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不提当年勇,对于水磨古镇也一样。过去辉煌已过去,喧嚣已成寂廖。水磨再不进行革新,以目前这样的游客量,已经不能支撑水磨的旅游业。从羌城到老街,随处都可以看见转让铺面或者出租铺面的告示,有很多大店已经搬走。留下的就是被套在这里的小店。水磨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留住商家,留住游客。商家一家家在搬走,却不见有新的商家进入。在不进行改革,水磨古镇的羌城至老街终究只是个居民点,带动不了当地的经济。
单从水磨管理上就存在诸多问题。至今水磨镇老街连路灯没有,别提向丽江一样的灯光打造,晚上有游客店铺开着还有灯,如果所有店铺关掉,有人抢劫都看不到,黑街。水磨羌城里的展馆是水磨一大特色,十多个各县的展馆,只可惜现在已经变成卖东西的地方,根本没有展馆的作用。水磨羌城附近花车太多,一年1000元,卖的东西和老街店铺里一样,老街店铺当然没有了利润,最后只有搬。要知道是老街和羌城里的特色店铺支撑着水磨古镇的购物,对于商家来说,只要有利润,房租多高都可以租,可是,现在房租降到一万两万一间人家都不做,受伤的是当地的老百姓(房东)。
水磨缺少一个准入制度,比如,街上已经有的店面,还来,来几家不说,还不够,再来,最后无序竞争。低价,相互砍价,最后大家都做不了。锦里可不是这样,湖南的凤凰古镇也不是这样的。水磨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让人感受不到民族气息,如果向锦里一样,每个店铺里的经营者,服务员都穿上羌族或者藏族服饰,让游客感受到这样的民族气息存在。文化是一个旅游名镇的魂,没有了文化,就如同外表光鲜,没有气质的一样。我去年去过贵州的西江苗寨,当要到寨门前,就看见有一两百人在那里跳敬酒舞,唱敬酒歌,我还以为是哪个领导要来视察,结果就是每天必须的工作,早上客流高峰跳一两个小时,下午跳一两小时。不管怎么样,这样其实也是对当地民俗的一个展示。给游客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而且,随便和他们留影也无须付费。
水磨有很多旅游实施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比如路灯,比如栏杆,比如红原展馆旁的琵琶琴,连琴弦都断了,也没有人去修理。很多地方的绿化都变成了荒草,杂草丛生。水磨对外宣传不够,政府应该到成都地铁或者公交做点宣传。以增加水磨的知名度。
水磨不能停留在赶场上,而是应该想办法把游客留下住一晚上。怎么去做,有人说,要开发后山的森林公园,也有人说要把水磨的河利用上,做漂流。也有人说开发黄龙道观。到现在没有看见一个动工,商家看不到一样,他们留在这里亏钱吗?
水磨好看不好耍,好看就是建的好,不过一支烟的功夫就走完。不好耍是没有娱乐的。逛街,除了逛街还是逛街。水磨在芦山地震和汶川泥石流的双重打击之下,已经快支撑不起了。商家在等,多少家客栈,多少家商铺,都在等着复苏。不是危言耸听,再不改革,水磨好不容易树立的旅游品牌就此淡出四川的旅游市场,广东佛山援建的漂亮的水磨古镇,终会在岁月的洗礼中一点一点没有了褪去。
本帖最后由 青烛 于 2013-8-2 09:5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