个非属地管辖的地方办甚学酒,连老区自个也觉得有点底气不足。眼看年复一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这令老区十分郁闷。最近,市老年大学拟招首届国标舞学员,在单位本就是文娱骨干的老区去应试后便被录取。当他收到大红的录取通知书后,心中立马产生了一个怪怪的念头。 几天后,曾请老区赴过学酒的亲戚、朋友、熟人不约而同收到了老区送来的请柬,当他们看清请柬来由后一个个不由大跌眼镜:这个老区居然拿老年大学录取通知书说事办起了学酒,真可谓开一代先河了!可人情世故,有来就得有往,一个个还真的屁颠颠地应邀前往祝贺老区老有所为金榜题名,科长还偕情人光临学酒且送了一份厚礼。当天晚上,老区清点产出时,发觉偌多年的投入与眼下的产出总算打了个平手,可心里却老大不是滋味,不由写了一首顺口溜自嘲:老夫聊发少年狂,整回学酒尔等尝;强作欢颜凑份子,何人心中不骂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