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急投医,就诊第一件事就是挂号,然而,在一群“号串串”的盘剥下,挂号却变得异常艰难,这中间到底暗藏着怎样的玄机?经过连续三日的暗访,记者以“合作者”的身份,终于将伪披在“号串串”身上的神秘面纱层层剥开!
两个镜头
狡黠 神秘名片飘进车座
10月18日,入秋气候的阴晴不定,让成都这座城市笼罩在一片瑟凉之中。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华
西医院门诊大楼前的热闹。
路过华西医院,伸手一招,一辆三轮车应声而停。谈好价格,记者坐上车,一路颠簸摇晃,眼看快到目的地了。突然,一张白色名片状的纸片飘进了车座,“医讯”二字相当醒目。细看之下,让人惊讶:“代办挂号华西各科名老
专家号附一院专家号附二院专家号口腔医院专家号”。名片背面,仍在不厌其烦:“你需挂号、就诊、看病,但你身居外地,路途遥远……这些困难,就交给我们办!”一连串的“诚恳”文字,极力向需求者昭示着他“发自肺腑的热情”。
此时,车夫转过头来,脸上划过一丝狡黠的笑容,为自己的精确手法。“如果有需要,可以打名片上的电话,普通人去挂号,肯定不好办。”车夫认真地说。
心酸 患者挂号异常艰难 第二天,记者早早来到华西医院,进入门诊大楼,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挂号窗口前人头攒动。挂号窗口上方,是一排滚动的
显示屏,抬头一看,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许多科室的号已经满了。此时,医院墙上的大钟,时针才刚刚指向8点。
“我想挂一个乳腺外科的号。”一名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搀扶着捂着胸口、面色苍白的妻子。“没号了,今天的号全满了。”窗口内,工作人员说。“再帮我看看嘛,可不可以让医生加号?我们大老远来,看不成病可怎么办?”中年男子的哀求,在现状面前成了一句空话,他转脸望着妻子,心疼地自言自语:“再想想办法,我们再想想办法,别急……”
两个
场景,两样表情,痛恨交加。遗憾中,那张白色名片上的黑字撞入记者的脑里:联系人李国。难道,这些“号串串”们就真的这么神通广大……
揭秘内幕
拍胸保证 谁的号都能拿到
为了解更多内情,记者照着一张名片上的电话拨了过去。“喂!”一名粗犷的中年男子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响起。表明了买号者的身份,记者和李国约在医院大门口见面。5分钟后,一名满脸络腮胡的中年男子骑着一辆三轮车从急诊外大门匆匆而来。
一见面,示意记者到马路边人员较少的花园里,李国急不可耐:“你要哪个专家的嘛?”随后拍着胸脯保证,只要点得出名,华西医院的任何一个专家号,他都能拿到。“我朋友的
父亲心脏有问题,想挂心内科黄德嘉医生的号。”记者点了名,李国却拍着大腿抱怨起来:“哎呀,他星期四才坐诊,你只有下星期再来了。”抓住机会,记者假意质疑起李国的“挂号能力”。
此举果然有效,李国立即拍着胸脯:“我都拿不到号,还有哪个拿得到哟!自贡、宜宾的熟人都找我们,你还不相信我!”话毕,他压低声音报起了价:“50元,华西医院的所有号都是这个价,一分也不能少,号钱除外。”所谓的“号钱”,是指挂号所用的钱,而50元,则是他们排队劳务费。
见记者迟迟不肯定下来,李国耐着性子解释:“你以为我赚得到好多哟?这50块钱,我还不是要分给通宵排号的人,人家在前一天晚上11点就要去排队,最后我只能收一半。”李国说,自己干这一行,除了有一群人脉关系帮他联系买家外,还有一帮专门排号的搭档,赚到了钱,大家一起分。
为了取得李国的信任,记者表明了合作的意向,声称朋友开诊所,手里有一些客源,以后有患者就给李国介绍。“对嘛,有钱大家一起赚,只有讲‘诚信’,生意才能越做越红火。”李国抛出了生意经,显得乐不可支。
身兼两职 靠人脉关系支撑 10月22日,星期一,记者以帮朋友拿肾脏内科凌钧跃教授的号为由,再次拨通了李国的电话。“没问题!明天早上你8点来就行了!”李国的话让人不容置疑。
第二天一大早,记者再次来到华西医院。熙来攘往的医院大门外,李国身穿一件黄色马夹,与普通的三轮车夫无异。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两张号,李国抽出其中一张递给记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掏了钱,买了号,在李国看来,就是买主了,在加上认定记者会为自己提供客户,此时的他,打开了话匣子。
“嘿嘿!见你是老买主,不怕实话告诉你,这个三轮车是‘扯把子’的,我们就是专门做这个的。”干笑两声,李国话锋一转,又夸起了三轮车的好:“你以为蹬三轮车就赚不到钱了呀?这是什么地方?是华西医院!一块这么肥沃的土地,任何人都想来分一杯羹,我们就靠山吃山!”在李国眼中,华西医院就是他赖以生存的地方,丝毫不介意当一只寄生虫。他说,就算撇开“号串串”生意不做,独拉三轮车,起价5块,从医院前门拉到后门,也不二价,一天下来,赚上100多块钱不成问题。
“像你这样,在华西医院附近身兼二职的三轮车夫肯定很多。”记者笑着问。“你想得太简单了,没有关系,你以为谁都能干这个吗?”李国将记者的猜想全盘否定,但至于他到底有什么样的人脉关系,却警觉地闭口不谈。
地下交易 他们竟明目张胆 交谈中,李国的手机突然响了。接完电话后,李国眉开眼笑地炫耀:“300块钱又到手了!”原来,一对年轻夫妇结婚几年后一直没有孩子,想到华西附二院做检查,在熟人的介绍下,两人在李国那里订下了两张
计划生育科的号。
记者愕然,50块钱的号怎么突然暴涨成300元?“附二院这个科的号紧得很,我们也不容易排到,价格就只有收高点了。”李国说,他们会根据科室号源的紧张程度,来重新制定价格。
闲谈中,一名中年男子跑进了小花坛,拍着李国的肩膀问是否还有某科室专家的号。李国面色遗憾地摇摇头,拿出自己身上还留有的一张号,递给了中年男子。斜眼瞅了一下,中年男子不屑地从怀里掏出一大叠挂号单,伸出手指弹了弹:“你有,我这里还有一大堆呢!”捏着一大把号,中年男子不愁没有销路,脸上掩饰不住的欣喜与门诊室内等待加号的一张张焦急表情相比,显得讽刺而可笑。
环顾四周,在这座不大的小花坛里,随处都可见拿着号纸单的“号串串”。买者、卖者,以号的科室、数量明目张胆地讨论着,此时的花坛俨然成为一个热闹的交易小市场……
医院对策
一人限挂一号 无奈难挡“串串”大军
李国的一席“分羹”之论,表明了华西医院外,倒卖门诊挂号的现象猖獗。作为主体的华西医院,又该作何对策?据了解,前不久,华西医院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号串串”炒号的办法。首先,挂号处对每个排队挂号的人实行一人只挂一号的措施,最多只能同时挂两个不同科室的门诊号。另外,院方也将预约挂号处的提前挂号数量限制在挂号总量的20%左右,有的紧俏
专科专家门诊号不办理提前预约或者实行限制预约,以此保证至少有10—20个号留给门诊当天挂号看病的病人。
对策有了,作用很明显,可是从现状看来,“号串串”的活动依旧猖獗。究其根本原因,是医患之间供不应求的矛盾造成的。华西医院医术精湛,患者“客似云来”,从而造成了医资力量的严重紧缺,一个医生每天20个号,是根本无法满足门诊大厅内排
成长队的患者的数量的。这也正应了李国等“号串串”的言论,肥沃的土地上,除了庄稼,还有杂草,它们在想尽一切办法吸取土地中的养分,于是,炒号、卖号的现象便由此开始了。
对此,
华西医院也显得异常无奈。宣传部朱芳部长表示,医院毕竟不是执法单位,就算知道院外有许多“号串串”以高价压诈患者的钱,院方也无能为力,只能让保安驱逐,可是这仍挡不住“号串串”的求财心切。
“医院也是受害方,我们只能呼吁,可是呼吁了几年,仍不见成效。”朱芳部长说,对“号串串”进行处罚,在法律上也是一块空白,就算院方查出谁是“号串串”,请来派出所的民警,也无法对其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