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编者按: 跨越数千年的洪荒沧桑,历史赋予了雅安丰富的文化遗存。 4月20日那天,历经了地动山摇,那些闻名遐迩的雅安文物也同样经历了生死考验。 蒙顶山阴阳石麒麟牌坊、樊敏阙、芦山石兽、平襄楼,还有不少的青花瓷、青铜器…… 在关注受灾群众的同时,很多媒体的目光也开始聚焦在这些无法喊痛的珍贵文物上。 “4·20”芦山强烈地震给我市文物造成了巨大伤害,绝大多数文物保护单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坏,馆藏文物也受损严重。 如今,“4·20”芦山强烈地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身处震中的雅安文物近况如何? 从本期起,本报将推出“雅安文物·地震前后”系列报道,以图文形式对比地震前后文物受损情况,并对相关文物的后续保护措施进行报道。
http://www.beiww.com/uploadfile/info/uploadfile/201307/20130713082602858.jpg
震前完好无损的蒙顶山阴阳石麒麟牌坊
http://www.beiww.com/uploadfile/info/uploadfile/201307/20130713082702351.jpg
受伤时的蒙顶山阴阳石麒麟牌坊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马古道的起点,自古与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并称蜀中三大历史文化名山,有文物古迹18处。 在这些文物中,最令人注目的当属阴阳石麒麟牌坊。 此座阴阳石牌坊,牌坊前有一石屏风,牌坊和屏风均建造于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 阴阳石麒麟则中间刻有麒麟浮雕,是明代天启二年修甘露灵泉院时,选蒙顶山之特殊石料雕刻而成。屏风背面是仿唐代袁天罡的阴阳图。牌坊为三开门布局,之所以称“阴阳石牌坊”,是因为牌坊右门上方的双狮戏球浮雕常年为干,而左门上方的双凤朝阳浮雕和中门上方的龙凤呈祥浮雕则常年为湿。 麒麟头顶辽阔之云天,足踏翻腾之海水,据说无论春夏秋冬、天晴下雨,麒麟足以上的部分永远是干的,足则永远是湿的,历尽沧桑,依然如此。 很多前往蒙顶山游玩的游客都对麒麟身体上那条明显的干湿分界线印象深刻。 牌坊正面横额为“西来法沬”、“一瓢甘露”、“蒙露聚龙”,字体古朴遒劲,这三幅题句,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精髓,是蒙顶山的一大瑰宝。 然而,这份瑰宝却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受损。 4月20日那天,蒙顶山景区的阴阳石麒麟牌坊、阴阳石麒麟倒塌,该景区提供的照片令“很多专家看了都非常心痛。” 名山区文管所负责人邓黎民介绍,灾情发生后,区文新广局及文管所在排查受灾情况的同时,对蒙顶山景区的阴阳石麒麟牌坊、阴阳石麒麟进行了清理,归类、建档,以便今后修复。 同时,他们还对阴阳石麒麟牌坊采取了临时支撑加固和安放警示牌等措施,防止余震和次生灾害加剧对文物的损害。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