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民工禁止入内"让谁脸红?
近日,武汉汉口一公厕外墙面出现一条“雷人”标语:外来民工禁止入内,违者罚款二百!对此,笔者不禁哑然失笑。公厕从来只分男女,什么时候开始按职业划分了呢?仔细深想,却笑不出来,简简单单的一条标语,反映的问题相当深刻。
公厕公厕,顾名思义,是为广大公众建造的厕所。既然是厕所,那就是为了予人“方便”所用。试想一下,当某人内急却遍寻不着“方便”之所,该是怎样一幅令人尴尬又着急的场景啊!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西姆先生有一句名言:“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公厕数量及其所提供的水平,从相当程度上折射出了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汉口的相关部门想群众所想,经过考察和规划,建造了新闻里提到的厕所,方便了相当一部分的群众。但是,公厕是没有门槛的,它应当向所有有需要的人敞开大门,为什么要向农民工说不?为什么剥夺他们上厕所的权利?难道他们就没有“三急”吗?农民工凭借自己的双手,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全部力量,换来的却是紧闭的公厕之门,这让他们情何以堪?
也许有人会说,农民工素质低,个人卫生习惯差,“方便”之后,厕所被他们弄得污秽不堪,影响后来人使用。的确,这种情况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农民工的不注意,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更不能据此出台这条“雷人”标语。每个公厕都会配备一定数量的保洁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保障公厕的洁净卫生。当公共卫生遭到污染破坏时,保洁人员应站出来对不文明行为加以指正,同时,应尽快恢复公共卫生。公厕管理方应当转换工作思路,遇到问题,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之,更应该把工作做到前头。与其张贴这样一条“雷人”标语,不如多贴些正面积极的宣传语,号召大家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再者说,假设这条标语真的生效并落实,那农民工要去哪里方便呢?少不得找个避人背光的犄角旮旯就地解决,毕竟活人总不能让尿给憋死。这样一来,相关部门就要加派更多的人手打扫卫生,反而增加了卫生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完全背离了建造公厕的初衷。
俗话说,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只图自己方便,而剥夺他人的“方便”权利;当然,同样也希望我们每个人在“方便”的同时,尽量不要给他人造成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