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不是电力公司的人哈,本人曾在深圳华为工作过几年,当时研究课题恰巧与电磁辐射有关,故在此仅对楼主提出的部分问题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1、电分为 强电和 弱电。 弱电即38V以下的所有电。电频率的基本单位是赫兹,符号Hz,表示每秒一个完整周期。常用单位有千赫(kHz)、兆赫(MHz)与吉赫(GHz)。 强电即38V以上的所有电,比如市电(我国工频电压220V、50Hz;日本工频电压110V、60Hz;);在高压输电中:从发电站发出的电能,一般都要通过 输电线路送到各个用电地方。根据输送电能距离的远近,采用不同的高电压。从我国现在的电力情况来看,送电距离在200~300公里时采用220千伏的电压输电;在100公里左右时采用110千伏;50公里左右采用35千伏或者66千伏;在15公里~20公里时采用10千伏、12千伏,有的则用6300伏。输电电压在110千伏、220千伏的线路,称为 高压输电线路,输电电压在330、550、以及750千伏的线路,成为超高压输电线路,而输电电压在1000千伏的线路,则称为 特高压输电线路。现在我国国家主力电网部分使用 特高压直流输电(频率为0)。
2、楼主的贴子里面恰恰没有提到输电的频率问题,而电力辐射的途径恰恰与频率有关,不知楼主是有意的模糊还是其他原因?输变电设施对周围环境不能产生有效的电磁辐射,这是因为交流输变电设施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属于极低频场,工频特点是频率低、波长长。电磁辐射是指磁辐射源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到空间的能量流,电磁辐射源发射的电磁波频率越高,它的波长就越短,电磁辐射就越容易产生。一般而言,只有当辐射长度大于其工作波长的四分之一值时,才可能产生有效的电磁辐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的频率只有50H,波长长达6000千米,而输电线路本身,由于其长度一般小于这个波长,因此不能构成有效的电磁辐射。在国际权威机构的文件中,交流输变电设施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被明确地称为工频电场,而不称电磁辐射。
3、电磁辐射当前在全球都是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家几乎都是清一色研究的是高频电磁辐射,低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极其微小(远远小于在露天下受到的自然界辐射量),故基本上不作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