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66|评论: 25

[信息动态] 【今日薦文】沈铁梅:重庆川剧需要全社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华龙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8 08:52 | |阅读模式


沈铁梅:重庆川剧需要全社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2013-06-08 09:11 华龙网


   华龙网6月7日9时讯(娱乐频道记者 陆思玮)几年前新落成的重庆川剧艺术中心静静矗立在北部新区金开大道和金山大道交会转盘处,古朴而鲜艳的建筑群和四周生动的脸谱装饰都在向路人传递着川剧特色的浓郁气息。
  不久前,重庆市川剧院全新打造的古典喜剧《玉簪记》在这里进行了首演,场面火爆、座无虚席;然而在这个稍显僻静的地段里,平日里没有演出的时候并无太多繁华热闹的景象。不过作为重庆市川剧院的“大本营”,这个地方又毫无疑问是当代川剧的一块艺术高地。在这里,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接受了华龙网记者的采访。


沈铁梅在国外。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她的梦十年一日:
  让川剧传统继续传承发扬

  沈铁梅,女,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对于一位出生京剧名门、师从川剧名家的表演艺术家,人们更多地看到她身上耀眼的层层光环,却很少了解舞台背后她在艺术生涯中的坎坷过往,以及如今身担院长重任的种种煎熬。
  “作为一个川剧演员,我对于自己的艺术功底、对于我们川剧的艺术魅力相当自信。”沈铁梅坦言对于自己在川剧领域的艺术成就十分自豪,但是作为重庆市川剧院的院长她却不得不去思考更多的东西:如何让这一小众艺术受到更多的重视?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踏入剧院看戏?所有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早已将传承川剧艺术视为己任的沈铁梅。
  沈铁梅自认是一个“敬畏传统,将传统捧在手心”的人,但在她眼中,传统与现代并不是对立的,返回古典与融入现代是同一的。“拥有300多年历史的中华艺术瑰宝川剧仍然需要不断地创新,每一代人为川剧留下的时代印记正是川剧传承至今的动力。”她如是说道。
  基于这种颇具战略性的理念,沈铁梅坚持源源不断地向川剧融入全新的、时尚的现代元素。在编排新剧时无论是舞台服装还是灯光配乐,沈铁梅和同事们都大胆尝试中国戏曲声腔与西方式现代表现手法的跨界融合,而她也是第一个用交响乐队伴奏演出川剧、第一个将美声唱法溶入川剧表演、把传统川剧艺术带入欧洲音乐殿堂的第一人。
  “至少我确信,巴蜀文化精髓的川剧艺术传到我这一代没有砸在我的手上,而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改良,然后得以继续传承、发扬光大。”谈到这里,她仿佛如释重负。

   http://pic5.newssc.org/upload/news/20130608/1370653881330.jpg

《凤仪亭》在林肯中心演出现场。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她的梦日渐辉煌:
  外国人也知道有个沈铁梅

  在重庆刚刚开始进入炎热的6月,沈铁梅和整个川剧院已经在紧张有序地筹备着又一次异国之旅。本月20至22日,沈铁梅受邀赴多伦多“点亮”艺术节演出,将携团队再一次站上世界级的舞台展现川剧传统艺术的魅力。
  去年7月,由沈铁梅主演的新版歌剧《凤仪亭》受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邀请前往纽约林肯中心演出,首演当天众多美国戏剧界、电影界、出版界和时尚界人士都到场观看。其间三场演出场场爆满,在当地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舞台艺术同台竞演也毫不逊色。
  “歌剧《凤仪亭》45分钟的演出,沈铁梅所扮演的貂蝉这个人物,在演唱及表演中占据了大部分的篇幅,她既是该剧的领衔主演,又是一位杰出的、引人注目的川剧高音歌唱家。她用中国传统戏曲带有鼻音特点的发声方法,在双簧管、二胡的伴奏下,演唱高低自如,跌宕起伏,嗓音极具穿透力;在表演上,她运用川剧特有的表现手段,如眼神,手势及身段把貂蝉这个角色的人物外形和心理特征,表现得准确、完美、活灵活现。”当时的美国《纽约时报》如是评价。《世界日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报刊也大篇幅盛赞《凤仪亭》,而英国《金融时报》更是给予了五颗星的最高评分。
  能够将川剧艺术带出国门并受到外媒的盛赞,沈铁梅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她还透露,本月邀请《凤仪亭》前往演出的多伦多“点亮”艺术节是北美针对主流社会的顶级艺术盛事,以原创和高雅艺术为特点,而他们也有幸成为该艺术节自2007年创办以来首次获邀参加的中国团队。
  “让西方自觉来接纳你,这很不容易,过去都是我们在包容着西方的各种各样的艺术。现在,我们把川剧这样一个古老的艺术放在他们的艺术舞台上,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征服了世界,这更能证明它所拥有的宝贵价值。”川剧走出国门载誉而归,让沈铁梅更加坚定了对它的热爱。


沈铁梅在经典川剧《金子》中扮相。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她的梦尚未圆满:
  川剧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沈铁梅在国外的演出经历除了给她带来荣耀以外,也带给了她更多的思考。林肯中心作为全世界艺术家憧憬的舞台,那里的剧场却依旧保留着最原始的手动拉幕的方式;在国外进行演出往往会有企业财团进行赞助,最终回馈给普通观众低廉的价票以便让更多人能够接近艺术……“他们对传统的推崇和对艺术的尊重,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反观川剧院目前的生存状态,沈铁梅不禁感慨万千。
  始建于1951年的重庆川剧院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这就意味着川剧院要自负盈亏自找“钱途”。沈铁梅透露川剧院为了生存,也不得不放下观念包袱积极地去探寻商业化的运营方式:“比如我们艺术中心的剧场就有商业冠名,我们也会走出去进行一些商业演出和冠名售票。”
  但商业演出的逐利性和传统艺术的观赏性之间矛盾重重,相互产生了极大的牵扯和限制,艰苦的市场化道路对于川剧的未来发展也只能是杯水车薪,行业内普遍性的低收入造成川剧人才流失的同时也使引进人才举步维艰。沈铁梅坦言目前重庆川剧舞台最缺的就是演员,“‘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无法凑齐,名角更是少之又少,青黄不接的现状令人堪忧”。
  面对爆炸的信息和浮躁的社会,川剧乃至大部分传统艺术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生存挑战,尽管如此沈铁梅仍然坚信“必须先有文化事业才能够有文化产业”。谈到自己对川剧这份单纯的执着,沈铁梅认为是性格使然,“我一向觉得既然要做就要用心,倾尽全力做到更好”。重庆妹子火辣辣的个性在沈铁梅身上演变成了一种倔强和坚韧,面对眼前这个几乎“跑断腿”才修建起来的艺术中心,她环顾四周不禁向记者感叹:“这里的一切简直就像是梦一样!”
  沈铁梅用“势单力薄”四个字来形容目前川剧的窘境:“借用巴州区川剧团老艺人钟仕才先生的一句话,川剧需要全社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她认为如今年轻人对于川剧的疏离主要还是由于缺乏接触的机会,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川剧。
  “如果他们愿意走进剧院,哪怕只看一场戏,我就有信心留住他们成为我们川剧的观众。”在采访的最后,沈铁梅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如舞台上一般灵动的自信光芒。

  记者手记:
  华龙网记者来到采访地点时,沈铁梅正在为新剧中的角色试戴头饰,她的助手告知记者需要耐心等候一会儿,并笑言“她有些完美主义”。或许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造就了沈铁梅在川剧领域的辉煌,而在这种态度背后是对艺术、文化和传统发自内心的敬畏之情。
  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川剧的传承依赖于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口耳相传,是纯粹以人为载体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我们看得见或是看不见的舞台上,还有更多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正在悄然消退甚至濒临灭绝;但与此同时,也仍有一批人在不懈地努力并坚持,与时代、和世界进行着无休止的抗衡,抑或是妥协。
  就像是角落里安静的百合,清新淡雅、与世无争,却在喧哗而浮躁的城市边缘偏执而顽强地怒放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7-18 09:17 |
这种才人有十个,何愁川剧不兴。 115456tafpnxgdaaiiirx9.gif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7-18 09:18 |
:):):):):)

发表于 2013-7-18 10:13 |
:):):):):):)

发表于 2013-7-18 10:44 |
她的“行政制度”不许观众录像,社会怎能厚爱三分?
不信.gif

发表于 2013-7-18 15:16 |
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发表于 2013-7-18 15:43 |

    川剧的领军人物、川剧的旗手,川剧的功臣!
    望铁梅网开一面,准允舞台录像和拍照,这是宣传川剧的一种好的方式。

发表于 2013-7-18 16:06 |
经常去七星岗观看演出都是无票.谁还愿去跑空路
发表于 2013-7-18 17:10 |
川剧的领军人物、川剧的旗手,川剧的功臣!
    望铁梅网开一面,准允舞台录像和拍照,这是宣传川剧的一种好的方式。

发表于 2013-7-18 22:55 |
要像成都川剧那样让网友们拍照录像宣传川剧,上次重川优秀川剧青年演员徐超专场演出,其中<<逼侄赴科>>一折,徐超短信联系求用我先前所拍他演出此戏的剧照作宣传广告,我无私奉献,这就是平时拍的照,急时用上了,这样多好呀!说不定成都长穗,癸元,三台老火车司机把火车都要开来录戏,网友们在到处传播我们重庆川剧,为何不可以呢!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3-7-19 06:10 |
95b33769-bf75-404a-b9ff-7073da2cd521.gif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7-19 07:07 |
同样都是川剧,在成都各大剧场和各种演出埸地。戏迷长枪短炮可以对准台上任何演员,随便拍随便录。几十年前就是这样子。为什么重庆不准。有些困惑?有些不觧?
看 (2).JPG

发表于 2013-7-20 20:56 |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受到了各方面消极因素影响和多元文化市场冲击。为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川剧艺术,的确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高看与厚爱。

2021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3-7-20 22:00 |
为弘扬川剧,多一份关心,献一份力量,从自己做起。

发表于 2013-7-20 23:14 |
再有名气也要自我推销,重川是反其道而行之,自己不宣传,还不许别人宣传,谁知道重庆川剧为何物?你都不爱社会,社会如何爱你三分?这种理念和直辖市简直格格不入,连个巴渝书场演的川剧都不准摄像,真是莫名堂!

发表于 2013-7-20 23:58 |
既然铁梅“认为如今年轻人对于川剧的疏远,主要还是由于缺乏接触的机会,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川剧”,那么就应当向年轻人大肆宣传川剧,给他们多多的接触川剧的机会。剧团(院)多多的演戏甚至送戏给他们看,使他们了解川剧。另一方面,依靠媒体和戏迷拍摄者拍摄川剧录像和剧照,向他们宣传川剧,激活他们对川剧的兴趣,吸引他们进戏院看川剧。观众进戏院看戏,录像、拍剧照 ,这是对川剧的宣传,为什么重庆川剧院不许录像和拍照呢?只要对振兴川剧有利,录录像,拍拍照,给大众尤其年轻人接触川剧的机会,这未尝不可呢?!铁梅是振兴川剧的先锋,相信她定能改革重庆川剧院剧场不合理的制度。

发表于 2013-7-21 00:01 |
沈美女姐姐,你看到网友的要求了吗?

发表于 2013-7-21 22:28 |
选个好的 才有保证 这话没错

发表于 2013-7-21 23:00 |
秋天飞 发表于 2013-7-21 0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沈美女姐姐,你看到网友的要求了吗?

     我还是我的观点:对于传统戏,要允许摄像,如果在自己剧院未录像得情况下,还要邀请热心摄友去摄像。一是对演员有帮助,二是对川剧资料收集很有益,三是可以宣传剧院和演员。就比如四川行在成都的演出,如果没有各位摄友的功劳,很多精彩的演出就不会有视频保留;如果没有视频,演员就不会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没有视频,在省外的观众就无法目睹重庆川剧的风采。毕竟靠一场一场的剧院演出来宣传,在网络时代,这样的方式实在是落伍了。

      诚然,沈姐姐技艺、名声享誉中外,当然不需要什么宣传了,但是毕竟像这样才华顶级人物在戏曲界又有几个呢?!  重川的其他演员呢?他们还是要宣传啊!尤其那些小孩子们,宣传多了,就算他们去走穴,报酬也要高些嘛。

     如果是新戏,如果不想视频流传,提前招呼一声,我想大家都会遵守规则的。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7-22 10:41 |
在这里我给沈院長,觧识一下,据我所知前几年有人在剧場录像,制成光盘在社会买卖,所以才不让录像的,今年回剧院传承跟沈院建议一下,众网友特别是天飞的建议很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