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63|评论: 4

绵阳“两会”民生面对面——群众关注的医疗卫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7 11:48 | |阅读模式
我市经过“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各行各业,尤其是卫生系统的业务用房、医疗设施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普遍认为提前了1520年,但我们觉得医疗水平,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与硬件设施还不相适应,与群众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请问:我市在提高医疗水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我市卫生系统经过灾后重建,硬件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以市级医疗保健机构为中心,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站为基础、门诊部(诊所)等为补充的医疗网络全面建成,基本形成了城市步行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医疗圈。但是,也确实存在硬件建设与能力不相适应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卫生专业人才缺乏,基层医疗机构水平不高,多数患者涌入城市大医院,加剧了城市大医院的压力。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所致,另一方面,也有群众就医观念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强化基层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实施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农村定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等项目。二是严抓医疗质量和安全,加强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三是大力推进优质,优化医疗环境和流程,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管理,提升病人就医感受的实施意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水平,提升病人就医感受。四是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五是加强对医院各类人员培训、培养,提升管理理念,提高能力、水平。六是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秩序。目前,我市的城乡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基本能满足基本医疗需求。我们倡导城乡居民加强锻炼、重视预防接种,多掌握些健康知识、定期体检,如患小病就近就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2:24 |
卫生行业备受社会广泛关注,近几年全国各地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甚至发生恶性事件。请问:我市卫生部门如何看待医疗纠纷,采取了哪些改善措施?
答:近几年我市与全国各地一样,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往往聚集人员众多、人员结构复杂,一些医患纠纷涉嫌“职业医闹”参与。主要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方面,全民医疗保险体制、救助制度不健全,现有保障机制不完善;个别媒体的负面炒作,对医患关系紧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医疗机构方面,医院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医患沟通不到位,医务人员不到位,对病人缺乏人文关怀。三是患者方面,缺乏医学常识和对医疗工作高技术、高风险和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认识,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认为医疗鉴定、司法诉讼周期长、费用高,结果还很难预料,不愿意选择并缺乏信任。
医疗纠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医疗纠纷,近年来我们也正在作一些积极的探索。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医学科普知识,大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依法办事,努力让患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严格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以人性化为中心,创新举措,改善医疗。以社会效益为先,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三是发挥第三方人民调解机构作用。将医疗纠纷从医院内及时转移到第三方人民调解机构进行处理,弱化冲突情势,避免矛盾激化。四是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患纠纷的经济赔偿由承保的责任保险公司按规定及时赔付,缓减医方压力、减少医患之间冲突发生。五是建立政府干预机制。各级政府制定医患纠纷处置预案,明确相关部门责任、确定处理程序,建立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干预处理。
我们在加强医院管理、提升医疗质量的同时,在此,我们也呼吁广大患者,如在就医过程中发生医患纠纷,请合理、合法表达诉求,按照医患双方协商、第三方调解、医疗事故鉴定、法院诉讼等渠道寻求解决。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2:25 |
新闻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地方患者手术用血紧张,请问我市是如何解决的?目前,我市能保障临床医疗用血吗?
答:绵阳市也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出现过血液供应紧张和偏型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每年的夏季和冬季。目前我市血液征集的主要形式是街头流动献血,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季节气候,如雨雪、寒冬、酷暑的影响。《义务献血法》实施以后,临床医疗用血完全来自于义务献血。目前,我市义务献血的主要力量是学校学生、部队官兵、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机关干部,献血量大约一年有4万人次近13吨,与临床医疗用血需求量基本保持动态平衡,但仍不能完全保证突发事件等应急用血需要。为保证临床医疗用血,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加强宣传,广泛动员不同人群、不同行业积极参与到自愿献血行列;二是各级领导带头自愿献血,树立榜样力量;三是制订鼓励自愿献血政策,表彰奖励自愿献血成绩突出的各界社会人士;四是建立自愿献血者队伍,评选爱心大使,营造参与自愿献血的良好社会氛围;五是采血机构主动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上门采血。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市基本能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经过体检符合献血的人员献血,不仅对身体无害,而且有利于自身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这是一件既利己又助人的爱心事业。我们呼吁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他人生命、为自己健康踊跃加入自愿献血者行列。我献血,我光荣,我健康!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2:26 |
近年来,全国各地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就绵阳而言,目前食品安全面临怎样的形势?我市成立食安委并设立了食安办,在这种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新机制下,是如何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即农业(畜牧)部门负责种植、养殖环节监管;质监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商部门负责市场流通环节监管;食药部门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因此,食品行业产生的问题涉及到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全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就需要政府统筹领导、部门协作联动、企业诚信自律、社会监督参与。就我市而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从罗强书记、书成市长等市领导多次亲自带队检查、批示,到市政府下发系列文件贯彻实施食品安全工作,从部署整顿到专项行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查处了“3.31”等一批违法案件,消除了大量风险隐患。
市食安委作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专门议事协调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建立了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机制,及时协调处理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去年5月,全市实施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病死猪”、调味品等11类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180多家,捣毁违法生产“黑窝点”3个,销毁不合格食品27532公斤,惩处犯罪分子8人。
此外,还加大了全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力度,新增绵阳食品药品检验所和绵阳出入境检验检疫综合实验室为定点检验检测机构,对全市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计划、经费、数据和信息的“四个统一”,并推行检测结果互认;仅去年全市就采集重点食品样品764批次,合格率达96.07%,有效保障了群众的饮食安全。总之,近年来,我市无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总体形势应该是稳中趋好的。

发表于 2013-3-27 13:50 |
近年来,我市无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总体形势应该是稳中趋好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