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99|评论: 0

龙桥之乡的魅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文化是泸县人从历史积淀、文化源流中不断提炼,固化而成的独特人文传统,是凝聚人心的“根”,是城市的灵魂和命脉。对血脉和传统的认同,对理想的追求与坚守,这里的城镇山川龙文化无所不在:山有龙洞山、龙贯山、汇龙山、金龙山……水有龙溪、龙见溪、龙川溪、石龙溪、黑龙溪……镇有青龙镇、来龙镇、龙脑桥镇、云龙镇……场有龙洞场、金龙山场、石龙场、龙车山场……庙宇有龙脑寺、龙蟠寺、云龙寺……城市的聚散离合,岁月的沧桑变迁,龙文化如喷勃而出的朝阳、生命和物质都折射出它的光芒。



  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泸县龙文化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龙文化遗存。泸县龙文化的杰出代表龙桥文化、龙灯文化、石刻龙文化都堪称国之瑰宝。加之龙舟文化、建筑龙文化,泸县龙文化荟萃了民族创造力和文化辉煌的千古神话!

  泸县龙桥的神秘文化现象,像一座巨大的迷宫,锁住了太多太多的秘密,2004年春我们又走上了艰苦的泸县龙桥考察之旅。站在文明的源头,史与诗的画面穿越时空在我们的心底澎湃激越。一种感恩和崇敬油然而生。一种靠近天堂的感觉,让我们虔诚地顶礼、膜拜。



  倘佯在一座座龙桥之间,我们被其民族文化的大气和大美震撼。

  龙灯桥两桥墩上双龙,昂首扬眉,朱须激发,矫健雄劲,腾跃欲出,似有穿云挟雾,雷霆万钧之势!

  顺对大桥上四龙,龙形狰狞蹈厉,瞪目裂牙,龙髯飘拂,云卷云飞,似有天倾海立,地动山摇之势!

  小龙桥龙刻之威严神异,观音桥龙刻之气势恢弘,鸿雁桥龙刻之华赡富丽,苦桥子龙刻之细腻精湛皆各擅风流蔚为壮观……高桥、白思桥,特凌桥、江安桥、万寿桥、新桥、薄刀桥都是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泸县龙桥雕刻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重合原则,包括了情与理合,情与景合,形与神合,美与善合。其中最根本的是形与神合与美与善合,形神是其精神的本质,体现了一种纵横江天浩然宇内的博大气势;美善是其载体,体现在整体的协调美,变化的异质美,和谐的节奏美,雕工的神韵美。

  “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踏镜中梯。”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山之雄秀,水之清柔,桥之神奇,林木之葱笼,色光之斑澜,幻化成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异桥、异地、异情、异景……色彩斑澜、五光十色,一座座龙桥合奏出一曲令人神往蚀骨的千古绝唱。



  泸县龙桥,始于北宋至道年间而盛于明清,宋、明、清三代泸县曾建有龙桥586座,历经沧桑风雨,至今尚存龙桥147座。泸县龙桥是龙文化群星灿烂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大奇异景观。

  现存的147座龙桥,每一座桥梁石刻都没有风格的雷同;每一条龙的形象都没有造型的重复。这些龙桥或简约、或细腻,或精美、或粗犷,或写意、或写实,无不尽得其神,各具其妙。龙的精神指向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神韵非凡。正是这种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才创造出如此瑰丽神奇的龙桥文化。

  泸县龙桥文化的躯体是精神,而灵魂则是文明与道德。明朝万历年间太平桥溃,御史王藩巨受乡贤之托“以文告四方仗义者修葺之”。据记载,“尚有菑畲而不播获,堂构而弗涂暨者”慷慨捐资……民间捐资修桥形成社会风气。“后之历代,一桥之坏,而必承前人之志以修之”。泸县龙桥是民族的心灵史和精神特质的物化的形式,是其文化传统,民性文化品格乃至其亲和力的凝聚。



  泸县龙桥群是具有地域标志意义的一个文化符号,《太平桥碑记》说得很清楚:龙桥“非惟一州之利涉,而实以昭国家之泰宁……国运之隆”龙桥是民族的文化图腾,它是一个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的民族史文化系统,以物象标声的系统。

  泸县龙桥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奇迹。《麟会桥碑记》记载:“三代以前至大清而后,上下河溪皆有桥也,而独于天下……”泸县龙桥历近千年强劲发展长盛不衰。展示了民族纵横江天浩然宇内的雄阔气魄与那种昭示了民族生存伟力的勃勃生机。泸县龙桥文化,激荡着民族腾飞的理想,演绎了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文化辉煌的千古神话。龙桥文化是一个亘古的灿烂的壮丽的梦。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