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328|评论: 25

阆中古城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复制链接]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3-3-27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1日,经四川省旅游局专家组实地检查、考评,阆中古城顺利通过四川省旅游度假区评定验收,成为南充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据了解,阆中古城旅游度假区以古城为核心,以嘉陵江为纽带,包括环城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总面积23.78平方公里。度假区内山、水、城相依相融,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2011年,阆中市提出了“建设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根据《旅游度假区认证细则》,该市邀请了北京大地集团、中景旅联、毕路德国际公司等知名设计企业参与编制省级旅游度假区完善提升方案和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设计,明确了创建范围和主要项目。
  到目前,该市先后投资近2亿元,拆除不协调建筑3万平方米,启动了道台衙门、文庙复建工程,打造出35个特色文化院落,对古城业态进行调整,此外,还启动了沿江景观打造等项目,度假区资源品质得以大幅提升。
  该市规划建设了12个文化广场、6个城市主题公园和10公里滨江生态休闲长廊,新增环卫设施200余处,改善了度假区的空间环境。
  为了改善度假区交通条件,先后建成了阆中古城至天宫院旅游快速通道、30公里长的绕城交通环线,新(改)建停车场7处、旅游码头6处,购置了观光马车等特色交通工具,开通了度假区旅游专线车。
  为了改善度假区食宿条件,打造了56家特色民居客栈,建成三星级商务酒店16家,度假区三星级酒店、特色民居客栈床位达4200张。打造滨江美食城、南津关餐饮娱乐集中区,一批餐饮名店相继入驻营业。
  为了丰富度假项目,开发了嘉陵江水上娱乐项目,建成了熊猫乐园、春节文化主题公园等游乐设施以及水疗、醋浴等疗养康体设施,推出了张飞巡城、秀才赶考等互动性旅游项目。
  该市规划建设了4条特色街区,创建了张飞文化产业园等A级旅游购物点3家,推出了10余种特色旅游商品;设置了5处游客咨询点,规范设置中、英、日、韩四国文字标志标牌700多块,强化了导游功能。
  此外,该市开展品牌营销,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长线游客大幅增加。据统计,2012年,到阆中的游客达395.5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达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4亿元。
  据悉,截至目前,四川省共有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产业化的阆中愿景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30327/43871364341981593.jpg
银河地毯公司产品展示厅。


     3月22日,漫步在阆中古城的街道上,远远听到锣鼓声。“张飞巡城了,去看看。”只见10余位“古代将士”手执兵器,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在街道上行进,而黑脸“张飞”端坐在马车上。  据了解,目前,张飞巡城、秀才赶考、川北民俗婚嫁等文化活动在古城已经常态化开展,受到游客的喜爱。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之魂,旅游就缺乏内涵,文化和旅游应该深度融合。中共阆中市委书记蒋建平说,阆中作为文化名城、旅游之城,旅游产业已成为阆中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特色文化,丰富旅游内涵非常必要。
  去年6月,阆中召开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建设与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相适应的文化强市,确定实施公共素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精品建设和文化传播促进的“六大文化工程”。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古城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
  该市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按照规划,2015年,该市文化产业总收入将达到10亿元;2020年,文化产业总收入将达到25亿元,占到当地GDP的6%左右,届时,文化产业将成为阆中的支柱性产业。
  在阆中,文化建设被企业视为生产力。银河地毯有限公司是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其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近年来,随着阆中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该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产品设计融入了三国文化、科举文化、风水文化等元素,使公司产品销量持续增长,去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
  在该市工业园区的三国文化产业园,有世界最大的张飞头像石雕,张飞文化广场、结义园、食醋手工作坊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去年,三国文化产业园的收入达1000多万元。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该市将在春节文化主题公园、熊猫乐园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此外,将在阆中绸厂旧址打造三线建设工业展览馆、丝绸文化博物馆。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阆苑樱花勾起盛唐回忆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30327/52071364341981843.jpg

     3月24日,在明媚的春光下,阆中市民纷纷前往阆中滕王阁欣赏盛开的樱花。滕王阁附近栽植的樱花种类众多,花期交错,有的在农历正月开放,大多数从3月中旬开始绽放,3月底进入盛开期。  记者看到,滕王阁一带的樱花连绵成片,像是一层层晕染的彩色烟云,当山间微风掠过,迎面扑来的如雪花般轻柔的“樱花雨”,飘逸的姿态让人恍入仙境。
  据史料记载,阆中的滕王阁与南昌滕王阁一样,都是由唐高祖李渊第22子李元婴建造的“宴饮歌舞田猎游玩”的场所。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李元婴由寿州刺史调任隆州(今阆中)刺史。据《舆地纪胜》记载,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又在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新唐书》记载,一次,高宗赏给各位亲王彩绸五百匹,却只赏给滕王两车麻绳。高宗说,滕王钱帛已很多,不需要赏赐,两车麻绳让他做穿钱的绳子。这是高宗对他的委婉劝告。后来有史家认为,滕王这些行为都是“韬晦之计”,以保全自己。
  阆中滕王阁旁至今保留着唐代佛塔一座。佛塔塔基刻有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坐于莲台。据说,该塔有一“奇”,无论在任何方向看,塔身都是倾斜的,视觉效果独特,被专家称为“唐代斜塔”。相传,此塔为滕王所建。
  “原来,滕王阁景区占地只有40亩,重新打造后的面积增加到400亩。”据滕王阁景区负责人何志状介绍,阆中市争取到灾后重建资金,在滕王阁景区入口广场兴建高约9米的仿唐牌坊,在山腰兴建仿唐建筑。在地震中受损的滕王阁主殿,由原来的两重歇山式建筑改建为5层大殿,从入口广场到山顶的古树广场,复建了1000余级的“万丈丹梯”,两旁栽植了樱花,每到春天,这里的樱花竞相开放。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整治出租车行业 树旅游形象


     3月23日,记者从阆中市运管所获悉,该市自即日起至6月20日,对出租汽车行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以树立阆中的旅游形象。  据了解,近段时间,由于212国道阆中段进行改造,游客“打的”到客运中心须绕道行驶,出现了个别出租汽车驾驶员拼客、拒载、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等现象,不仅损害了乘客的合法利益,也抹黑了阆中的旅游形象。
  为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经营秩序,该市决定对出租汽车行业开展专项整治。此次整治,该市运管所负责督促各出租汽车公司完善相关制度。专项整治行动小组实行定点和流动检查,对驾驶员拒载、绕道、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超员、乱停乱放等行为将顶格处罚。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反面典型由当地电视台公开曝光。
  目前,该市出租汽车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正有序推进。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成古玩市场 藏品不再“蹲”街边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30327/73921364341982343.jpg

    “这个古玩收藏品市场的建成,不仅对藏家是件好事情,而且对提升阆中的知名度很有好处。”3月19日下午,在阆中市博物馆旁边的7间门面里,阆中市收藏家协会的会员马利民展出了自己收藏的瓷器、木雕、钱币等。在这200多平方米的古玩收藏品市场展厅里,有30多名收藏家协会的会员在此展出藏品。  当天在古玩收藏品市场展厅展出的藏品有上万件。
  据阆中市文物局局长李洪介绍,为了激活收藏品市场,阆中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博物馆的临时展厅拿出来,免费提供给藏家用于藏品展示和交流。阆中市文物局邀请专业展览机构对展厅重新设计,设置15个高展柜、30多个矮展柜,还为书画藏家提供挂书画的地方。
  为加强对藏品市场的监管,该市文物局在省文物局办理了文物商店的营业执照,取得了相关资质,该古玩市场由文物局和收藏家协会共同监督管理,成立了藏品品鉴小组,对藏品的真伪进行鉴别。
  “阆中藏家众多,收藏品市场交易活跃,协会一定利用好古玩市场这个平台,把它建成川东北最具影响力的古玩市场。”阆中市收藏家协会主席王萌说道。
  当天,在展厅摆放连环画的藏家杨启贵说,他收藏的这些连环画虽然不值钱,但可以丰富藏品内容。喜欢奇石的王云把收藏的晶洞奇石摆放在展厅展示,让大家大开眼界。藏家蒲高阳把在嘉陵江边捡来的文字奇石摆放在展厅,期待有识货之人喜欢。
  喜欢收藏瓷器、玉器的马洪说,有了这样上档次的古玩市场,对推动阆中旅游业的发展很有好处。他说,阆中民间藏品数量惊人,以前,藏家都是蹲在街边交易,那简直是对古玩的亵渎,可又没办法,现在好了,古玩终于有了一个恰当的交易场所。
  阆中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力争把阆中古玩市场建成川东北最有影响力的古玩市场,以吸引更多的外地藏友和游客到阆中“寻宝”。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鱼翅广场地下将建阆中最大停车场


      3月23日,记者从阆中市规划办获悉,为缓解停车难的现状,该市规划在鱼翅广场地下建设一个停车场,这也是迄今为止阆中市规划的最大的公共停车场。  据了解,鱼翅广场位于阆中市滨江路西北段,规划总用地约55亩,地下将建成不低于300个停车位的公共停车场。
  据悉,鱼翅广场及其附属设施的工程概算投资约5000万元,预计该工程在今年下半年开工。该停车场也是该市首个兼顾人防的停车场,除解决阆中城区停车难的问题外,还兼具避难和应急通道的功能。
发表于 2013-3-2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路过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大项目签约 16亿元助推阆中旅游城市建

      4月1日下午,阆中市政府分别与重庆俊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林立方林业投资有限公司就七里城市广场、玉台观养生文化度假区两大项目签署合作协议,两大项目总投资达16亿元。两大项目的成功签约,将进一步助推阆中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  七里城市广场项目位于阆中七里新区核心地带、七里大道和巴都大道两大城市干道交会处,是阆中城市南大门的重要节点,也是阆中市政府规划打造的产业新城重点区域。该项目占地约35亩,总投资约10亿元,由重庆俊豪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购物、商务、休闲、餐饮、娱乐、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可吸引500余商家入驻,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预计年营运收入将超过10亿元,上缴税收5000万元以上。
  玉台观养生文化度假区位于阆中沙溪街道办事处玉台山麓,紧邻国道212线,与阆中古城景区近在咫尺。该项目将以玉台观为核心,以道家文化、风水休闲、养生度假为主题,将建设包括玉台观、老子广场、道教养生场馆、养生会所别墅,以及温泉酒店、观光酒店、小型奢侈酒店等,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
  自全省招商引资“三项活动”开展以来,阆中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招商思路,拓展招商领域,谋求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至今,已跟踪洽谈项目22个,其中上市公司8家、央企2家、港澳企业5家。同时,依托食品医药、轻工纺织、能源水电以及旅游三产等主导产业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精心包装策划重大招商项目60余个,总投资额超300亿元。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景区化”
勾画可持续发展蓝图

      4月1日下午,阆中市政府与重庆俊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就七里城市广场项目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据悉,七里城市广场项目的选址位于阆中市七里新区核心地带、七里大道和巴都大道交会处,是阆中城市南大门的重要节点,项目计划用地约35亩,协议投资额约10亿元。
  又一个大的城市建设项目签约成功,这是阆中人创新理念,推进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阆中依托资源优势,秉持“文化名城、旅游之城”的城市发展定位,以完善功能配套、凸显生态休闲、提升品质品位为着力点,精心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使城市形象得以大幅提升。
  科学规划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
  该市邀请中国城乡规划设计院、毕路德国际公司等一流专业机构编制高速公路入口、滨江路沿线等重点片区的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
  该市积极构建区域大城市,坚持“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统筹”的思路,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综合交通、地下管网等专项规划,编制了广南高速公路连接线经济走廊、火车站片区、凌家坝——杨家坝——李家坝片区等控制性详规。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城镇规划、产业规划和交通规划等“多规”衔接,优化城镇和产业发展布局。
  按照“北控、东拓、南进、西扩”的思路,把七里新区规划为工业集中区、行政办公区和现代住宅区,把江南新区规划为现代物流园区和高档休闲度假区,编制了工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
  随着阆中嘉陵江3桥、4桥的开工建设,长公大道、落下闳大道、巴都大道等重要城市干道的修建,阆中城市骨架已拉大到50平方公里,老城区、七江新区、江东片区联动发展,功能互补。
  完善功能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阆中秉持“城市景区化”的理念,把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以山、水、城整体打造和重要节点景观提升为突破点,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旅游名城。
  该市加快推进新区城市综合体及国际商贸城建设。七里新区汇洋购物广场已吸引多家商户入驻,新区商气渐浓,吸引开发商陆续开发建设了一批商住楼盘。扮靓出入口,优化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产业布局,抓好单体建筑设计,加快推进江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出入口正成为展示阆中形象的窗口。
  清晨,在滨江路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10公里滨江生态景观走廊已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目前,滨江新天地综合体已基本建成,吸引一些商铺入驻经营。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无人问津的荒滩地。
  华胥广场、张飞广场、云锦园等10多个休闲广场,滕王阁公园、红军纪念园、春节文化体验园等8个城市主题公园,使阆中构建起“城中有园、城园交融”的格局。
  此外,该市还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升绿化水平,抓好嘉陵江“一江两岸”的整体开发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归”大熊猫“福龙”
成游客新宠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30403/47171364948066484.jpg

      4月2日,记者从阆中熊猫乐园获悉,该乐园借养的大熊猫“融融”已于前不久返回雅安碧峰峡大熊猫繁育基地,而同样来自雅安的另一只大熊猫“福龙”于3月23日抵达阆中,开始了它在阆中古城新的生活,它也迅速成为游客的新宠。  4月2日,记者在阆中熊猫科普馆看到,“福龙”似乎对游客的打扰还有点不适应,不停地在圈舍里来回走动。
  “福龙只用了一天时间就爱上了在阆中的新家。”饲养员何春燕说,这段时间,“福龙”胃口不错,每天要吃25公斤竹子,还要吃1.4公斤窝窝头。
  据了解,“福龙”出生于 2007年8月23日,是一只具有“海归背景”的雄性大熊猫——它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
  资料显示,“福龙”是欧洲的动物园繁育的第二只大熊猫幼仔,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只通过自然交配出生的大熊猫。当时,“福龙”还有个“双胞胎兄弟”,出生后不幸夭折。根据中奥协议,熊猫出生两年后就将送回国,2009年11月19日,“福龙”回国。据说,奥地利当地民众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
  “福龙”到来后,成为第四只在阆中古城安家的大熊猫,它和1月16日先期到来的“好好”成了游客的新宠。
  “福龙”和“好好”在各自的领地玩耍,一会儿坐在地上吃竹子,一会儿扭动着身子爬上室内的木桥。见众多游客在打招呼,它俩干脆走出室外,在墙脚跑起步来。两只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模样,不时引来游客的笑声。
  据了解,经国家林业局批准,2011年12月16日,来自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娜娜”和“融融”被借养至熊猫科普馆。在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两只大熊猫很快适应了客居阆中的生活。
  目前,国内只有雅安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少数几个地方有能力繁育大熊猫。此前,雅安大熊猫繁育基地把身体条件好、即将进入发情期的大熊猫“娜娜”和“融融”接回基地“结婚生子”。
  “原来打算给大熊猫娜娜和融融举行一个告别仪式,但考虑到一些市民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大熊猫要走的事实而取消了。”该馆工作人员说,“福龙”和“好好”的到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投入20亿元  阆中古城“景城一体”创5A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30407/35431365297901375.jpg
  嘉陵江边的阆中古城。


     淳风寺建设正式启动、文庙复建正在进行,在阆中古城,围绕创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从阆中市5A级景区创建指挥部获悉,要完成5A级景区创建这项庞大的工程,预计投入将高达20亿元。  尽管是阆中古城创建“5A”,但实际上,创建区域除了古城核心区,还包括江南片区的红军纪念园、春节文化主题公园、熊猫乐园等景区景点,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阆中古城已就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定了时间表,力争2014年创建成功。
  阆中市委书记蒋建平表示,阆中的特色在旅游,优势在旅游,出路和希望也在旅游。他说,打好旅游牌,做好旅游事,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饭,这是阆中上下早已形成的共识。
  据了解,阆中古城创建“5A”的过程中,将恢复古城格局。重点实施道台衙门复建、文庙复建、信达绸厂和新立新丝绸厂的转产或搬迁3个项目,恢复阆中历史上作为四川省会时的格局,按照“修旧如旧”的标准,保持和维护好古城的唯一性、原真性、完整性,再现古城极盛时期的景象。打造一批公园,做好山、水、城相结合的文章,将扩大滕王阁公园、盘龙山公园的规模,加快建设玉台观、大佛寺等公园。坚持“景城一体”,把城市按照景区来打造,真正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旅游城市新格局。搞好“一江开发”,做好嘉陵江沿岸的美化、绿化、亮化,做好水上娱乐项目的挖掘开发,把嘉陵江阆中古城段建成四季分明、花红柳绿的一条彩带。与此同时,将完善旅游功能,建设主游客接待中心,改造状元牌坊入口,调整古城业态,以达到一街一景、一街一特色的效果。
  近年来,阆中古城虽然在吃、住、行方面做了一些文章,引入了一批宾馆饭店、游乐场所,但在文化创意、休闲功能方面还相当薄弱,游客来阆中后,“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娱乐性节目、旅游产品的开发严重滞后,产业链延伸不足。阆中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阆中要从假日观光旅游形态向休闲度假旅游形态转变,不仅要把游客引得来、留得住,还要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
  据了解,在创建5A级景区期间,该市将建设一系列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在古城片区,涉及道台衙门、文庙、城隍庙等复建工程,拆迁不协调现代建筑15万平方米。在进入古城的七里片区修建主游客中心,在古城核心区各大出入口建设标志性景观,新建或改建8个停车场,建40个三星级以上的厕所,打造夜游嘉陵江等水上娱乐项目。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家大院:古院落里的红色记忆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30407/88011365297902531.jpg

      

     在阆中古城2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青石板路把一个个院落连在一起。在南街,有一座院落名叫秦家大院,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据考证,这个院落是清末从甘肃天水迁徙到阆中的秦氏先祖的居所。这里为世人所熟知,是因为这个院落曾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所在地。  4月5日,记者走进秦家大院,寻找一段嘉陵江畔的红色记忆……
  由南门楼进入阆中古城,穿过一条狭长的巷子,远远看到一个院子,门前挂了红灯笼,一块牌匾悬在门楣之上,上书“秦家大院”,门前的石碑上刻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
  走进大院正门,是门厅。走出门厅是天井,一左一右两棵参天古树。据这里的主人朱国忠介绍,前院正中是堂屋和厅房,他说,“这是家中长辈居住之地,屋顶高于其他房屋,体现了长幼尊卑的传统观念。”
  中天井与后天井之间的厅房,俗称“旱船”,是接待客人之处,陈设讲究。
  据阆中市文管局副局长刘富立介绍,秦家大院占地2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是一个串株式三进四合院。1935年,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曾在此办公。去年,秦家大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看到,院内悬挂着红军旗帜。在该院最后一个天井左侧,5间客房分别设为“首长1”、“首长2”、“首长3”、“首长4”、“警卫室”。据朱国忠介绍,“警卫室”紧邻的“首长1”房间,是当年徐向前指挥作战和居住的屋子。
  2003年5月,八一电影制片厂在阆中市拍摄电视剧《强渡嘉陵江》,曾在秦家大院取景。“徐向前指挥作战的镜头就是在这间屋子拍摄的。”朱国忠说,当年,徐向前曾在这里居住过。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1935年3月29日,红9军、30军一部向阆中古城进攻,3月31日凌晨攻克阆中古城。同年4月初,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进驻阆中古城,办公地选在秦家大院,“这里也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在川陕苏区最后一个办公地点”。同年4月17日,红军撤离阆中古城。
  据朱国忠介绍,该院第一进院落被用作陈列室,展出红四方面军在阆中的相关历史资料。
  陈列室里,破旧的蓑衣、锈迹斑斑的大刀和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再现了当年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战斗和生活的场景。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城临江商铺更换新款遮阳伞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30410/28931365552486703.jpg


      从阆中市城管局获悉,近段时间,该局组织人员拆除了阆中古城嘉陵江沿岸的商铺使用的遮阳伞具,更换了新款遮阳伞具。4月9日,在古城城南沿江走廊看到,新安装的遮阳伞具款式新颖,成为江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场注意到,此次更换的遮阳伞的伞面色调为玫红色,上面印着古城阆中的标识以及“阆中古城欢迎您”的字样。
  古城沿江走廊已成为一处景点,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到此凭栏远眺,欣赏嘉陵江风光。针对临江商户自备的遮阳伞五花八门、大小不一,大部分伞具陈旧的现状,近日,该市城管局组织力量拆除了临江商铺的遮阳伞,更换为统一颜色和样式的新款遮阳伞。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进阆中 湖北客“诗眼”看古城


     阆中是一坛千年的泡菜,不用水也无须放盐,只用光阴浸泡,捞出来就是一个景点——  一次擦肩而过,竟让一名湖北游客与阆中古城结下情缘。他3年时间里,先后5次从湖北来到阆中古城,寻找最美的记忆。
  初春,他带着朋友、同事再次来到阆中古城。他叫严岛影,是江汉油田的一名职工。其文学作品《凤凰是怎样涅槃的》、《阳光里的经幡》、《远远近近》、《石油信天游》等先后出版或获奖。
  “不用采访我,像我这样爱上阆中的游客应该还有很多。”他推辞道,但一说起阆中,便来了精神。
  “第一次到阆中是前年出差经过阆中。”严岛影说,2011年,因为工作原因,他和同事来川路过阆中,其时天色已晚,他们便在阆中住了一晚。“当时就感觉这个城市很特别。山美、水美,人很淳朴。”来去匆匆,严岛影一行没来得及到古城景区走走。他也因此留下了小小的遗憾。
  时隔一年,他再次踏上到阆中的旅途。这一次他去了古城,看了嘉陵江,对这个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二次,阆中带给我的是感动。”他说,这次阆中之行遇到的两件事,让他至今难忘。
  当他在华光楼游览时,遇见一位老者,老者是时隔50多年再次到这个城市,居然凭记忆轻而易举找到了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一个城市历经50多年的变迁,居然没有改变原有的轮廓,记忆同现实如此重合,在当今世界着实不易。”
  有一天,严岛影在古城迷了路,向阆中本地一位老人问路,老人告诉了他怎么走。“谁知当我走出10多米远,那位老人竟然追上来了,他要亲自给我带路。”老人告诉他,古城街巷多,第一次来这里不好找,怕他走错了。在老人的指引下,严岛影顺利到达目的地。
  两件小事,留给严岛影的是感动。“这在其他城市是不大可能遇见的。”
  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同年7月,严岛影带着妻子、孩子一起来到阆中。同年9月,他又来到阆中,要看看阆中的秋天。“因为每个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人来阆中,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他说,每次到阆中,他都会入住临江的一家客栈,住同一个房间。
  几次阆中之行后,严岛影才感觉自己了解了阆中。喜欢文学创作的他还写下一首诗歌,寄给当地的报社。
  这首名为《阆中是一坛千年的泡菜》的诗歌,以一个外地人的视角看阆中。
  阆中是一坛千年的泡菜
  泡一段嘉陵蜀北第一江山
  泡巴国五都不二名城
  泡数不清的青石板就像方块字
  写满这二千三百年的光阴
  以及风水城里
  中国第一个春节的首发式……
  严岛影说,在他眼里,阆中的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文。“这种美美得有光度、有亮度,美得有层次感。”
  在他眼里,阆中的自然格局是无法复制的,三面环水、四面环山,江绕古城,简直天造地设。“这是上苍留在一个特定空间的瑰宝,它放在这个经纬度最合适,否则,在其他空间则错位。”
  因为工作原因,严岛影去过很多古城、古镇,但他眼里,阆中古城最有分量。“阆中古城以风水扬名,再加上三国、科举、春节等有分量的元素,就更有文化重量了。”
  让他用一个词来概括心目中的阆中古城,他说,“是大美,一个美字是不够的。”
  严岛影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周围的人推介这个地方,他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爱上这个地方。
  这个春天,是他第五次到阆中,他还带来自己的同事,他想让更多的人和他一样来拜读阆中。
  频繁来阆中,他也与阆中的很多文学爱好者成为朋友。阆中市作协的赵浪平说,很少看到一个外地人如此迷恋这个地方。
  “阆中是一坛千年的泡菜,不用水也无须放盐,只用光阴浸泡,捞出来就是一个景点。”严岛影说,这次来阆中,他将以“阆中味道” 为主题写一首诗。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阆中:变文化遗产资源大市为文化遗产资本大市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30410/60061365552487562.jpg


     “阆中必须变文化遗产资源大市为文化遗产资本大市,让这些文化遗产为阆中的旅游。”4月7日,阆中市市长魏晓泉在该市文化遗产保护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会上表示,“这些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是建设家乡的重要精神文化基础。”  据介绍,阆中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1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汉桓侯祠、永安寺、五龙庙、玉台山石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另有观音寺、大像山摩崖造像、福音堂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将发文公布。
  该市文物管理部门收藏的各类文物藏品达3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043件(一级文物35件、二级文物71件、三级文物937件),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散落民间。
  阆中现辖行政区域内,先后存在过古巴国、彭国、义阳县、奉国县、思恭县、充国县等行政建制,留下了大量的古遗址、古墓葬等文物资源。
  阆中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众多革命遗物、石刻标语等红色遗迹。
  此外,该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76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
  该市文物众多,但也存在文物管理体制混乱的问题。出土文物、馆藏文物等由该市文物管理局具体负责,而古建筑等则涉及住建等部门,因而在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管理、修缮、拆迁等方面出现了各自为政等问题,导致文物保护工作缺乏协调有效的监管机制。
  近年来,一些施工建设单位一旦发现地下文物,就在晚上悄悄挖掘,把出土文物据为己有,导致出土文物严重流失、黑市交易屡有发生。
  文化遗址遗迹保护不力。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一些重要的文化遗址、摩崖造像、石窟、石刻等文物已被破坏或正在被破坏。
  近年来,阆中市投入大量资金,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维修。然而,这些古建筑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单位负责人要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做好统筹规划,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阆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秀清说道。
  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阆中市政府出台文件,要求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对本辖区、本系统文物现状进行调查清理,摸清文物的分布、保护等级、保护现状等情况,相关情况要及时汇总。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实施保养、维修、迁移工程,以及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施工,对文物进行开发利用的,必须报经该市文物管理局核准后实施,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凡在该市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必须报请该市文物管理局开展考古调查和现场勘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施工。在施工或生产过程中发现地下文物的,施工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停工,保护好现场,及时报该市文物管理局处理。对已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要遵循严格保护的原则,保存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由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全面负责保护管理和保护规划的具体实施。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市政府将予以扶持,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活动。
  据悉,根据上级统一部署,阆中市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将分3个阶段进行。目前,调查确认阶段的工作已正式启动。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阆中跻身四川省园林城市

      从阆中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获悉,日前省政府命名四市一县为四川省园林城市,阆中市名列其中。  近年来,阆中市把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任务来抓,着力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园林绿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后,该市先后建成了春节文化主题公园、鱼翅公园等7个主题公园和将军广场、华胥广场等9个休闲广场,对锦屏山、滕王阁、东山园林等几处风景名胜区,不断丰富园林树种,提升管养护水平;加强道路绿化建设,注重对城市主干道与出入口绿化景观的规划建设,实施了七里大道、张飞大道、滨江路等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改造,城区道路基本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的园林城市特色。同时精心组织实施滨河绿化和防护林绿化,对城周山体、沿江两岸进行了绿化建设,10公里的滨江生态景观走廊分别获得了“四川省优质工程”金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银奖。
  截至2012年12月底,阆中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926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9.15%;建成区绿地面积达805公顷,绿地率为34.04%;城区公园绿地面积22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31平方米。

发表于 2013-4-14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知道了,谢谢分享!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编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30417/68291366156101609.jpg
阆中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重器。


     4月14日,记者在阆中博物馆看到,游客络绎不绝。“我今天带孙子来看看,让他了解一些阆中的历史。”市民王治培在接待中心出示了身份证,换了参观券就迫不及待带着孙子进去了。  在阆中博物馆,设有远古觅踪、铸金遗宝、古窑撷珍和古城览胜4个展出单元。以“阆苑典藏著春秋”为主题展出的文物多达500余件,绝大多数为阆中境内出土。
  看完展出,王治培很兴奋,“没想到阆中有这么好的博物馆,更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的宝贝。”
  据了解,该馆自2011年9月免费开放以来,接待游客达20多万人次。
  阆中博物馆的展品只是该市市民享受的精神文化大餐的一部分。
  目前,该市已构建起了以城区“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二站”(文化站、广播站)、村(社区)“一屋”(农家书屋)为主体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月11日,记者在阆中图书馆看到,该馆正在进行局部施工。据该馆副馆长谢祥介绍,该馆将增添设施设备,为读者提高更好的服务。
  据了解,该馆面向阆中市民免费开放,市民只需凭有效证件就可到图书馆办理借书证,不需交一分钱,就能借阅书籍。目前,该馆有藏书约17万册,图书种类齐全,涵盖了文学、教育、医疗等众多领域。
  坐在窗明几净的阅览室,闻着书香,静静地享受幸福的阅读时光,正成为越来越多阆中人生活的一部分。去年,该馆外借图书5万多册次。“下一步,还将扩大阅览室,设少儿阅览室、自修室、特殊人群阅览室等。”该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段时间,位于七里新区的阆中市体育活动中心成了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记者在该中心全民健身训练馆看到,这里分为球类区、器械区、休闲区,有健身操厅、跆拳道厅、羽毛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自投入使用以来,该中心已接待健身市民达2.3万人次。
  此外,该中心为了丰富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还先后举办了“国际四国男篮挑战赛”、“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国青年女篮四强邀请赛”等高水平赛事。据统计,“国际四国男篮挑战赛”的观众累计达1.7万人次。
  不仅是市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据了解,2012年,该市投资2600余万元,新(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47个,建成农家书屋501个。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全面实施。该市农村有各种文艺团队50余支、文化建设示范点30余个。
  据悉,该市将继续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设施,积极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建设。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庙复建进展顺利 国庆前与游客见面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30417/25491366156102281.jpg


    4月14日,记者从阆中市住建局获悉,阆中文庙复建工程进展顺利,目前正在建设东西庑、戟门、棂星门、圣域贤关、杏坛、泮池等,预计今年6月底可完成全部土建工程,9月底完成布展,国庆节前正式对游客开放。  记者在阆中文庙施工现场看到,吊车把一根根巨大的木料吊到指定位置,数十名木匠正在安装木质梁架,文庙已初具雏形。
  据了解,阆中文庙位于阆中古城西北角,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建于清代。目前,大成殿主体构架基本完好,照壁长约30米,高约6米,墙厚约90厘米,全部由青砖构筑,保存完好。
  2012年,文庙复建工程正式启动。该项目规划占地11.6亩,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概算投资约2000万元。该项目东起北街,南至田家巷,北接火药局街,入口位置位于北街,出口位于铁五显街。
  阆中市住建局副局长何力说,阆中文庙的复建,为阆中古城增加了一个新的景点,也为阆中古城创建5A级景区增添了筹码。他说,文庙复建完成后,将与古城的贡院、博物馆、学院行署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构成一个古城科举文化街区,使阆中古城成为全国最大的科举文化旅游区。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街:科举文化浸润一砖一瓦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30417/13851366156103093.jpg




     “下面,我们进入的是阆中古城最具代表性的街道……”4月14日,一群游客随着导游来到阆中古城学道街。  “学道街有贡院、状元府、阆中博物馆,数百年来,学道街是阆中古城最重要的街道,说它‘最文化’一点都不过分。”导游边走边向游客介绍学道街的特点。
  学道街位于阆中古城北街东面,西侧与田家巷通连。有一种说法,在明代,学道街被称为状元街,因街道东头有状元府而得名。清咸丰《县志》却称其为“北大街左横街”。
  学道,是清代省级行政机构“三司”之一,主管全省学校与科举考试,全称是“钦命提督某省学政”,简称学道。为什么这条街会叫“学道街”呢?据记载,清雍正八年(1730年),贡院西侧考棚改设川北道署,学院行署亦建于道署东侧,此街遂取名“学道街”。
  不长的街道,在历史上,却有道台衙门、学院行署、贡院云集于此。
  在学道街12号,清代设立的四川贡院至今保存完好。据《阆中县志》记载:“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补行辛卯科乡试,围设保宁府。甲午、丁酉、庚子三科皆在保宁,至康熙二年(1663年)始移成都”。
  而在贡院西边已毁废的府衙,则被当地人称为道台衙门。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到民国三年(1914年),川北道均设置于阆中。据《保宁府志》记载,川北道道台衙门的建筑有:照壁、大门、仪门、戒石亭、大堂、二堂、三堂等。道台衙门周围的附属建筑有土地祠、衙神庙、道台官邸园林、思豫仓、监狱、兵丁住所和左营游击署等建筑。民国初,这里开办师范讲习所,后改为川北师范学校。1928年,师范学校停办,为驻军用房。此后,道台衙门及附属建筑渐遭破坏。
  学道街14号居民陈亥怔是以维修古建筑为生的民间老工匠。据他回忆,道台衙门等古建筑大部分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泥土围墙把道台衙门围起来,大门看上去比民居的大门要高一些。”家住学道街2号的缪清香说,与她家一墙之隔的就是道台衙门旧址。在她家东边,至今仍有道台衙门仪门的残迹。
  缪清香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道台衙门等老建筑被彻底清除后,原址建起了机关办公大楼,税务、房管等机关单位先后在这里办公。而贡院所在区域则用作招待所、宾馆。
  曾在招待所工作过的黄有根对此记忆深刻,据他回忆,当时,原阆中县重要的会议都在招待所召开,1987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也是在这里召开的。
  如今,学道街和状元街、三陈街等一起形成了以贡院为中心的科举文化街区,这里已成为旅游热点。
  “在清初,全省的秀才都要到这里来赶考。”学道街32号高升客栈的老板颇有几分自豪,“当年,那些考生很多就住在高升客栈,日后登科致仕,名扬天下,步步高升。”
  高升客栈的客房以“进士居”、“贡士轩”等为名,二进院落挂满了“飞黄腾达”、“鲤鱼跃龙门”、“马到成功”等名称的窗花、木雕。不远处的状元府,在唐代出了兄弟状元尹枢、尹极之,时称“梧桐双凤”。如今,状元府的三进院落已成了游客青睐的景点。而门外的学道街上,每天上演着“秀才赶考”真人秀,让游客体会阆中的科举文化。
  2008年,位于学道街的保宁中学整体搬迁,留下的空地建起了贡院广场。用18吨青铜铸成的两组12个蛇形雕塑和一个编钟构成一个“阆”字,用“图说”文字的方式解读阆中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眼下,在学道街2号缪清香家的旁边,一栋栋现代建筑正在被拆除,这里即将复建道台衙门及道台官邸园林、左营游击署和古莲池等附属建筑。这个项目占地26.8亩,概算投资1.5亿元。
  有专家指出,在中国现有的古代官衙遗存中,已无道台衙门。幸而,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阆中的一些本土画家已把道台衙门的整个轮廓及细微结构画了下来,为如今的复建提供了难得的依据。
  此外,阆中文庙正在复建中。不远的将来,道台衙门将与阆中文庙、贡院、学署等连片构成科举文化街区,重现阆中古城的历史荣光。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