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54|评论: 0

[转帖] 冲刺“千亿园区” 晋级国家级高新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0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之九大园区  四川泸州经济开发区发展侧记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加快园区建设是泸州市奋力实现“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目标的生动体现。从园区建设艰难起步到今天九大园区竞相发展,泸州的园区建设正在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为泸州经济的突破与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
在热火朝天、加快建设的2013年即将结束之际,泸州晚报记者将目光对准了正在发展和建设中的九大园区,感受园区所集聚的巨大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正催促着泸州产业提档升级和项目加快引进、着实落地。从九大园区的良好发展格局中,我们看到了泸州“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的决心和底气。
  它,曾是我市最早组建的园区。它,在全市率先跨入“百亿园区”行列。经过20年的积累,如今,它又瞄准更高的目标,向“千亿园区”冲刺,为晋级国家级开发区而蓄势待发。这就是四川泸州经济开发区(简称经开区)。
  经过20年的建设,经开区已初步形成为一个涉及食品、化工、机械、电子、生物医疗等产业的综合性工业企业园区。
  独特区位优势 便利交通条件
  位于龙马潭区的四川泸州经济开发区,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核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也是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推荐特色工业园区。
  “我们园区的区位优势明显,是泸州承接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据泸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经成自泸赤高速前往成都仅2小时车程,经泸渝高速前往重庆只需1小时;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位于经开区南部,是四川第一大港口;隆黄铁路纵贯全境,泸州火车站就坐落于经开区北部,进港铁路直通码头堆场;从区内出发,到达以后的泸州新机场仅15分钟车程。便利快捷的交通基础设施,使经开区与主城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借力扩区升位 拓宽发展空间
  近年来,经开区以扩区升位为契机,充分发挥水铁联运和港口物流优势,重点发展新材料、饮料食品、临港物流及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先后引进武骏技术玻璃、维维集团、青岛啤酒、中海油、壳牌公司、美国伊顿流体连接件等一大批国内外品牌企业,竞争力和吸引力日益增强,已初步成为川南重要的产业发展基地。
  通过发展,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367户,其中工业企业2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户。2009年,经开区在全省38个省级开发区的排位由2008年的37位上升到22位;2010年,经开区实现销售收入135.6亿元,一跃成为泸州市首个百亿园区;2012年,经开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2亿元,工业产值166亿,成为全省重点产业园区。
  据泸州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1996年以前,园区的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左右,目前已建成面积13.27平方公里。今年,泸州经开区扩区获得省政府批发同意,扩区后,泸州经开区面积将达到24.45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得到大大拓宽。
  今年,随着格力电器川南片区营销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科友电器迁建扩产等一批项目的竣工投产,园区的发展将注入新动力。
  努力“晋级” 冲刺“千亿园区”
  未来,泸州经开区已勾绘出宏伟蓝图:力争在“十二五”末跨入国家级高新区行列。
  据了解,泸州经开区正在申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根据园区规划,2013年,经开区通过抓重点、突难点、出亮点,努力打造实力、和谐、文明、生态园区,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力争实现300亿元,工业产值实现200亿元;到2016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工业产值实现450亿元。
  在泸州大力实施“千亿园区”的战略背景下,泸州经济开发区将凭借“地利”优势,借力成渝经济区建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到2020年,泸州经开区将力争跨入全省“千亿园区”行列,为泸州经开区晋级国家级开发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泸州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将学习借鉴先进高新园区的经验做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植特色产业,壮大产业集群。未来,园区将依托全市、全区产业基础,整合区域产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业、机械产业、食品医药产业、现代物流服务产业,实现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整合联动。
 现场
  焕发活力的经济开发区
  日前,记者来到泸州经开区鱼塘工业集中区。在原来空旷的征用地上,不到一年时间里建起了一片片新厂房。园区的大片土地上,不少今年的开工项目正在平场,新建厂房。
  镜头1:泸商“回家” 开拓成渝市场
  走进园区内的捷荣科技有限公司,多台精密的设备已经运抵并安装到崭新的厂房中,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试生产。
  公司副总经理张瑜告诉记者,捷荣科技有限公司的总公司在东莞,泸州是分公司,现在泸州分公司的员工大多都是从总公司分派过来的骨干技术人员。随着分公司正式投产运行,今后还将扩大生产规模,到时候也会在泸州本地招收技术人才,同时也会带动本地就业。
  谈到来这边建立分公司的原因,张瑜说:“我们老板是高坝人,所以也希望能在家乡发展。”据介绍,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做模具和塑料成型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公司准备开发成都和重庆市场,而泸州正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
  据了解,目前,捷荣科技有限公司在园区已经建成的是第一期工程,有4676平方米。不久后,公司还将在园区里建设二期、三期项目,整个项目建成后,公司在园区的项目占地将达到38亩。
  镜头2:场地受限 企业经发区“升级”
  相距不远的科友电器迁建扩产项目,也是今年动工建设的项目。在科友电器新厂区内,部分工人已经在这里展开新的生产。
  科友电器是经济开发区内一家生产高低压电柜和电箱的公司,原厂区在望江路,但由于场地太小发展受限,为了进一步升级发展,所以才搬到这边来。公司在经济开发区占地29亩,从行政大楼,到生产车间,再到员工宿舍,一应俱全。
  总装车间主任辜海均告诉记者,在泸州的科友电器有限公司只是分公司,他们生产的设备是全套生产,所有工序都是公司全部包揽。现在,他们的客户已经遍布川南各地,宜宾、泸州、自贡等都是他们的主要市场。随着新厂区的扩建,相信公司的发展将越来越好。
对话
  三大战略助力园区腾飞
  日前,记者就园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保障措施、下一步重点任务等问题,采访了泸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穆林。
  记者:近年来,泸州经开区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得益于哪些有利条件?
  穆林:泸州经开区近年来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其次是园区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
  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发文支持园区发展建设。市、区两级政府在财政政策上倾斜扶持,从地方财政中设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补助、贷款贴息、技术创新和技术培训。
  另外,在园区的基础条件方面,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201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66亿元;龙头骨干企业促进产业集聚,现已形成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川南机械厂等企业为核心的机械制造集聚区,以北方化工公司等为代表的化工产业集聚区,以四川宝光药业公司等为核心的生物医药集聚区,以泸州老窖等为核心的食品工业集聚区。
  记者:我市从哪些方面保障园区发展?
  穆林:首先,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其次,我们有完善的政策支持,市、区党委政府给予经开区大力的政策支撑。此外,我们还有完善的金融服务。
  记者:下一步,园区发展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穆林:园区将重点实施三大战略。一是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高新区,即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
  二是实施产业引导战略,建设特色高新区。具体将利用政策适时引导,突出产学研合作,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设活力型高新区,这一任务将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来实现。
记者手记
  老牌园区的发展“加速度”
  泸州经济开发区是我市的一个老牌园区,是我市众多园区中的“老大哥”。但成立不久后,泸州经开区就陷入了沉寂期,直到本世纪初,泸州经开区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从近年来经发区的各种数据,我们看到这个老牌园区的发展“加速度”,看到“老大哥”园区虎虎生风的步伐,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身为“千亿园区的”经发区,将为泸州经济的突破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活力。
  记者 许亚琴 实习记者 蒲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