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80|评论: 18

[信息动态] 【梨園憂思】川剧“戏窝子”会消失吗? 光明日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剧“戏窝子”会消失吗?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光明网记者 李 宏 本报通讯员 丁华乾6月14日报道

    编者按:6月6日,校长石晓辉、党委副书记李国、校团委负责人一行应邀前往重庆市川剧院参观考察。校长石晓辉在与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女士的座谈中,表达了将川剧这门地方艺术引入学校,并通过双方的努力将川剧传承、普及、创新形成重庆理工大学的校园文化特色的愿望。今日,光明日报以《川剧“戏窝子”会消失吗?》为题,对我校“联姻”重庆市川剧院,传承保护川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综合报道。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川剧,是我国四大剧种之一,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在基层群众文化舞台上的出现次数却在逐渐减少。绝大多数区市县川剧团解体后,专业演职人员散落四方,正随着年轮与观众队伍一起老去。
        川剧“濒危”了吗?大批专业院团解散后,川剧靠谁来传承和振兴?一个个孕育川剧辉煌历史的地方“戏窝子”,会不会也像专业院团一样慢慢消失?近日,川渝两地川剧名家和川剧爱好者齐聚重庆市潼南县,为“振兴川剧”献计献策。


“戏窝子”没有了川剧团


        潼南县曾经是名闻四方的川剧“戏窝子”。从这里走出了“三庆会”会长杨素兰、“四大川剧皇后”之一廖静秋、全国一等净角奖获得者唐斌如、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蒋淑梅等一大批优秀川剧人才。最鼎盛的时候,潼南县共创办了“清文艺术剧部”和“蜀声社科”等6个剧社。潼南县红花乡的匡文宇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后,以“清文艺术剧部”和“蜀声社科”的学员为基础,在成都创建东方戏剧学校,开启了川剧人才培养新模式。1952年成立的潼南县川剧团,在成都、重庆和各县市巡回演出,场场爆满,盛况持续30余年。30多年间,剧团演职人员坚持挑着服装、道具下乡演出,成为深受群众喜爱并享誉全国的“担担剧团”。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电视等新兴传播工具的普及,川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一样面临着观众减少、演出市场萎缩、维持费用严重不足等困难。重庆川剧院80多岁的夏庭光老先生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30多年间,川渝两地共有两百多个专业川剧团相继解体。2005年,身处“戏窝子”的潼南县川剧团,也没能脱逃“解体”的命运。
        剧团解体的同时还面临着观众的流失。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饶楚方提供了一组数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重庆市区大大小小的川剧演出,每天差不多有100场,观众差不多有6万人;2008年,重庆市区每周的川剧演出大约有10场,观众不到3000人。贵州省遵义市曾经是川剧非常兴盛的地方。2008年,夏庭光和饶楚方应约前去参加一个川剧“盛会”,却发现偌大的剧场里“只有演员没有观众”。
        川剧在巴蜀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研究和认知价值,在中国戏曲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抢救、保护川剧意义重大、任重道远。饶楚方说:“‘振兴川剧’的口号喊了30多年,川剧的传承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等我们都走了,想学也没人教了”


        潼南县川剧团的解体,令许多深爱川剧的潼南人痛心不已。潼南县委、县政府支持川剧爱好者在同一年成立了县戏曲家协会。戏曲家协会坚持每月逢八彩唱,每旬逢三六九座唱,重大节日举办大型化妆演出。老艺人们既演经典川剧,也自编自演《两个老汉谈公路》、《逛潼城》、《抗旱魔》等现代剧目。定期的演唱逐渐成为潼南县和川渝两地遂宁、内江、射洪、绵阳等周边区县川剧迷们的艺术“赶集日”。
        2012年是潼南县戏曲家协会挖掘整理和演出新剧目最多的一年。每月的3场彩唱,全部都演《反徐州》《踏五营》《八阵图》等经典历史川剧。“上台前还要签合同,提醒我们不能做的动作就不要勉强去做了。但有时候还是要努力去做。”71岁的刘光德,14岁那年进县川剧团学旦角,川剧兴盛时在川渝两地有无数粉丝。刘光德说,自己确实舍不得这个舞台,一是当初学川剧很不容易,二是潼南有很好的观众。“他们懂戏。你在台上笑,他们就在台下笑;你在台上哭,他们就在台下哭。”
        潼南县戏曲家协会有10多个像刘光德一样的“名角儿”,每个人都拥有一批铁杆粉丝。县委、县政府已将川剧艺术列入潼南县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广新局也为协会配置了能容纳130人的演艺厅和音响、服装、道具。但艺人杨绍毅对川剧的未来仍不乐观。“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不学了。我现在带的十几个徒弟,最小的也快70岁了,今年就有两个人过世了。”他说。
        “川剧曲牌很多、唱腔很复杂,不下苦功夫学不会。”夏庭光忧心忡忡地说,“现在来学,我们还能教。等我们都走了,想学也没人教了。”


文化遗产有人传承


        “只要故宫没有变成歌舞厅,川剧的传承就有希望。”四川省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昌林说,川剧首批进入国家“非遗”名录后,又确定了近百名国家级和省市级代表传承人,这是抢救、传承和发展川剧的希望,但川剧的根在基层,川剧的未来在学校。“这几年我们不仅落实了场地和经费,还尽力支持和推动川剧进校园,让孩子们了解川剧、热爱川剧、投身川剧艺术。”潼南县文广新局副局长黄兴建说。
        2013年6月6日,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石晓辉、党委副书记李国,与三次获得戏曲“梅花奖”的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座谈。2011年11月的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川剧巅峰之作《金子》在学校体育馆巡演,学生为之痴迷。石晓辉说,重庆理工大学希望将川剧艺术引入学校,培养一批大学生川剧爱好者,通过传承、普及和创新川剧,形成特色校园文化。沈铁梅也表示,将在重庆理工大学建立川剧艺术传承基地,定期举办艺术讲座和川剧表演周活动,引导大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培养起对川剧的兴趣和爱好。
         重庆市九龙坡区驿都实验学校,也是重庆川剧院授牌的川剧艺术培训基地。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学川剧》后,很快有一大批川剧从业者慕名来当志愿者,教孩子们川剧唱腔、川剧打击乐和川剧变脸等绝活。75岁的陈祖明和黄方忠,不仅每周几次结伴前来授课,还发动自己在川渝两地川剧界的朋友,凑齐所有的乐器,在学校组建了一支川剧打击乐乐队。王小龙校长说,驿都小学2500名学生,七成以上是留守儿童,平时很少接触艺术教育;开设《学川剧》后,学校又顺势将川剧元素引入其他课堂,在美术课上介绍川剧的脸谱、服装和道具,在社会或历史课里穿插介绍川剧的发展史,学校还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组建了川剧艺术绘画、贴画、剪纸、形体等学生社团,打造了一批经典剧目。
        川剧的未来,也许正在这些孩子们的艺术梦里。(本报记者 张国圣 光明网记者 李 宏 本报通讯员 丁华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7-7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092132w8nv086ggirq9wwb.jpg 但愿川剧能起死回生! 佛光普照.jpg

发表于 2013-7-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要兴旺,难!难!!难!!!因为现在讲的是“经济效益”整个社会以“金钱”为目的,商品化的社会,对民族遗产,只有砍杀, 嘿嘿黑1.gif 才能解决“经济问题”所以大砍剧团,就是唯一的“手段”连巴蜀省市院团,为了生存,也只好改名“研究院”可想而知,川剧有前途吗.不用多讲,大家都明白,唱高调“振新川剧,弘扬民族文化”完全在说鬼话,真的弘扬,振新,就不会大砍剧团,在"以矛攻盾哦!
齿牙.gif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7-7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大有希望!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7-7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7-7 08: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要兴旺,难!难!!难!!!因为现在讲的是“经济效益”整个社会以“金钱”为目的,商品化的社会,对民 ...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川剧是赖疙疱吃冮豆。

发表于 2013-7-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7-7 08: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要兴旺,难!难!!难!!!因为现在讲的是“经济效益”整个社会以“金钱”为目的,商品化的社会,对民 ...

任何想承包川剧的想法都要不得,而是在川剧困难时给以帮助。场地、观众这些是制约川剧发展的关键问题。不知说得对不对。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3-7-7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7-7 08: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要兴旺,难!难!!难!!!因为现在讲的是“经济效益”整个社会以“金钱”为目的,商品化的社会,对民 ...

现时而今官员,台上说人话,满口马列毛,台下做鬼事,嫖赌贪腐脏,那能真搞什么文化惠民"振兴你川戏",对现在存在的,不把你赶尽杀绝算你万幸了!
一句话,川剧只有自己救自已。
064506ey570d7h47uduoxe.jpg

发表于 2013-7-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必须走火把剧团的道路,也就是市场化的道路。与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脱钩,与一切协会,学会脱钩。走富连成,三庆会的道路才是唯一的生路。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7-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袁老 发表于 2013-7-7 1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必须走火把剧团的道路,也就是市场化的道路。与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脱钩,与一切协会,学会脱钩。走富 ...

川剧服装道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演员又是一笔开支,还有场地等等费?

发表于 2013-7-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袁老 发表于 2013-7-7 1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必须走火把剧团的道路,也就是市场化的道路。与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脱钩,与一切协会,学会脱钩。走富 ...

我们这样大个国家,剧种上百,还是先冲出小地域吧!那些在国际上声嘶力竭地叫买。总觉得是自己哄自己。让中国人自己先喜欢自己的东西吧!

发表于 2013-7-7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家庄主 发表于 2013-7-7 18: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时而今官员,台上说人话,满口马列毛,台下做鬼事,嫖赌贪腐脏,那能真搞什么文化惠民"振兴你川戏",对现 ...

鼓掌好.gif 恩.gif

发表于 2013-7-7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瓮 发表于 2013-7-7 12: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任何想承包川剧的想法都要不得,而是在川剧困难时给以帮助。场地、观众这些是制约川剧发展的关键问题。不 ...

民中川剧艺术团,就把川剧承包了,现在“官府”不愿再承包川剧啦!所以砍掉了戏曲(包括各剧种)大大小小的若干剧团哦!
齿牙.gif

发表于 2013-7-7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袁老 发表于 2013-7-7 1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必须走火把剧团的道路,也就是市场化的道路。与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脱钩,与一切协会,学会脱钩。走富 ...

火把万岁!万岁!!万万岁!!!
鼓掌好.gif 好好好.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梨园春 发表于 2013-7-7 07: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愿川剧能起死回生!



  但願老師祈愿成真。

发表于 2013-7-8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川剧梦:
1、经常看川剧的人占区域内人1%。
2、每张票5斤大米钱。
3、演出水平要有中等艺术水准。
4、青年人(35岁左右)占观众的30%。
5、演出场所有300座位为好。
6、每周戏迷看1——2次演出。
7、喜欢各种音乐又同时喜欢川剧的要有一半人。
8、喜欢古典诗词的观众要有30%的人。
9、女观众要有30%。
10、有10%的观众能演唱川剧。
115456tafpnxgdaaiiirx9.gif

发表于 2013-7-8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瓮 发表于 2013-7-7 12: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任何想承包川剧的想法都要不得,而是在川剧困难时给以帮助。场地、观众这些是制约川剧发展的关键问题。不 ...

      "任何想承包川剧的想法都要不得,而是在川剧困难时给以帮助。场地、观众这些是制约川剧发展的关键问题。不知说得对不对。"
      从本质上讲,川剧属于精神食粮,没有物质基础支撑,川剧团就难以生存。解放前的川戏班靠喜爱川剧的发财人办,川戏班的命运在办班人手上,很多办倒办倒就垮了,川剧艺人生活就没着了,有的改行,有的"跑滩"......解放后川剧团靠政府办,才维持了这么几十年。现在只要政府有人办,办的人就自然会想办法解决场地、川剧保护、传承等问题。现在是多元化文化时代,观众选择门类很多,如果没有人出钱办(或曰“承包”)川剧团,艺员怎么生活?

发表于 2013-7-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袁老 发表于 2013-7-7 1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必须走火把剧团的道路,也就是市场化的道路。与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脱钩,与一切协会,学会脱钩。走富 ...

       从本质上讲,川剧属于精神食粮,没有物质基础支撑,川剧团就难以生存。解放前的川戏班靠喜爱川剧的发财人办,川戏班的命运在办班人手上,很多办倒办倒就垮了,川剧艺人生活就没着了,有的改行,有的"跑滩"......解放后川剧团靠政府办,才维持了这么几十年。现在只要政府有人办,办的人就自然会想办法解决场地、川剧保护、传承等问题。现在是多元化文化时代,观众选择门类很多,如果没有人出钱办(或曰“承包”)川剧团,艺员怎么生活?

发表于 2013-7-9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bzchuanjutuan 发表于 2013-7-8 22: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任何想承包川剧的想法都要不得,而是在川剧困难时给以帮助。场地、观众这些是制约川剧发展的关键问 ...

在吃饭和精神方面,我是先吃了饭再选择看戏。
谁该为戏剧买单,看戏的是一定要给钱。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7-9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瓮 发表于 2013-7-8 1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川剧梦:
1、经常看川剧的人占区域内人1%。
2、每张票5斤大米钱。

赞同米老师。看川剧要有综合的知识,历史,审美,音乐等等看了你懂那就是享受。戏一完走出来一问演什么戏?晓得演的什么?听不懂唱的什么?这样的人有!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