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王某还小,教语文的老爸为了给他打国学底子,强令他背诵“百家姓”。背着背着,小王某似乎悟出了什么。他给老爸说,我们这个王姓也不咋的,“百家姓”中竟名列第八,这个名次在运动会上铁定是最先卷被子回家那拨人!老爸说,小孩子家背书就背书,岂能往一边麦子坡瞎想!话虽如此说,可老爸却也不禁暗自叹道:真乃一叶知秋也!小小年纪,竟胸怀敢为天下先之豪气,他日前途不可限量矣! 老爸的话还真的是一句顶一万句,打小就敢为天下先的王某后来还真的成了一家大型央企的老总。而能一步一步迈上这个台阶,其王姓竟然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奠基石作用。 那天,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也有些年头的王某最后一个离开作业区,职工食堂早已关门了,他便信步走进了一家小饭馆去填肚子。饭馆里几个早已溜号的工友似已喝麻了,其中一个特难缠的刺儿头工友借着酒劲大骂当官的把他上月的奖金扣光了,说什么老子未上班那天大家都未上班,能叫旷工吗?另一个工友大着舌头说,我们未上班可是去参加了植树的,你呢?见今个竟有人敢不帮忙反抵惶,刺儿头工友怒不可遏地说,莫非是你小子去给王工头告的密?呵-----原来你也姓王!说罢,便扳着指头从班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劳资处长、总经理一一数起,发觉一个个竟都姓王!只见他把扳下的指头复又伸起,解气般的用另一只手掌猛击,嘴巴把音量调到最高痛骂:都是他妈的一串王八! 见有人大骂姓王的是王八,王某便坐不住了。他立马起身义正严辞地说,不要一蒿杆打一船人,姓王的咋啦?王曦之、王安石、王稼祥、王若飞、王进喜都姓王,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你敢说他们都是王八?再说了,眼下的王八可贵呢,你一月工资能消费几回?刺儿头工友见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乃人高马大的王工程师,自忖打也打不赢,说也说不赢,只好不战自败悻悻离去。这事不久便被“一串王八”知晓,一个个“王八”便对王某有了印象,后来印象变成了好印象,再后来好印象变成了培养对象。当老王总卸任时,一句对王某“敢为天下先”的掷地有声评价力排众议,将权力移交给了家门小后生。 王某变成了王总后,常忆及因“一串王八”拍案而起仗义执言之壮举----倘错过那个村,即令姓“百家姓”首姓之赵恐也不能有今天!为此,他特珍惜这个在字典里只有四划的王字,也十分关注与王有关的时政。他见媒体不断把什么小品王、民歌王、养猪大王、种植大王等一顶顶帽子抛了出来,便有些心动。可自个是在垄断行业任职,倘将行业和王整在一起叫某某王什么的,岂非有老百姓切齿痛恨的某霸之嫌! 一天,王总见晚报上刊有一则市内黄金地段一宗土地拍卖公告,他当即兴奋莫名。虽自个企业主业与房地产八辈子都不沾边,但由于王总敢为天下先且财大气粗,早已斥资组建了不务正业的房地产公司。拍卖会上,尽管拼得眼红的一拨房地产老板把地价哄抬成了天价,但终不敌王大阔佬败下阵来。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以“本市地王新鲜出炉”为题大肆渲染,其轰动效应堪称建市以来之最。 夺得“地王”的当天晚上,王总正欲离家赴庆功宴,被老爸叫了停。老爸问他,花天文数字的钱竞拍个“地王”值吗?王总说,太值了!钱是国家的,可“地王”这顶含金量极高的帽子却是自个的,这是我历次公款消费中最给力的一次!庆功宴上,一个个来宾和属下走马灯似地轮番给王总敬酒。渐渐地,王总似觉灵魂与驱体分离,轻飘飘地穿过一条长长隧道…… 第二天,各大媒体又纷纷以“魂断杯中物,地王归地府”为题大肆渲染,又一轮轰动效应造成的强冲击波立马城乡全覆盖乃至多年卫生死角亦未能幸免! 本帖最后由 万源李大毛 于 2013-5-28 18:0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