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与兽性的说明:
通常认为有些人是衣冠禽兽,这些人没有人性,可见人们赋予人性以真善美。人为什么会成为衣冠禽兽呢?对此,动物学家考察了动物习性:“残杀、掠夺、寄生”是其生存方式,人类学家考察了人类习性:只有劳动创造财富可以摆脱动物生存方式,而劳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
人类与动物相同的是自然属性,而不同的是人类劳动生存方式所产生的社会属性,我们把这种劳动生存方式所产生的社会属性称为人性。食色性也,指的即是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存在的物质条件,自然属性的满足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原则,如果自然属性恶性膨胀势必采用动物生存方式来满足,于是人的自然属性转化为兽性,于是出现人类“残杀、掠夺、寄生”的犯罪行为。 “残杀、掠夺、寄生”为人类大多数所不齿,势必使人类倒退到蛮荒岁月,这种犯罪行为必然以“假恶丑”为其表现形式。
人类不断创新和创造的劳动,产生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团结、互助、友爱”的劳动需要全人类积极参与,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与“假恶丑"的兽性做不懈的斗争,在科学文化发展中实现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人的自然属性是先天的,不需要培养和鼓励,而需要科学合理健康的自律他律。人类的社会属性只能通过劳动创造过程来培养,尊重和热爱劳动创造及其成果是人性的起点,所以我们认为劳动技能、观念和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